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圈,流傳“白名單”

一份傳聞中的房企融資“白名單”,成為了這幾天房地產市場里的主角。

據多家媒體報導,監管機構正起草一份中資房企“白名單”,有50家國有及民營房企被列入其中。消息一出,地產股應聲普漲,自11月20日起的幾個交易日裡,A股和港股地產股都持續活躍。

比起白名單本身,在“認房不認貸”、下調房貸利率等一系列需求端的利好政策之後,監管層在融資端持續釋放出的積極信號,也更令市場期待。

資料圖:航拍一處新建住宅。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資料圖:航拍一處新建住宅。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多家房企回應稱尚沒有確認的消息

媒體報導顯示,監管機構正在起草一份房企白名單,根據資產規模、且仍處於正常經營的房企擬定,共有50家國有和民營房企被列入,供金融機構參考,在列的企業將獲得包括信貸、債權和股權融資等多方面支持。

中新財經記者向幾家頭部房企瞭解情況,均得到回應稱尚沒有確認的消息。但有從業人員對記者表示聽到了風聲,最終的名單應該是還沒有確定,瞭解到有些地方的相關部門和銀行等機構,已在著手和企業進行溝通,爭取助力更多當地房企進入白名單。

在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看來,白名單的設置淡化了企業性質,央國企、民營房企以及混合所有製企業均會在列,個別出險房企也可能會被列入,部分資產優質、專注經營、有較大行業影響力的房企也可能被列入。

雖然本次50家房企的白名單是否會最終落定,以及會否有信貸投放數量的要求,仍未得到定數。但業內均普遍認可的是,如果進入名單的房企能盡快獲得資金支持,確實是一份及時且重要的補給。

劉水認為,如果白名單製定落地,將標誌著防範化解房地產行業風險進入新階段。金融機構融資支持紮實落實,房地產企業流動性有力緩解,企業風險蔓延將會明顯受到遏製,或將成為一個拐點性事件。

實際上,“白名單”一詞也已不是新鮮事。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指出,去年11月相關部門祭出“三支箭”時,已要求各地針對本地系統性重要房企製定本地白名單。

“但由於對於白名單企業的標準沒有定論,加上名單由住建部門和銀行誰來定,是否擬定了名單就要一定給貸款投放(背書)等問題存在疑慮,導致銀行劃了白名單,但沒有落到保融資實處。”李宇嘉稱。

從地方層面,在今年1月,為進一步加大對河南省內優質房地產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發佈了《關於印發河南省房地產行業省級白名單企業的通知》,篩選確定了100家房地產行業省級白名單企業,河南省17個省轄市及濟源示範區均有房企入選。

資料圖:中國人民銀行。中新社記者 張興龍 攝資料圖:中國人民銀行。中新社記者 張興龍 攝

多部門強調

滿足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指出,房企融資白名單的消息之所以引起市場高度關注,應與不久前相關部門召開座談會,以及三部門明確穩定地產融資幾大投放渠道的背景有關。

據央行官網消息,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召開金融機構座談會,研究了房地產金融、信貸投放和融資平台債務風險化解等工作,明確要支持房地產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合理股權融資。

會上強調,要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製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對正常經營的房地產企業不惜貸、抽貸、斷貸。繼續用好“第二支箭”支持民營房地產企業發債融資。支持房地產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合理股權融資等。

本輪對房企融資的支持可追溯到2022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佈了“金融16條”。約是同一時間,從信貸、債券、股權3個方向射出的“三支箭”開始落地,關閉多年的上市房企再融資渠道也被打開。

實行近一年以來,當下房企融資仍然存在堵點。據中指研究院監測,2023年10月份房地產企業債券融資總額為276.4億元,同比大幅下降46.2%,環比下降19.5%。2023年1月份至10月份,房地產企業債券融資總額為5875.1億元,同比下降8.9%。

因此在業內看來,本次“白名單”若是落地,將是對“金融16條”的深化和擴圍。

張波提到,對央國企來說,融資並不成太大問題,但對民營房企而言,仍然面臨著諸多困難。在樓市深度調整、市場預期相對低落的環境下,銀行出於自身營收及風險防控等多方面因素,可能會比較謹慎。

上文中受訪的房地產從業人員表示,尤其是對出險房企而言,白名單等的助力自然可解近渴。但長期融資狀況的改善還是要看樓市預期的走向,如果成交能得到提高,市場回暖明顯,即使不在白名單中的企業,相信金融機構也會有更高的放貸意願。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也指出,房企的資金狀況,既要輸血也要造血。輸血方面看,其實關鍵還是要做好“金融16條”的支持。而造血方面,關鍵還是要提振銷售數據,這是關鍵。房地產市場最大的優勢在於,購房需求是存在的,只是沒有完全挖掘出來。

編輯:趙曉倩

責編:程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