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山東德州興產業“反哺”鄉村 讓經濟民生“同頻共振”

在山東德州樂陵市的一家馬鈴薯產業集團,陳列的馬鈴薯品種及相關產品吸引人們關注。沙見龍攝在山東德州樂陵市的一家馬鈴薯產業集團,陳列的馬鈴薯品種及相關產品吸引人們關注。沙見龍攝

中新網德州7月29日電(記者 沙見龍 蘇婧欣)中心花園、別墅區、老年公寓、會議廳……走進梁錐希森新村,一個花園式建築群映入眼簾。這裏集遊樂、休閑、渡假、飲食、療養、農業觀光於一體,是當地一個全新旅遊項目。

上述新村位於山東德州樂陵市黃夾鎮。2001年,希森馬鈴薯產業集團董事長梁希森投資1億元(人民幣,下同),在原村西側閑置土地上建設了這一現代化新村,全村136戶村民全部搬進了歐式聯排別墅。舊村莊拆除後建起了現代化養殖企業希森三和集團,打造新型循環產業鏈。

在山東德州樂陵市的一家馬鈴薯產業集團,工作人員正在進行育苗工作。沙見龍攝在山東德州樂陵市的一家馬鈴薯產業集團,工作人員正在進行育苗工作。沙見龍攝
工作人員正在觀察苗情。沙見龍攝工作人員正在觀察苗情。沙見龍攝

目前,梁錐希森新村內建有8處民宿、19處農家樂及1處高檔餐廳,後廚、保潔、綠化、服務員等僱用人員全部為本村及附近村莊人口。依靠希森三和集團、馬鈴薯產業基地、鄉村旅遊,新村解決了全村80%勞動力人口的就業問題,並輻射帶動周邊村莊1000餘人就業。同時,當地組織了30畝空地,聘請農技專家教授村民開展綠色種植,蔬菜豐收後按照人口比例免費分發給村內村民。

20年來,希森馬鈴薯產業集團深耕馬鈴薯育種,不斷加強科技創新,累計成功培育出33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在馬鈴薯育種行業走在了全國前列,打破了“洋種子”的壟斷,並推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圖為展示的馬鈴薯苗。沙見龍攝圖為展示的馬鈴薯苗。沙見龍攝
圖為無土栽培展示。沙見龍攝圖為無土栽培展示。沙見龍攝

隨著希森馬鈴薯產業集團的發展,梁錐新村也不斷“蝶變”,先後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等。依託集團“村企互動”模式,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為股東,年底參與分紅;集團還返聘村民,讓其成為產業工人,實現了經濟與民生同步發展。

同上述“反哺”相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樂陵市楊安鎮。這個普通的小鎮擁有中國最大的香辛料深加工基地、中國最大的調味品集散地,年購銷量佔據全國調味品市場的半壁江山。產品不僅暢銷國內,還出口到歐美、東南亞以及日本,調味品及相關產業年產值達220億元。

圖為樂陵市楊安鎮香辛料生產企業產品加工車間。沙見龍攝圖為樂陵市楊安鎮香辛料生產企業產品加工車間。沙見龍攝
圖為香辛料生產企業包裝車間。沙見龍攝圖為香辛料生產企業包裝車間。沙見龍攝

2019年7月,楊安鎮入選山東省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隨後確立了“二產帶一產、二產促三產,以調味品三產融合帶動四美鄉村建設”的創建主題,2022年9月,該鎮成功通過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驗收。

近年來,楊安鎮建設了調味品產業園、小鎮會客廳,吸引31家企業入駐,打造調味品產業聚集新高地,跑出發展“加速度”;成立了調味品產業集團,吸納56家調味品企業入股注資;探索建立“買全球、賣全球”集采產業鏈,調味品原料貿易產值達100億元,同時帶動民眾發展辣椒種植,打造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1+153”鄉村治理體系,成功創建堤北董村為全國文明村。

圖為主播進行直播帶貨。沙見龍攝圖為主播進行直播帶貨。沙見龍攝

位於禹城市的山東禹王生態食業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蛋白及其原料加工基地,全球唯一一個實現大豆產業鏈向醫藥領域延伸的企業,產品市場占有率連續22年國內排名首位。

作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禹王生態形成了“大豆育種—種植基地—加工製造—終端食品及銷售”的全產業鏈模式,年產業營收超50億元,大豆分離蛋白全國占有率30%,實現了在過去育種種植、油料加工、蛋白加工,到生產高端蛋白粉、素肉、大豆肽飲料的轉變。

圖為禹王集團展示的系列產品。沙見龍攝圖為禹王集團展示的系列產品。沙見龍攝

聚焦“復合種植+全產業鏈”,禹城市將發揮禹王集團示範帶動作用,建設中國大豆全產業鏈創新產業園,打造中國大豆產業發展新高地。同時,該市通過不斷實踐,探索形成了一大批創新措施,帶動集體和村民“雙增收”讓產才互促、同頻共振,實現了產業振興與人才振興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據統計,目前,德州市有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超十億元鎮4個、超億元村1個,國家級一村一品示範村鎮17個,省級一村一品示範村鎮18個,省級鄉土產業名品村320個,省級產業強鎮35個,逐漸形成“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的層級遞進發展的特色產業培育模式。

同時德州市將加大改革力度,破除妨礙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制度壁壘,促進發展要素、各類服務更多下鄉,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