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屆京港洽談會今日開幕 本屆京港洽談會以“深化合作 共贏未來”為主題,專題活動增加到14項

由北京和香港兩地共同主辦的第二十六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簡稱京港洽談會),將於11月29日至30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11月28日,新京報記者實地探訪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看到,目前會議及展示等準備工作已就緒。

京港洽談會自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25屆。本屆京港洽談會以“深化合作 共贏未來”為主題,這也是京港洽談會在疫情3年後今年重回線下,時隔5年重回香港舉辦,京港兩地高度重視。在本屆京港洽談會上,香港特別行政區和北京市政府高層領導將共同出席,共商京港合作大計,確定下一步京港合作方向和重點領域,豐富合作內容,推動兩地更寬領域、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交流合作和互惠共贏。

看點1

舉辦10場線下專題活動4場線上專題活動

昨日記者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現場進行最後的布展和綵排,開幕式現場,北京各區的推薦展板已經就位。除了開幕式舉辦主論壇,在專題活動安排上,由去年的9項專題活動今年增加到14項專題活動。在專題活動主題策劃上,突出專業化,聚焦產業化,實現了京港優勢互補、產業精準對接。既有科技創新、生命健康、知識產權、金融合作、數字經濟等產業主題活動,又有朝陽、城市副中心、延慶等重要區域的招商推介和洽談對接。

其中,包括智慧科技創新、金融服務、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等在港舉辦的10場線下專題活動,以及食品安全、知識產權、城市管理、跨境數據流動等4場線上專題活動。分板塊來看,創新驅動板塊包括智慧科技創新、生命健康、知識產權3項專題活動。開放合作板塊包括產業合作、金融服務和展示與投資諮詢洽談3項專題活動。數字經濟板塊包括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數據要素流動2項專題活動。國際消費板塊包括共建國際消費城市、朝陽區專題推介2項專題活動。協同發展板塊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產業高質量發展推介會、延慶生態涵養區專題推介、專業環境服務、食品安全4項專題活動。

“本屆京港洽談會將邀請香港工商界知名人士,兩地世界500強企業,上市公司、大型民企、基金公司等企業參會。通過主題演講、政策推介、經驗分享、項目發佈、展覽展示等多種形式,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進各界人士圍繞兩地關注的經貿熱點,廣泛開展深入的研討交流,共謀京港合作新發展,共話兩地美好新未來。”北京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大型活動處副處長孫坤宇介紹。

看點2

新增首都金融功能區推介等環節

作為京港洽談會重要活動之一,京港金融合作發展論壇暨首都金融推介會將發佈多項京港金融合作重磅成果。其中,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將發佈《2023外資資管機構北京發展指南》,向海外資管機構全面展示北京金融營商環境,助力海外資管機構落地北京,更好拓展中國市場。綠色動力集團、首鋼基金、港灣香港公司將簽訂合作意向書,在綠色經濟、綠色金融、生態環保等領域推動京港重大項目實施落地。北京燃氣集團將與東亞銀行簽署戰略框架協議,在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綜合開發、產業園區建設等核心領域加強金融合作。

自1997年首屆京港洽談會以來,金融領域一直是京港兩地合作的重要領域。北京作為國家金融管理中心,金融資產總量和實現利潤均占全國的50%,金融業增加值和地方級財稅收入均占全市20%,金融業第一大支柱產業地位不斷提升。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以及全球領先的生物科技融資中心,擁有高效的資本市場、大量具有國際經驗的人才等,金融服務業是其最大的支柱產業。

“香港是北京重要的貿易和金融合作夥伴,今年的京港金融合作論壇形式更加多樣,新增了首都金融功能區推介等環節,形成的合作成果也更加豐富,涵蓋了資本市場、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等京港兩地都具有優勢和廣闊發展前景的領域。”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李文紅向新京報記者介紹,今年參會嘉賓的數量和影響力也比往年有了顯著的提升。她表示,下一步京港兩地還會進一步深化金融合作,加強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共同促進資產管理、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同時在綠色金融、轉型金融、自願減排碳市場建設以及金融科技的發展、應用和監管等方面,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

李文紅表示,近幾年由於北交所(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成立,使得京港兩地在資本市場的合作方面拓寬了空間,未來深度也會進一步加強。今年6月底,北交所與港交所在北京簽署了“北+H”合作諒解備忘錄。根據備忘錄,北交所和港交所將支持雙方市場符合條件的已上市公司,在對方市場申請上市。“這個制度已經有了,我們也期待著很快有案例能夠落地。”李文紅說。

看點3

多個雙向投資重大項目將現場簽約

作為疫情結束後首次舉辦的京港兩地雙向投資交流的經貿盛事,會議期間,太古集團頤堤港二期項目、豐台站城一體化項目等多個雙向投資重大項目將進行現場簽約。本次簽約的重大項目涉及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產業領域,項目呈現科技含量高、投資總額大、輻射帶動強的特點。

此外,本屆京港洽談會上還將發佈雙向投資招商引資項目161個,招商總額503.7億元,涉及企業融資、園區合作、樓宇合作、土地融資4大類,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智能製造與裝備、科技服務、綠色能源與節能環保等產業。

本屆京港洽談會是2017年以來再次回到香港舉辦,在這個重要時間節點,京港兩地共同舉辦第二十六屆京港洽談會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有利於貫徹落實中央對港精神,共享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帶來的機遇,推動京港兩地持續合作,實現更好發展;有利於在當前國際形勢下,展示京港攜手合作、深化兩地交流對接的堅定決心,釋放共同開啟新徵程、創造更加美好未來的明確信號;有利於深化京港兩地交流合作,促進更多雙向投資,推動兩地互利共贏發展,形成全方位、寬領域、高水平的交流合作格局。

在過去的26年間,京港洽談會促使兩地經貿合作走深走實。合作領域從傳統的貿易、投資領域,逐步擴展至金融、科技、文化、醫藥衛生等領域。26年來,京港洽談會累計簽約項目570多個,合同金額1100多億美元。

未來,京港兩地將在參與國家重大戰略、服務業、科技創新、經貿、文化旅遊和體育、城市管理與公共服務、醫療衛生與中醫院、生態環境、教育人才與交流、青年發展、便利港人在內地發展等重點領域開展合作。

訪談

北京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唐永宏:

26年間 京港投資走向雙向奔赴

京港洽談會已成功舉辦25屆,20多年來,秉承“優勢互補 共創繁榮”的宗旨,立足各自特點和互補優勢,不斷拓寬合作領域、拓展合作渠道,對推動兩地經濟社會繁榮發展、增進人民福祉,發揮了重要作用。

北京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唐永宏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過去的26年間,京港洽談會促使兩地經貿合作走深走實,投資方式由合作到多種形式並存。合作領域從傳統的貿易、投資領域逐步擴展至金融、科技、文化、醫藥衛生等領域,投資方向由香港單向輸入到兩地投資雙向奔赴,共享發展機遇。

談不同

新增國際消費、協同發展板塊

新京報:京港洽談會是京港兩地經貿交流合作的品牌活動。本屆京港洽談會與往屆相比,有哪些不同?

唐永宏:本屆京港洽談會立足京港兩地各自特點和優勢,在內容設置、活動安排上更加註重需求引領,聚焦服務業、科技創新、數字經濟、消費和“一帶一路”等兩地重點合作領域。

首先,拓寬了板塊設置,內容更加豐實。從去年的服務業開放、創新合作、數字經濟3大板塊,拓寬為今年的5大板塊,包括創新驅動、開放合作、數字經濟、國際消費、協同發展。

其次,在香港舉辦首次增加線上方式,突出了節儉辦會理念。京港洽談會通常都是一年在香港、一年在北京,兩地輪流舉辦。以往在香港舉辦時都是線下方式,今年增加了線上舉辦方式,其中食品安全、知識產權、城市管理、跨境數據流動等4項專題活動採取京港兩地視頻連線的方式舉辦。

此外,本屆京港洽談會專題活動,由去年的9項增加到今年的14項。

新京報:活動板塊拓寬為5大板塊,新增加的兩個板塊有什麼特點?為何選擇增加這兩項內容?

唐永宏:與去年相比,本屆京港洽談會新增加了國際消費和協同發展兩個板塊。

其中,國際消費板塊包括共建國際消費城市、朝陽區專題推介2項專題活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是北京“五子”工作任務中的重要一“子”,是北京擴大開放、國際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和“金字招牌”。專題活動將在品牌拓展、首店引進、商業地產發展等方面為京港兩地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探索更多合作領域,發揮香港聯通國內、國際的通道作用,助力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

協同發展板塊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產業高質量發展推介會、延慶生態涵養區專題推介、專業環境服務、食品安全4項專題活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縱深推進之際,本屆京港洽談會立足兩地優勢領域,聚焦跨境貿易金融、數字科技、全域旅遊、體育科技、無人機等重點產業,吸引京港企業開展投資、合作和經貿交流,進一步深化兩地合作,共享經濟發展紅利。圍繞專業環境服務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共同探討合作領域,共同促進京港兩地優勢互補、經驗互鑒、成果共享,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談特點

會議成果可期 招商額超500億元

新京報:今年是京港洽談會在3年疫情後重回線下,也是時隔5年重回香港,活動在參與人數、層次、活動設置等方面有哪些特點?

唐永宏:總結起來,本屆京港洽談會主要有5個特點。

參會嘉賓規格高。京港洽談會時隔5年在香港線下舉辦,京港兩地政府高度重視。香港特別行政區和北京市政府相關負責人將共同出席,共商京港合作大計,確定下一步京港合作方向和重點領域,豐富合作內容,推動兩地更寬領域、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交流合作和互惠共贏。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相關負責人以及京港兩地政府要員等也將出席。

會議互動性強。本屆京港洽談會邀請了香港工商界知名人士、兩地世界500強企業、上市公司、大型民企、基金公司等參會,還邀請了兩地科技界、金融界代表,以及駐港中資企業、香港本地商協會、在港國際商會代表和香港高校、智庫專家學者參會。通過主題演講、環境推介、經驗分享、項目發佈、展覽展示等多種形式,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注重產業對接。近年來,北京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了金融、新一代信息技術、科技服務等多個萬億級產業集群,以及醫藥健康、智能裝備、人工智能、節能環保、集成電路等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香港在金融、創新科技、貿易、專業服務等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優勢,兩地產業互補性強,合作空間巨大。本屆京港洽談會將全面展示兩地產業和企業發展的新場景、新生態,促進兩地企業開展雙向投資和經貿合作,實現兩地產業精準對接,為京港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和活力。

會議成果可期。本屆京港洽談會將主要取得3個方面的成果:聚焦京港重點合作領域和產業發展方向,簽約一批重大項目;發佈雙向投資招商引資項目161個,招商總額503.7億元;京港兩地科技、金融、知識產權等部門將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促進兩地科創項目雙向流動、金融業務實合作、知識產權國際資源對接,進一步密切兩地交流合作。

突出節儉辦會。本屆京港洽談會堅持綠色、可持續和節儉辦會的原則,精心設計活動板塊和內容,合理安排活動場次和場地規模,在活動設置上採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安排“1+14”共15項活動,即開幕式和14項京港合作專題活動。

談變化

兩地投資從“單向輸入”到“雙向奔赴”

新京報:京港洽談會今年已經是第26屆了,從1997年舉辦第一屆京港洽談會以來,京港兩地在合作方式、合作範圍等方面有哪些變化?

唐永宏:在過去26年間,京港洽談會促使兩地經貿合作走深走實,投資方式由合作到多種形式並存,合作領域從傳統的貿易、投資領域逐步擴展至金融、科技、文化、醫藥衛生等領域,投資方向由香港單向輸入到兩地投資雙向奔赴,共享發展機遇。

近年來,兩地經濟合作成效明顯。2023年1-9月,香港在京設立企業424家,實際利用外資92.6億美元,規模占北京實際投資的84.8%,位列第一。1-10月,備案的北京赴港投資項目188個,同比增長43%,協議投資額度12億美元,增長20%。投資主要涉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雙方高度重視推動兩地合作,為北京擴大對外開放、集聚國際高端要素、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近年來,雙方在數字經濟、金融、商務、“一帶一路”、青年創業等領域開展了深入廣泛的交流合作,落地了北京環球金融中心、三里屯VILLAGE及頤堤港、北京城建集團建設香港機場等一批標誌性項目。此外,香港地鐵參與運營北京地鐵4號線、14號線、16號線等多條線路,助力提升北京地鐵運營水平。

新京報記者 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