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A股上市險企淨利整體下滑9.16% 加強資產負債管理成為“關鍵詞”

時間進入5月,A股五家上市保險公司已悉數完成一季報披露。據統計,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共實現營業收入6272.24億元,同比微增1.06%;但同時,五家公司歸母淨利總計830.17億元,同比降幅達9.16%。

從一季報披露信息及各公司業績說明會高管發言情況看,各公司一季度淨利承壓主要由投資端業績承壓及理賠支出增加造成。

中國人保即回應稱,公司短期淨利出現波動,主要受三大原因影響——一是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較多,據應急管理部公佈的數據,一季度我國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238億元,為近五年同期損失之最;二是隨著經濟活動持續回暖、客戶出行增長,車險出險率上升;三是公司權益類投資收益下降。

雖盈利能力整體承壓,但就保險業務方面,各公司表現仍有亮眼之處。尤其壽險方面,五家保險公司壽險業務保費雖未有顯著增長,但代表潛力的新業務價值增長明顯。

其中,中國人壽2024年一季度公司新業務價值實現近年來最高增速,較上年同期重置後數據增長26.3%;人保壽險新業務價值可比口徑下同比增長81.6%;中國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新業務價值可比口徑下同比增長20.7%;太保壽險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30.7%。

圖片來源:本報記者 梁遠浩 攝圖片來源:本報記者 梁遠浩 攝

2023年以來,各保險公司投資業務在利率下行、權益市場波動的大背景下普遍表現不佳,進而拖累淨利。

記者統計發現,A股五家上市保險公司2023年總投資收益3844.70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5.2%。

具體而言,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壽、新華保險的淨投資收益率分別下降0.5個百分點、0.3個百分點、0.23個百分點、1.2個百分點至4.2%、4%、3.77%、3.4%;總投資收益率分別上升0.6個百分點,下滑1.5個百分點、1.26個百分點、2.5個百分點至3.0%、2.6%、2.68%、1.8%。

關於淨利潤下滑的原因,保險公司普遍解釋稱,主要是受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及資本市場波動影響。時間進入2024年後,這一趨勢並未改變。

一季報顯示,A股五家上市保險公司報告期內投資收益總計虧損22.79億元,同比降幅達103.32%。

具體而言,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平安報告期內投資收益分別為54.64億元、24.94億元、-15.47億元、-17.19億元及-69.71億元,降幅分別為89.95%、69.11%、240.64%、2.05%、202.17%。其中,新華保險已連續兩年一季度投資收益為負。

從各公司投資收益率看,中國人壽報告期簡單年化總投資收益率為3.23%,簡單年化淨投資收益率為2.82%,同口徑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中國太保總投資收益率為1.3%,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中國平安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為3.1%,年化淨投資收益率為3.0%。

中國平安在一季報中解釋稱,2024年第一季度,宏觀經濟逐步複蘇,但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還需進一步鞏固。

資產配置層面,中國平安堅持穩健風險偏好,優化穿越週期的十年戰略資產配置,堅持長久期利率債與風險類資產、穩健型權益資產與成長型權益資產的二維平衡配置結構。

中國人壽副總裁劉暉則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開市場權益組合收益有波動性,中國人壽在高股息股票方面已有一定規模,未來,仍將持續關注高股息股票策略;同時,將構建分散均衡的高股息股票組合,堅持分散化的配置,同時強化主動管理。

劉暉透露,2024年,公司一季度新增資金中,配置的存款、協議存款、債券等收益率在3%左右,配置的非標固收類資產收益率在4%左右。

面向未來投資環境,招商非銀分析師鄭積沙指出,新“國九條”已明確,“優化保險資金權益投資政策環境,落實並完善國有保險公司績效評價辦法,更好鼓勵開展長期權益投資。完善保險資金權益投資監管制度,優化上市保險公司信息披露要求。”

“一方面,這優化了投資環境,引導險資積極入市,鼓勵保險公司在權益投資上放眼長遠,構建穩健的投資組合,為資本市場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鄭積沙表示,“另一方面,強化了對保險公司績效的透明度和監管力度,監管制度的完善將引導保險資金更加科學合理地配置,減少短期市場波動帶來的影響。”

投資端承壓的背景下,進一步強化資產負債管理成為保險公司的“必修課”。

此前,在利率下行背景下,為避免高定價利率帶來的利差損風險,2023年7月底,保險業全面停售預定利率高於3.0%的傳統壽險、預定利率高於2.5%的分紅保險,以及最低保證利率高於2.0%的萬能保險。

同年8月,為保障長期可持續經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依照保險法要求,向多家人身險公司下發《關於規範銀行代理渠道保險產品的通知》,9月末發佈《保險銷售行為管理辦法》,從前端對保險銷售行為進行全面規範。

過去,基於樂觀假設,保險公司之間的“內卷”體現在給客戶的收益和給渠道的佣金雙高。而“報行合一”下,“給客戶的收益—給渠道的佣金—留給公司的價值”這一不可能三角的約束力愈發明顯,資源使用效率低、費用空轉的問題亟待改變。

對保險公司而言,一方面需要嚴控資源總量,另一方面需要優化資源結構和使用方式。

中國人壽總精算師侯晉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公司自一季度持續強化資產負債管理,推進形態多元、期限多元、成本多元的產品體系。具體而言,一是形態多元,在傳統險、萬能險以及分紅險上都有新產品投放;二是期限多元,提供不同期限保險產品,總體上做好久期管控;三是成本多元,積極統籌保證利率成本和浮動利率成本。

侯晉表示,“當前環境下,我們主動壓降成本水平,2024年,將堅持多元政策,積極優化全年負債結構,管控利率風險,提升業務盈利水平。對比來看,我們的久期缺口已經從2021年的5.2年縮減到2022年的4.7年,再進一步縮減到2023年的4.4年。”

人保資產總裁黃本堯也曾在2023年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在2024年的投資策略上,公司將進一步加強資產負債管理。例如,強化資產負債的聯動,提高投資端賬戶的精細化管理水平,積極支持長期國債,地方政府債的發行,進一步加大長久期的固定收益率資產的配置力度,縮小資負久期缺口,高度重視和防範資產負債錯配的風險。

此外,中國太平董事會秘書張若晗也曾指出,應對低利率環境不是單純的投資問題,而是資產負債管理問題。“中國太平把資產負債管理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過去險企通常會通過負債驅動投資,目前已逐步轉化成資產負債聯動,避免在資產端過度積累風險。”

雖盈利能力整體承壓,但就保險業務方面,各公司表現仍有亮眼之處。尤其壽險方面,五家保險公司壽險業務保費雖未有顯著增長,但新業務價值增長明顯。

當下,人身險已進入轉型“深水區”。保費方面,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健康及養老,太保壽險,新華保險,人保壽險及健康險共收入7508.79億元,同比微降0.44%。其中,僅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人身險業務實現正增長。

但若是不以保費為唯一參照,更多參考價值規模,A股五家上市保險公司在相關方面均有不俗表現。以新業務價值這一指標為例,該指標指新銷售的保單預期未來產生的收益貼現到今年的價值,可反映人身險公司的經營能力和新業務拓展銷售水平。

各公司一季報披露,中國人壽2024年一季度公司新業務價值實現近年來最高增速,較2023年一季度重置後新業務價值增長26.3%;中國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率達22.8%,可比口徑下同比增長6.5個百分點;太保壽險新業務價值達成51.91億元,同比增長30.7%;人保壽險新業務價值可比口徑下同比增長81.6%。

國君非銀金融團隊指出,2024年一季度,預計上市保險公司個險和銀保渠道供需共振推動上市保險公司新業務價值實現較快增長。一是個險隊伍小幅下滑,而客戶旺盛的儲蓄需求疊加人均產能持續提升推動新單;二是銀保方面,“報行合一”下費用率顯著改善推動價值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