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險企前三季度保費收入近2.3萬億:壽險向好,財險分化

A股五大保險公司今年前三季度保費數據悉數出爐。

據澎湃新聞統計,今年1-9月,中國人保(601319.SH,1339.HK)、中國人壽(601628.SH,2628.HK)、中國平安(601318.SH,2318.HK)、中國太保(601601.SH,2601.HK)、新華保險(601336.SH,1336.HK)5家上市險企合計實現保費收入2.25萬億元,同比增長6.27%。

分別來看,5家A股上市險企今年前三季度保費收入均實現正增長。其中,中國太保和中國人保整體保費收入增速最快,中國平安保費收入增速超5%,以壽險為主業的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保費增速均超3%。

在壽險業務方面,五家壽險公司今年前三季度保費收入增長明顯,其中人保壽險同比增長10.7%領跑,太保壽險、平安人壽保費收入增速均超7%,分別為7.9%、7.7%,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保費增速分別為4.46%、3.72%。

但就9月單月情況看,五家公司壽險保費收入均呈現負增長態勢。國泰君安證券劉欣琦團隊研報認為,預計受三因素影響:一是新老產品切換而客戶需求提前透支;二是2023年全年業績完成情況較好因而逐步將業務重心轉向2024年開門紅的準備;三是銀保費率調整過渡期部分上市公司主動暫停業務。

中國平安披露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壽險及健康險業務保費收入4097.03億元,同比增長7.18%。受益於壽險改革,中國平安壽險渠道和產品端改革成效逐步顯現。但就今年上半年而言,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新業務價值259.60億元,同比增長32.6%。可比口徑下,2023年上半年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45.0%。

此外,今年7月,受預定利率切換預期影響,壽險產品銷售火熱,從而也帶給各家壽險公司一些超預期保費收入。

據中國人保披露,今年1-9月,人保健康長險壽險保費收入454.99億元,同比增長17.4%,其中躉交保費219.11億元,同比下降1.9%,期交首年保費235.88億元,同比增長43.7%;期交續期保費431.44億元,同比增長4.9%;短期險保費26.38億元,同比增長2%。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開門紅”啟動在即,金融監管總局則在近日向各人身險公司下發《關於強化管理促進人身險業務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給“開門紅”立規。申萬宏源非銀團隊研報認為,在負債端,改革成效有望持續顯現,儲蓄類產品相對優勢依然顯著,預計險企開門紅啟動時間早於去年, 基數優勢為四季度開門紅預收階段表現創造良好外部條件,明年一季度新業務價值有望保持正增長。近期銀保渠道“報行合一”+保險銷售新規+車險費用管控多管齊下,供給側優化政策有望鞏固改革成效,預計頭部險企競爭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個人養老金賬戶試點工作將於11月滿一年,下階段有望進入全面推廣期,建議關注制度完善及政策優化對負債端的催化作用。

而在資產端,上述研報認為,預計“活躍資本市場”及“化風險”政策子彈袋仍有餘量,下階段權益市場的表現值得期待。9月監管就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問題徵求意見後,預計以險資為主力的長錢入市政策組合拳落地可期,有望從根本上緩解險企增配權益的“後顧之憂”。

而在財險方面,各家公司保費收入維持穩健,但增速有所分化。其中,人保財險今年前三季度實現保費收入4095.70億元,同比增長7.5%;太保產險實現保費收入1484.55億元,同比增長11.8%;平安產險實現保費收入2259.32億元,同比增長1.8%。

從9月單月來看,太保產險和人保財險保費收入實現正增長,而平安產險保費收入則為負增長。申萬宏源非銀團隊研報認為,9月,金融監管總局向各地監管局以及各家財險公司下發《關於加強車險費用管理的通知》以嚴控車險費用,預計在嚴監管的規範下車險市場的費用率有望進一步壓降、行業競爭有望趨於理性,而公司在渠道競爭、費用投放等方面更為規範合規,後續預計在車險競爭上的優勢有望擴大。

招商證券非銀團隊研報認為,在綜合成本率方面,今年第三季度行業車險及非車險賠付率受自然災害影響預計均略有上升,頭部險企有望憑藉強大的業務品質管控能力、持續加強風險減量服務、準備金計提較為充分等,實現較好的承保盈利,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