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業上市以來營收利潤首次雙降 消費者不買賬了嗎?

上市以來首次營收利潤雙降,“醬茅”海天味業2023年交出成績單。海天味業2023年實現總收入245.59億元,同比下降4.10%,歸母淨利潤56.27億元,同比下降9.21%,扣非歸母淨利潤53.95億元,同比下降9.57%。

本次下滑是自2022年海天味業發生“添加劑風波”後首次出現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在此之前,公司曾連續八年實現營收利潤雙增,且同比增速多年持續保持在兩位數,直到2021年同比增速降至個位數。

事實上,海天味業全年都在“跌跌不休”,從2023年一季度到四季度,海天味業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6.20%、11.74%、3.24%和15.20%。在此業績下,海天味業全年股價已跌去約40%。

2024年,海天味業計劃營業收入目標為275億元,需同比增長11.97%;歸母淨利目標為62億元,需同比增長14.92%。海天味業能否實現以上目標,其新增長點在何處?

“輿情風波”餘波仍存

作為“醬茅”,海天味業的“沉與浮”都與醬油分不開關係。

醬油業務是海天味業的“半壁江山”,2023年醬油營收占總營收的比例接近51.5%。財報顯示,分產品來看,海天味業醬油、調味醬、蠔油營收分別為126.37億元、24.27億元、42.51億元,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主力產品醬油收入同比下滑達8.83%,是造成海天味業營收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

據統計局數據,2023年,餐飲全年收入52890億元,增長20.4%,進入五萬億的發展新階段。“在整個餐飲市場迎來極大複蘇的2023年,海天味業的下滑更多是自身原因造成的。”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

朱丹蓬認為,海天味業連續兩年營收下滑,與2022年公眾質疑公司“添加劑”與“雙標”輿論風波造成的“信任危機”有關。“近兩年來,海天味業輿情不斷,從‘醬油生蛆’到‘添加劑’,都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影響了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終端消費者不像餐飲業對醬油有那麼高的忠誠度,加之調味品市場競爭本就十分激烈,因此海天味業下滑也不足為奇。”朱丹蓬說。

在競爭激烈的醬油賽道,海天味業從來都是“一強”的存量,市占率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因此在海天味業受到“添加劑”風波影響時,不少調味品企業迅速抓住機遇,大打“零添加”和“有機”等健康牌。千禾味業就是其中的代表,近兩年千禾味業深度綁定“零添加”,同時佈局高中低端零添加產品,推出了低端零添加醬油、蠔油等新品,並進行全國化擴張。2023年千禾味業醬油收入20.40億元,同比增長34.85%,占營業收入的64.45%。

動銷不旺也導致海天庫存高企,去年海天味業醬油、調味醬和蠔油主力產品營收下滑的同時,銷量也分別同比下降8.17%、0.41%和1.92%。與此同時,三者庫存分別同比提高152.54%、165.68%和61.93%。而同期千禾味業醬油庫存51124噸,同比增加21.94%;美味鮮醬油庫存量9328.91噸,同比減少15.12%;加加食品調味品庫存量3770.05噸,同比增加9.49%。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年報還顯示,海天味業經銷商數量為6591家,比2022年的7172家淨減少了581家,這是連續第2年淨減少,相比2021年巔峰時期的7430家,淨減少839家。而線下經銷商渠道仍然是海天味業的主要銷售陣地。2023年,公司超過92%的銷售收入來源於向經銷商銷售,線下銷售多達219.25億元,同比下滑3.86%。

業績說明會上,海天味業董事長龐康解釋稱,經銷商數量與營收之間不是呈正向比例關係,經銷商數量的減少一方面是公司對網絡的主動優化,更注重經銷商的發展質量;另一方面在存量經濟下,競爭也更加激烈,一部分效率低下缺乏競爭力的小規模經銷商被市場所淘汰。

不過,同樣以經銷為主、直銷為輔作為渠道開拓模式的中炬高新,去年經銷商數量卻在增加。

中炬高新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淨增經銷商81個,經銷商數量為2084個,區縣開發率為72.24%,地級市開發率實現94.36%。此外,千禾味業經銷商總數為3250家,去年內增加了1213家;加加食品經銷商數量1526家,去年增加325家。

在朱丹蓬看來,海天味業線下經銷商的減少,主要是企業原先為了業績增長瘋狂擴張導致的結果。

此外,海天味業線上渠道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2023年,海天味業線上渠道僅實現營收8.89億元,同比下降10.06%,不僅規模小,而且降幅比線下還大。

需圍繞幾個品類做精做深

為打開新增長空間,海天味業也做過諸多嚐試,不斷拓展新賽道。

近幾年,海天味業積極進行多品類擴展和產品創新,包括推出各類調味醬、食用油、預製菜、火鍋底料等產品。比如2020年,海天味業切入火鍋底料復合調味料、推出“火鍋@ME”火鍋底料。2021年1月,海天味業又推出新的食用油品牌“油司令”,正式進軍食用油行業。

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憑藉著領先的渠道優勢和品牌優勢等,海天味業2023年非主力產品營收實現了較大增長:醋、料酒、復合調味品等其他產品營收總計34.99億元,同比增長19.35%,對營收的貢獻有14.25%。海天味業表示,醋和料酒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不過,海天味業新業務面臨“增收不增利”的困擾。去年海天味業除醬油外產品毛利率均同比下滑,2023年公司實現毛利率34.74%,同比下降0.94個百分點,調味醬、蠔油和其他業務毛利率分別同比減少了1.79、4.65和5.30個百分點,且與醬油毛利率存在一定差距。

2023年,海天味業醬油毛利率為42.63%,長期在行業保持領先。同年,千禾味業醬油產品毛利率37.59%,美味鮮2023年醬油產品毛利率37.76%,加加食品醬油類產品毛利率僅為27.21%。而海天味業調味醬毛利率為35.49%,蠔油毛利率為29.00%,其他產品毛利率更是僅有21.88%。

餐寶典研究院院長汪洪棟認為,海天味業其他產品毛利率暫不如醬油的一大原因,是海天味業在醬油賽道具有很高的市占率和品牌力,因此對上遊採購具有很高的議價能力,對下遊產品也具有很高的定價能力。

不過,由於醬油市場已相對成熟,增長空間較為有限,海天味業拓展新市場也是必然。汪洪棟認為,調味醬賽道最有可能成為海天味業下個增長點。火鍋底料、預製菜等不屬於傳統調味品賽道,海天味業發力兩者優勢並不顯著,食用油賽道則已經擁有金龍魚等強勢品牌“坐鎮”,也是易守難攻。而調味醬由於產品線豐富,市場相對細分,也並未出現太多成熟品牌,因此未來增長空間最可觀。

據業內機構統計,復合調味品市場規模從2011年的432億元,增至2021年的158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13.9%,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597億元。且國外復合調味品產品滲透率為70%左右,國內僅為26%,國內人均復合調味品支出2021年為15.4美元,僅為美國、日本的約10%,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朱丹蓬也表示,未來,90後與00後等新生代將成為調味品主流消費群體,他們消費更具個性化,消費選擇會進一步分散。因此調味品賽道難有全能冠軍,只有單項冠軍,哪怕強如海天味業,肯定也是需要圍繞幾個主要品類做精做深,不可能全線開花。隨著調味品賽道不斷擴容以及龍頭企業發揮規模化經營效應,海天味業營收增長以及市占率提升仍有較大空間,只要公司持續圍繞品質提升與服務改善下功夫,加強食品安全管控,未來增長仍可期。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