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變動發展中找到新蜀道的最優解

西財智庫首席研究科學家湯繼強:

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主任

首席研究科學家湯繼強

“蜀道又遠又近,要在事物的變動發展中找到蜀道的最優解。”7月28日,在回答關於挖掘蜀道的曆史與未來時,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主任、首席研究科學家湯繼強有著更多期待。

記者:蜀道交通在不同曆史時期經曆了哪些比較突出的變化?

湯繼強:以前的交通主要靠馬拉,靠人馱,靠我們的雙腳去丈量。到清朝末期,我們引進了鐵路。1952年,新中國建設的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通車。從傳統的依靠雙腳丈量,到依靠牲畜、工具等,我們的蜀道翠雲廊、蒼鬆翠柏,可以做一個見證。

記者:如今天塹變通途,“超級蜀道”這些年的巨變有哪些?

湯繼強:如今貫通四川的是一條“超級蜀道”。時速可達250公里的西成高鐵在秦嶺之中飛馳而過,自北向南連接西安和成都。繼續往南是京昆高速,憑藉百米高的超級大橋衝上雲貴高原,連接成都與昆明。過去5年,四川進出口規模從4600億元增加到10077億元,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居中西部第1位。中歐班列(成渝)5年平均開行數量占全國33%,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累計開行1482列。如今的“新蜀道”,也是開放合作、聯通世界的共贏路。

記者:在交通的高速發展中,哪些是需要我們提前考慮或注意的?

湯繼強:首先,交通無論怎麼高速發展,安全始終要擺在第一位。其次,西部地區要加大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第三,要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讓交通的作用在經濟發展中繼續放大。所以說交通發展要做好統籌兼顧,做好動態平衡。始終要牢記,要致富先修路,要發展先修路,要高質量發展先修路,要對外開放先修路,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先修路,這點毫不動搖。

記者:您對新蜀道的未來有什麼期待?

湯繼強:我們要在動態平衡中、在變動發展中找到新蜀道的最優解。我相信,今後四川的西部陸海大通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高質量發展的交通保障都將提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從蜀道難到蜀道通,從蜀道通到蜀道暢,從蜀道暢到蜀道優,未來的新蜀道,我充滿期待。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劉彥君 謝傑 閆雯雯 劉彥穀

見習記者 馬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