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家完成改造!京西最大批發市場生鮮燈去除“美顏”

作為海澱區規模最大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同時也是京西地區最大的批發市場,錦繡大地市場近日順利完成1600餘盞“生鮮燈”改造,成為全市首家完成“生鮮燈”改造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要求不得使用對食用農產品的真實色澤等感官性狀造成明顯改變的照明等設施,誤導消費者對商品的感官認知。這裏的照明設施便是俗稱的“生鮮燈”。

日常生活中,生鮮燈作為“美顏神器”在各大市場隨處可見,不少商家為了使肉質看起來更鮮美,果蔬看起來更鮮亮,便使用生鮮燈以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8月1日,北京晚報和北京日報客戶端曾經對此進行過報導。

《辦法》公佈以來,海澱區市場監管局向全區13家食品集中交易市場進行宣貫,要求各市場主辦方加快改造、更換符合要求的照明設施。

錦繡大地市場作為海澱區規模最大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同時也是京西地區最大的批發市場,場內 “生鮮燈”數量龐大,改造工作任務重、壓力大、時間緊,經多方協作,最終順利完成1600餘盞“生鮮燈”的改造,是全市首家完成“生鮮燈”改造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為其他市場“生鮮燈”改造提供了範本。

在一處“生鮮燈”已改造完成的豬肉攤位前,攤主展示,無論是開燈還是關燈,五花肉和排骨的色澤基本看不出區別。錦繡大地市場負責人介紹,改造前,“生鮮燈”的照射下,鮮肉明顯偏鮮豔紅潤;更換新的“生鮮燈”後,鮮肉的顏色看起來更加接近人眼的客觀感受,減少了修飾和美化效果。

海澱區市場監管局食品市場科負責人表示,目前,海澱區所有農貿、批發市場的生鮮燈改造工作均在穩步推進中。海澱區市場監管局將繼續加強對改造工作的監督管理,督促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讓消費者吃上放心肉、放心菜、放心果。對於暫時無法完成改造、更換的,市場主辦方及場內經營者要在銷售時向廣大消費者做好解釋說明,確保消費者知曉情況。

消費提示

教您四招,避開“生鮮燈”誤區

“查”

在購買生鮮豬肉時,注意查看經營者是否能提供當天的“兩證”,即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購買牛羊肉時,注意查看經營者是否能提供當天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和檢疫標識。

“看”

在購買果蔬肉類等食材時,最好到自然光源或日光燈下辨別新鮮程度,不受燈光干擾,採用多看的方式,仔細辨別商品品質。

新鮮的肉類拿到自然光或日光燈下查看時,豬肉的肌肉應呈紅色或淡紅色,並有較鮮豔的光澤,脂肪潔白;牛羊肉肌肉呈鮮紅色,脂肪為淡黃色。如果肌肉顏色變深、無光澤,或是變成灰色或灰綠色,甚至出現白色或黑色斑點時,說明新鮮度較差。

果蔬類產品,同樣也需要從“生鮮燈”下拿到日常光源下查看。如果發現葉菜顏色發黃打蔫兒、果菜乾癟無光澤,就說明不夠新鮮。

“摸”

用手指輕輕觸摸肉質,如果表面粘手甚至拉絲,手指壓後的凹陷恢復慢或不能完全恢復、彈性差,就說明不新鮮。

“聞”

肉類的蛋白質被微生物分解後會產生氨類物質,如果聞到有氨味等腐臭異味時,無論燈光下顏色有多鮮亮,都不要購買。

編輯:劉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