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減利400億元,誰是鋰業公司“真龍頭”?|年報里的中國經濟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董鵬 成都報導與往年的披露節奏不同,今年3月末,鋰行業頭部公司2023年年報便已悉數出爐。受終端市場需求增速回落、鋰價單邊下跌八成等多方面因素衝擊,2023年鋰電行業上遊環節盈利銳減。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2023年天齊鋰業、贛鋒鋰業和鹽湖股份歸母淨利潤總計201.58億元,較上2022年減利達400億元。

景氣度系統性下跌的衝擊雖然在所難免,但就上述頭部公司而言,受到業務結構、資源稟賦、提鋰路徑等因素製約,各家公司具體經營數據所受到的影響卻是輕重不一。

以鋰鹽產品的毛利率為例,當期天齊鋰業、贛鋒鋰業分別為73.85%和12.53%,僅僅上述三家公司頭尾相差便高達60個百分點。而這又是各自“一體化”程度不同,所導致的礦石提鋰成本差異。

實際上,上述三家頭部企業各有優勢與劣勢,沒有堪稱完美的企業,放在不同的市場環境和維度下,對比的結論都會不同。

而結合當前低迷的鋰價以及業內對全年的價格預期來看,具備低成本優勢的鹽湖股份、天齊鋰業,對行業週期性波動的風險抵禦能力明顯更強。即便未來碳酸鋰跌至7萬元,這兩家公司依舊可以實現盈利,而屆時絕大多數的鋰鹽產能會將面臨虧損停產。

“全方位”衝擊

行業景氣度下降,對上市公司利潤表的打擊是全方位的,首先就是對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盈利能力的衝擊。

以電池級碳酸鋰為例,2023年價格前高後低,市場均價由年初的50萬元/噸跌至年末的10萬元/噸以下。進一步統計年度均價則可以看出,2023年年度電池級碳酸鋰均價為25.87萬元/噸,2022年同期該均價則高達48.38萬元/噸。

鋰鹽市場價下跌,上市公司銷售價格同比下滑,利潤空間隨之收窄。

這其中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原料全部自給的鹽湖股份、天齊鋰業,另一類是原料部分自給、部分外采的贛鋒鋰業。

這兩類企業,面對鋰價下跌衝擊的財報反應明顯不同。

其中,第一類鋰鹽企業毛利率有所下降,但是所受衝擊較小,當前鹽湖股份、天齊鋰業的鋰鹽產品毛利率分別下降19.5%和12%個百分點,整體依舊保持在72%以上的較高水平。

另一類是贛鋒鋰業這類原料部分自給,仍然需要外部長協進口鋰精礦的企業,2023年受到鋰礦價格滯後鋰鹽價格下跌的影響,成本端出現了非常明顯的抬升。

年報顯示,產品跌價使得贛鋒鋰業“鋰系列產品”營收下降29%,鋰精礦年度均價上移則促使其成本抬升41%,導致公司該產品毛利率下降43.58個百分點至12.53%,逼近盈虧平衡線。

對比上述三家鋰鹽板塊盈利情況,也可以看出贛鋒鋰業毛利潤最少,僅有30億元出頭,天齊鋰業、鹽湖股份鋰鹽板塊毛利潤則分別達到94億元、46億元。

加之各家公司營收結構存在明顯差異,鋰鹽跌價對其報表盈利的衝擊也不相同。

贛鋒鋰業是三家企業中鋰鹽業務收入占比最高的企業,超過74%,第二大業務是鋰電池業務,2023年同樣受到了行業景氣度下降的影響。

相比之下,天齊鋰業、鹽湖股份除了上述鋰鹽產品外,各自的鋰礦、鉀肥產品收入占比更高,並保持著極高的利潤率,很大程度上也對衝了鋰鹽跌價的影響。

以天齊鋰業為例,該公司2023年鋰礦收入占比反超鋰鹽,達到67%,加之公司鋰礦產品定價模式有所調整,整體毛利率不降反升,進一步拔高至90.44%。

除了對主營業務的衝擊外,行業景氣度的下降還對企業投資收益、存貨等財務項目構成顯著影響。

其中,天齊鋰業利潤總額下跌並不明顯,2023年為362.8億元,2022年同期為399億元,整體降幅不過10%左右。然而,由於2023年該公司利潤集中在鋰礦業務,使得其子公司文菲爾德淨利潤大幅增加,導致整體所得稅、少數股東損益大幅走高。數據顯示,2023年該公司所得稅由上年的88億元增加至106億元,少數股東損益則由69.8億元大增至183.7億元,僅此一項便導致減利114億元。

再比如鋰價下跌,導致其參股子公司智利SQM去年業績下降48%,由此天齊鋰業投資收益降至31.1億元,這部分又減少利潤近40億元。

也正因於此,2023年行業景氣度回落對鋰業公司報表利潤的衝擊,堪稱全方位的覆蓋。

增長邏輯存差異

正如前文所述“頭部企業各有優勢與劣勢”,贛鋒鋰業的優勢是排名居首的鋰礦資源量、足夠大的鋰鹽產能規模,劣勢在於礦端釋放節奏較慢,所導致至的礦、鹽產能不匹配,生產成本過高。

基於上述特點,各家企業未來的業績驅動邏輯,或者說下一階段的看點也不相同。

贛鋒鋰業方面,需要關注其自身礦端項目的建設進度,以及整體成本拐點何時確立、未來的下降空間還有多大。這也是包括機構投資者在內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近期舉辦的業績說明會上便被多次問及公司多個在建項目的產能釋放情況。

對此贛鋒鋰業介紹稱,澳州Mount Marion鋰輝石精礦90萬噸/年鋰輝石精礦產能的擴產建設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產能在逐步釋放的過程中。

阿根廷Cauchari-Olaroz鋰鹽湖項目一期年產4萬噸碳酸鋰項目已於2023年上半年完成項目建設,並在2023年完成了約合6000噸LCE的產品生產,正在穩定爬坡中,預計2024年將逐步達到設計產能。

此外,馬里Goulamina鋰輝石項目一期鋰精礦項目預計2024年投產,內蒙古加不斯鋰鉭礦項目一期60萬噸/年採選已經開始調試,年內將持續產出鋰雲母精礦。

如若上述一體化和礦端項目產能如期釋放,今年公司鋰鹽產品的生產成本預計將出現明顯下降。

天齊鋰業、鹽湖股份,由於暫時不愁鋰精礦和鹽湖滷水資源,今年則需要重點關注其鋰鹽端產能的釋放和建設情況。

根據年報,天齊鋰業目前現有鋰化工產品銘牌產能8.88萬噸/年,具體涉及張家港、射洪等多個生產基地。然而,8.88萬噸產能中至少一半產能需要到今年才能大規模貢獻收入。

遂寧安居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產能,該項目於2023年10月底帶料試車,同年12月下旬產品參數達到電池級碳酸鋰標準,目前處於產能爬坡階段;澳洲奎納納一期2.4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項目,則是取得了送樣客戶SK On Co. Ltd和Northvolt(瑞典電池製造商)的認證通過,並於今年1月開始發貨。

鹽湖股份則是在既有3萬噸鹽湖提鋰產能的基礎上,正在新建4萬噸一體化鋰鹽項目,公司預計該項目將在2024年年底建成。未來,隨著上述項目建設完成和產能的逐步釋放,預計2025年開始公司鋰鹽產量將出現大幅增長。

成本為王,剩者為王

2023年,下遊需求增速回落,鋰價的過快下跌又促使下遊企業放緩原料採購節奏,導致上遊鋰鹽企累庫明顯。而上述頭部企業又均在不斷新建產能,這是否會進一步導致供需過剩?這需要從各家企業單位生產成本角度來比較。

根據年報披露的鋰鹽產品營業成本、銷售量粗略估算,鹽湖股份2023年在計提出讓收益金導致成本大增的基礎上,其碳酸鋰成本也不過4.65萬元/噸,同期天齊鋰業鋰鹽平均成本為6.13萬元/噸,贛鋒鋰業每LCE成本則是達到21.02萬元。

同時,考慮到上述出讓收益金已經於2023年一次性計提,以及今年進口鋰精礦價格回落的影響,預計鹽湖股份、天齊鋰業今年成本大概率會有所下降。

即便單位成本保持不變,6萬元及以下的生產成本,也足以衝擊絕大多數的鋰鹽生產企業和產能。

以整體實力更突出的上市公司為例,在納入Wind鋰礦板塊的19家公司中,只有藏格礦業、鹽湖股份、天齊鋰業、永興材料和近兩年自給率提升明顯的中礦資源等礦石提鋰企業有望達到上述成本水平。

其他鋰鹽企業,不是原料自給率不足,就是全部原料需要外部進口,其成本主要跟隨進口鋰精礦價格波動。

這類產能在過去一年主要有兩種結局。一種是下半年開始鋰鹽業務由盈轉虧,另一類是放棄自主生產,轉而為天齊鋰業等不缺鋰礦資源的企業代加工。

不難看出,鋰鹽行業已經度過了全員盈利的階段,並逐步過渡到成本比拚、供給端產能重構的狀態中。

還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去年週期回落對上遊衝擊明顯,但是由於年度均價依舊處於高位,對上市公司業績的考驗需要到今年一季度才能真正體現。

分別統計季度均價可知,2023年一季度、四季度國產電池級碳酸鋰季度均價分別為40.26萬元/噸、14.07萬元/噸,而今年一季度10.16萬元/噸的均價明顯更低。

而從上市公司實際銷售價格來看,還遠遠到不到上述市場均價。這意味著,至少年初至今鋰業公司的盈利趨勢不容樂觀,利潤空間整體將進一步壓縮,一季度盈利存在同比、環比下降的風險。

此外,10萬元左右的價格也較為敏感,只有少數鋰業公司成本線低於該水平,所以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的虧損範圍也可能因此擴大。

上述市場環境下,鹽湖股份、天齊鋰業無疑具備競爭優勢,更低的成本使得公司可以承受更低的銷售價格,以促進其產品銷售。

鹽湖股份去年便表現得尤為明顯,其全年碳酸鋰平均銷售價格明顯低於同業公司,公司期末碳酸鋰庫存也是不增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