避暑旅行需求加速釋放:多地延伸康養渡假產業鏈條 力促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本報記者 楊讓晨 石英婧 上海報導

隨著消費市場加速回暖,文旅業正迎來生態、康養融合發展等新趨勢。

據文旅部數據,端午假期國內旅遊出遊1.06億人次,同比增長32.3%,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2.8%;國內旅遊收入373.10億元,同比增長44.5%,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4.9%。人均旅遊消費金額351.98元,同比增長8.5%,恢復到2019年同期85.9%的水平。文旅部同時預計,全國避暑旅遊產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2萬億~1.5萬億元。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隨著旅遊業的複蘇,融合發展成為了目前文旅行業發展的新關鍵詞。據瞭解,目前旅遊渡假綜合體、商務中心等綜合開發項目為進一步拓展競爭力、提升項目價值,正邁向融合發展之路。

杭州東方網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喬毅日前在第十二屆邁點品牌發展大會上表示,當前文旅行業要集結力量,樹立共同信念,為行業探尋新方法新思路,並提出三大方向探索文旅合作模式。“通過城市旅發大會、政企對接會等多種形式,激活城市文旅消費與發展勢能;挖掘品牌價值,扶持與引入新生力量,為行業注入新鮮血液。”

生態康養成趨勢

今年以來,文旅市場加快複蘇。據不完全統計,今年6月我國文旅市場新簽約文旅項目達到31個。其中,生態旅遊、康養渡假等成為趨勢。

以上海嘉定亨嘉莊休閑農業旅遊項目為例。據瞭解,該項目將持續與周邊百姓聯動推進桁架助農項目,推介地道美食、特色節慶活動,突出鄉村野趣等旅遊特色,未來將把農耕文化、生態農業等特色資源與週末休閑、親自體驗、研學旅行等市場需求相結合,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鄉村旅遊產品。

此外,康養渡假也是目前文旅市場建設發力的重點,浙江省溫州市就在此前2023年第二季度重大項目簽約活動中籤約了2個康養文旅項目。其中天瀑文旅項目投資金額約10億元,規劃用地216畝,項目建設內容包括親子主題、親水運動休閑、高端酒店等多元渡假產品。同樣位於溫州的文成縣天湖康養渡假體驗中心投資金額約為12億元,也將打造生態觀光、田園體驗等康養渡假體驗產品。

上海證券研報分析認為,2023年以來,旅遊業整體複蘇向好,儘管二季度並非傳統旺季,但天氣適宜、假期充裕,疊加遊客壓抑已久的出行需求加速釋放。“在2022年同期低基期影響下,預計二季度各項數據同比強勢反彈,能在消費人次、消費力上實現均衡複蘇。”

開源證券也分析指出,隨著厄爾尼諾出現時間前置,2023年或是最熱一年,這或將催化夏季異地避暑旅遊需求快速釋放,避暑旅遊經濟市場空間廣闊。“親子遊、康養遊、研學遊需求旺盛,供應端‘避暑旅遊+’鏈條將不斷延伸。”

長期以來,渡假市場尤其是高端渡假市場,以歐美式的渡假生活模式為主。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旅遊六要素中的每一個要素都可能成為休閑渡假的載體。旅遊要素的獨立化發展,必然會引起旅遊產業組織和空間形態的重大調整。娛樂、渡假以及生活的邊界正變得越來越模糊,品牌需要在泛渡假趨勢下積極塑造時代休閑生活模式場景。

產業加速融合

今年以來,文旅業複蘇向好,可持續發展、融合發展等新發展模式成為了文旅行業發展的新機遇。

以目前火熱的ESG(環境、社會及企業治理)為例,記者注意到,ESG已成為了包括文旅業在內的各行業探尋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同時也是國內外頭部文旅業內諸多品牌戰略的新亮點。

在這過程中,供應鏈也成為助力文旅業實現打造可持續旅行方式的重要力量。歐佩渠道總監、合夥人張坤就表示,目前歐佩已為可持續旅行助力方式打造了“四葉草法則”,包括:打造可持續供應鏈、提供更環保的洗護耗品、打造“可持續全旅程”以及“可持續旅行商店”環保新零售。

記者注意到,各地正積極部署,挖掘文旅特色資源,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培育新業態促進消費市場加速回暖。2023 年《全國避暑旅遊發展報告》指出,今年避暑旅遊需求旺盛,供應鏈不斷健全和完善。避暑旅遊已成為推動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新動力和引擎。

對此,已有多方開始增強項目優勢,提升項目價值。以上海地區為例,據上海南大開發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大開發”)方面介紹,南大開發負責整體開發建設的南大智慧城鄰近上海大學、市北高新區等創新功能板塊,面積約6.3平方公里。

“區域內商務拜訪、學術討論、融資路演等活動頻繁,會務場地需求旺盛,而區域5公里範圍內缺少品質會議設施等,商業潛力巨大。”南大開發方面表示,希望能夠引進優質品牌共同開發建設此區域。

同樣地,作為寶山區國資委全資成立的功能型企業,上海吳淞口文旅投資集團(以下簡稱“吳淞口文旅”)正致力於打造國際郵輪旅遊渡假區和全域文化旅遊產業開發運營平台。吳淞口文旅方面表示,目前集團正著重於國際郵輪旅遊渡假區建設管理、國際郵輪旅遊服務、旅遊交通服務、文旅項目開發運營等。

(編輯:石英婧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