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必忠 醞釀出版《嘿!新重慶小面50強》

林必忠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重慶小面達人,“上一屆評出的小面50強上榜品牌,其不同的小面特色與味道,我全都去品嚐過。”

作為重慶知名的文博專家,林必忠有許多社會兼職,這讓他的生活非常忙碌。他參與了位於大渡口的重慶小面產業園規劃設計,主編了第一本有關重慶小面的《嘿!重慶小面》一書,他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與小面密切相關——重慶小面攻略團團長、重慶市小面協會原總顧問。在他的重慶小面攻略微信公眾號上,陸續推出的文章有《一碗麵條的故事》《一碗麵在牽動一個城市的鄉愁》《重慶銅梁的麵條文化源遠流長》《金陵大飯店品重慶小面》《檢察官學院品重慶小面》等,吸引了不少小面愛好者的關注。

作為民俗考古學家,他也在微信、今日頭條、微博等各類平台上推廣小面深厚的曆史文化。在《嘿!重慶小面》一書的序中,他講述了與小面相關的考古故事——“2002年11月22日,我的考古同事葉茂林、蔡林海在中國唯一的災難遺址——青海省民和縣喇家遺址約四千年前黃河畔的齊家文化地層中,發掘出土了一碗黃色的‘麵條’狀遺物,‘麵條’長約50釐米、粗0.3釐米,依然保持著其捲曲纏繞的原狀。‘麵條’全部附著在後來滲進陶碗裡的泥土上,倒扣的陶碗使泥土把‘麵條’密封起來,‘麵條’因而僥倖得以保存。後來,這碗‘麵條’經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實驗室科學鑒定其土壤中的植物矽酸體和澱粉形態,使用了八十多種不同植物進行對比,並結合民俗分析,最終確認那是由粟和黍(粟和黍是小米的兩個主要種屬,俗稱穀子和糜子)製成的麵條——這是一碗世界上最古老的麵條!”

林必忠有一個計劃,在今後的退休日子裡,在既有《嘿!重慶小面》一書的基礎上,繼續品嚐特色重慶小面,創建“尋味天下行”微信群與微信公眾號,自駕遊四方,調研麵條民俗及其飲食文化,深化並推廣重慶小面!

“新重慶小面50強的評選是一個很好的創意。”林必忠說。作為一名專家級的推薦官,他表示 ,將向更多的小面愛好者講述重慶小面背後的深厚曆史文化故事,預祝評選活動圓滿成功;並醞釀出版《嘿!新重慶小面5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