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朋友圈”越來越大 “灣區智造”熱銷全球

央視網消息: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對外貿易最活躍的地區之一。近年來,大灣區不斷完善海、陸、空、鐵多式聯運,打造“灣區號”中歐班列品牌、開行“中老泰”國際貨運班列、創新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平台。通過“硬聯通”和“軟銜接”建設,擴大粵港澳大灣區與“一帶一路”的“朋友圈”,助力“灣區智造”熱銷全球。

夜幕降臨,聶黃彪和副司機正在核對各項數據,確保列車安全、平穩、正點出發。聶黃彪說,應對常見的夜間行車和多雨天氣,每位司機都要練就一身過硬的技術。

3年前,2020年8月,聶黃彪作為副司機,見證了首班“灣區號”中歐班列從平湖南站始發。自此“灣區智造”擁有了通往歐洲的“直達車票”。3年多來,聶黃彪感受到中歐班列越發越密,自己也越來越忙。從最初的每週一班到如今的每週三、四班,2023年上半年開行班次和貨運量同比幾乎翻了一倍。

以前,中歐班列出口日用快消品、小家電比較多。而這幾年,隨著大灣區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灣區號”中歐班列運送了很多“灣區智造”的大型精密儀器設備。

中歐班列以穩定的時效和較低的成本拉近了大灣區與歐洲國家間的距離,中老鐵路也在助力大灣區與東盟國家搭建新的“黃金通道”。

李倩儀是一家供應鏈企業的業務負責人,在他們“牽線搭橋”下,2023年4月,泰國榴蓮搭上中老鐵路“快車”從泰國穿過老撾前往中國,僅4天半就抵達廣州,打破了其從泰國運輸水果到中國的最快紀錄。

2023年6月,搭載灣區電商貨物的“中老泰”國際貨運班列又從廣州前往泰國,實現往返雙向開行,並形成常態化班列線路,為中泰間打通了一條新的冷鏈物流大通道。

李倩儀感受到,10年來,大灣區海、陸、空、鐵“硬聯通”不斷升級,“軟銜接”也持續優化。從通關效率提升到營商環境改善,再到稅務部門出口退稅的提速和上門辦稅的指導,都讓跨境供應鏈合作越來越順暢。

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有海、陸、空、鐵多式聯運的區位優勢,還有勇於創新的制度環境。規則制度的“軟聯通”讓“買賣全球”更為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