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誠去年扭虧轉盈17.01億美元,內地客戶赴港投保助香港業績大增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何柳穎 張偉澤 香港報導

3月20日,保誠有限公司最新業績出爐。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業績,保誠期內保險收入93.71億美元,同比增加9.62%。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年度利潤17.01億美元,去年同期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年度虧損10.07億美元。

去年內地與香港全面恢復通關,明顯提振了香港保險銷售業務。保誠業績報告顯示,在香港業務帶動下,保誠2023年新業務利潤大幅增加至31.25億美元。在所有與疫情相關的限制措施解除後,特別是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並由此帶動年度保費等值銷售額反彈,保誠在22個市場當中的12個市場錄得雙位數增長。

內地市場成為了業績會上的一大關鍵詞。保誠集團執行總裁華康堯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允許(香港)保險公司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創建服務中心對於保誠而言是巨大的機遇,保誠可以更有效地為內地客戶提供服務。”

華康堯還稱,希望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保險服務中心以及相關政策能夠在今年落地,隨著相關政策逐漸清晰,大灣區將會為香港的保險公司提供絕佳的發展機遇。新業務利潤同比增長45%

2023年,保誠新業務利潤同比增加45%至31.25億美元,若撇除利率及其他經濟變動的影響,新業務利潤同比增加47%。

同時,保誠集團經調整經營溢利增加8%至28.93億美元,有效保險及資產管理業務賺取的經營自由盈餘為27.4億美元。股息方面,保誠第二次中期股息為每股14.21美分,全年則為每股20.47美分,較去年增長9%。

香港市場是保誠業績主要的增長動力,該市場占期內新業務利潤的45%。去年,香港業務的年度保費等值銷售額同比激增276%至19.66億美元。該數據反映2023年初恢復通關後,來自香港客戶以及內地旅客的強勁需求,各分銷渠道均實現增長。

華康堯表示,“我們不認為中國的需求驅動因素發生了變化,長期儲蓄、(人壽)保障的需求驅動因素依然很重要。在我看來,(這些需求)只會繼續增長。”業績報告同樣提及,保誠對中國內地潛在客戶的調查顯示,他們對長期儲蓄以及健康及保障產品的需求始終如一。

在接受媒體提問時,華康堯就MCV(內地赴港旅客)業務作出了諸多回應。華康堯強調,去年內地訪港旅客人數仍未完全恢復至疫情前,香港業務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從業務類型看,健康及保障產品的新業務利潤增長34%,對新業務利潤的貢獻為40%,而儲蓄產品的新業務利潤則增長54%。

放眼全港,2023年內地訪客保單中,儲蓄產品的增長趨勢同樣明顯。數據顯示,去年儲蓄型保險占比60%,保障型保險占比40%,而此前兩者的比例分別為40%和60%。香港保監局此前對此表示,這是由於中美利率背馳,增加了美元保單的吸引力。印尼、馬來西亞新業務利潤增長

東南亞市場為保誠2023年業績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

2023年,保誠集團保險業務溢利32.37億美元,其中香港市場貢獻最大,達到10.13億美元,占比31%。同時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市場保險業務溢利分別達到22.1億美元、30.5億美元、58.4億美元。增長市場及其他分部(包括泰國、越南、菲律賓、柬埔寨、老撾、緬甸,以及印度、中國台灣地區及非洲的人壽保險業務)溢利為7.46億美元。

從新業務利潤看,印尼業務同比增長16%至1.42億美元,馬來西亞業務同比增長8%至1.67億美元,同期新加坡則下降5%至4.84億美元。對於新加坡的新業務利潤下降,保誠解釋主要受到利率高企影響,利潤率較高的整付保費分紅產品在組合中比重下降。華康堯稱,保誠在東盟許多市場擁有很好的市場地位。

展望未來,華康堯特別提及了非洲市場的增長前景。”我們相信,非洲的增長勢頭將在2024年繼續下去。在5年到10年內,如果能在非洲找到下一個越南或菲律賓,那將非常了不起。”2023年,保誠非洲的年度保費等值銷售額實現了同比26%的增長,代理及銀行保險的銷售額均實現雙位數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