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粵商|專訪珠江鋼管陳兆年:創二代意味著企業家精神的傳承和責任擔當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郭曉潔 實習生範逸 胡嘉美 廣州報導

全國婦聯第十二屆執委、全國三八紅旗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全國傑出創業女性標兵、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廣東省女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

陳兆年,這位身上貼有多個標籤的女企業家,現在是港股上市公司珠江鋼管的執行董事。而她還有另一個身份——創二代。

陳兆年的父親陳昌是廣州番禺知名的實業家。自1993年白手起家創立了番禺珠江鋼管有限公司以來,陳昌陸續創立了珠江鋼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江鋼管”)等十幾家企業。曆經三十餘載,如今珠江鋼管已成為國內大直縫焊管領域的行業龍頭。

與大部分創二代一樣,陳兆年擁有英國留學背景。2002年,陳兆年從英國碩士畢業回國加入珠江鋼管,成為一名基層財務人員,後又於2005年加入國泰君安。兩年的金融市場工作經曆,為她後來在珠江鋼管的財務管理能力打下了基礎。

2007年,陳兆年回歸珠江鋼管,協助父親籌備公司上市。2010年珠江鋼管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後,陳兆年被委任為集團公司執行董事。

在此之後,陳兆年帶領企業不斷創新突破,將珠江鋼管發展為中國最大直縫焊管製造商和出口商,連續十多年產量排全國第一。2023年,珠江鋼管從全國超過1.2萬家專精特新企業中脫穎而出,被工信部評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央視評為2023年度全國專精特新年度十大絕活。目前,珠江鋼管是中國唯一一傢俱備生產水深3500米超深海輸送石油天然氣鋼管能力的企業。

近日,陳兆年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加入珠江鋼管迄今超22年,她並不介意被稱為創二代。對陳兆年來說,創二代意味著企業家精神的傳承以及責任和擔當。她也期待憑藉自己多年的經驗和積累,帶領更多企業家二代順利接過父輩的重擔,繼續前行。傳承與創新

南方財經:在你看來,珠江鋼管的企業傳承的是什麼?你介意被稱作二代嗎?二代這個稱號對於你來說是光環還是壓力?

陳兆年:珠江鋼管是一家愛國、感恩的企業。在我看來,珠江鋼管“傳承”的不僅是財富,更多的是企業家精神,即愛國情懷、開放胸襟、創新精神、誠信品格和社會責任。

我父親在1993年創辦了珠江鋼管。當時中國的油氣儲量相對貧乏。而南海儲存著中國約三分之一的油氣儲量,但其中70%油氣位於深海。開採出來的石油天然氣需要專業的鋼管運輸,因此當時國家非常需要這類深海鋼管。

國家需要什麼,珠江鋼管就生產什麼。經過多年的努力,珠江鋼管已經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大直縫埋弧焊管製造商和出口商,產品廣泛用於西氣東輸、中亞管線、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南沙大橋、國家大劇院、海上平台、海上風電、輸水等領域,為“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南海海洋工程製造業等大型的項目提供了大量優質的鋼管,並出口到全世界80多個國家。

進入企業二十多年來,我並不介意被稱作二代。二代這個稱號對於我來說不是光環也不是壓力,而是責任和擔當。我們的初心是做好企業,給員工提供就業機會,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出一份力。

這些年,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我逐漸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目前,我是省工商聯舉辦的“新時代粵商提升工程研修班”的班長,我也希望能帶領更多的“二代”接過父輩肩上的重擔。

南方財經:你與父輩之間在企業發展方向、管理方式上是否出現過分歧?最終是如何解決的?接手企業管理後是否面臨過危機?如何向父輩尋求幫助?

陳兆年:兩代人的分歧不可避免,但處理分歧的過程讓我學會了換位思考、提高觀察力並不斷經驗總結。

留學歸國後,我從一名基層的會計人員做起。但回國後由於思想轉換不及時,我對國內市場的規則和習慣不甚理解,工作中未能很好地結合國情結合實際,因此一開始在工作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難。後來,通過參與人大和政協的工作,參加各種學習班和培訓活動,我慢慢學會了換位思考,也開始理解父輩的擔當和愛國情懷,人生觀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蘊,而西方擁有成熟的現代企業治理機制,因此,企業家可以基於中國文化的“道”,結合西方文化的“術”,中學明道,西學優術,中西合璧,以道馭術。

參與管理企業後,公司也面臨過不少危機,如在經濟波動週期中訂單減少等。但父輩自幼對我的教育影響,讓我在工作中不斷學習進步,這也幫我順利渡過了不少難關。

我的父親是木匠出身,通過自學鋼管領域的知識,最終成為焊管行業權威專家;在管理企業方面,父親通過自學管理理論,成為務實求真的實幹企業家。

多年來,父親一直以身作則,成為我的榜樣,也讓我深切體會到,沒有什麼是學不會的,只怕“認真”二字。

在父親的影響下,多年來我一直在持續學習,不斷拓寬自身視野,確保自己和企業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德才兼備是二代的必備能力

南方財經:你認為企二代的接班能力需具備什麼能力?如何減少因代際差異導致接班交替過程中的矛盾?

陳兆年:我認為,企二代順利接班應具備的能力是德才兼備。而企二代接班普遍面臨的挑戰與困難是一代和二代之間溝通和信任不足,雙方無法形成一致的價值觀。如果一二代之間使命和願景是一致,其實一代並不需要完全放權放手,畢竟一代有更豐富的經驗。而二代則可以發揮優勢帶領企業尋找更多創新的發展曲線。溝通和信任可以更好地解決因代際差異導致企二代接班交替過程中引發的矛盾。

南方財經:除了培養二代接班,不少家族企業選擇了職業經理人管理企業。你認為成功的職業經理製關鍵何在?

陳兆年:我認為成功運用職業經理人的關鍵同樣在於職業經理人本身也要德才兼備。此外,職業經理人還需認同企業的文化和願景,才能提升企業的凝聚力,帶領全體員工繼續創業守業。

目前,珠江鋼管集團有超過30家下屬企業,大多數子公司的職業經理人都在企業工作10年以上,對企業文化有深入的理解,認同公司發展遠景。大家都目標一致,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推動企業持續發展。

南方財經:如何看待不少二代接班後主導企業轉型甚至跨界經營的現象?

陳兆年:我認為任何企業都不要輕易改變自己的主營業務。不少年輕一代的企業家缺乏沉著深耕的精神,在主業經營遇到困難或瓶頸時,未能積極創新冷靜應對,轉而推崇跨行業和多元化經營。但對於大多數中型企業來說,企業多元化發展必然會導致資源分化,無法專注主業,成功概率也較低。力爭成為新質生產力排頭兵

南方財經:今年經濟發展的熱詞是新質生產力,你如何理解新質生產力?珠江鋼管近年來採取了哪些措施參與科技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陳兆年:我認為新質生產力的著力點在於“新”“質”“力”三者的關聯。“新”體現在新的技術、新的模式、新的動力;“質”體現在高質量、高水平、高品質;“力”體現在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上。近年來,珠江鋼管一直積極參與科技創新,並通過採取以下措施,力爭成為新質生產力排頭兵。

首先是把握國家政策導向,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共建項目、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的發展。

其次,珠江鋼管始終以市場為導向,不斷創新,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持續加強科技攻關投入。近年來,珠江鋼管實現了一系列的創新成果,包括中國第一個引進大直縫焊管生產線、中國直縫銲接輸送鋼管標準的主要起草單位、中國唯一擁有深海油氣輸送管核心製造技術的企業,併成功研發出水深3500米世界最深的超深海輸送焊管,推動了中國深海鋼管製造技術走在世界前列。

第三,我們向來重視產研結合。珠江鋼管設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等,目前珠江鋼管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國家級的企業技術中心。

最後,我們還不斷加大對外合作力度,包括與中海油海工結成戰略聯盟,共同開發南海的海洋工程裝備,將公司的業務範圍從輸送石油天然氣拓寬到做海上平台、海上風電、海上網架、深海油氣運輸,甚至大型的橋樑、碼頭、體育館等。

南方財經:同父輩相比,當前你面臨著哪些新挑戰?在此背景下,企業將如何應對,實現基業長青?

陳兆年:近幾年,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此外油價下跌導致國內外大型的油氣管道建設工程項目建設延緩等都給企業帶來不小的挑戰。

為應對這些挑戰,我們一方面堅持誠實守信,一方面立足行業和市場的發展,依靠自身技術特點以及優勢,加大研發投入,突破技術創新。此外,我們還通過擴大產品的使用範圍,開發了海上橋樑碼頭的結構用管、海洋平台用管、海上風電塔導管架等新產品, 為日後海洋裝備和能源開發做好準備。

無論是推動科技自立自強還是科技對外交流方面,都離不開在自己從事領域里紮實地學習實踐和積累經驗、持續不斷開拓創新和持之以恒、日複一日的堅守與付出。

但我認為,帶領企業可持續發展最關鍵的一點,是積極學習國家大政方針和重要發展規劃,充分把握時代賦予的機遇。此外,在學習海內外先進經驗和技術的同時,企業還應努力打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產品、中國技術,積極參與國內外行業技術標準的製定,為更廣闊的海外市場提供優秀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統籌、策劃|林曦

採訪、撰稿|郭曉潔

拍攝|實習生:範逸 胡嘉美

剪輯|實習生:範逸 關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