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會“強實名”,為何永遠攔不住黃牛?

文 | 新浪財經 徐苑蕾

從五月天假唱風波、到許美靜演唱會划水、再到鳳凰傳奇演唱會“柱子票”……過去一年,全國各地的演唱會霸屏了娛樂頭條。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內地全年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會票房近146億元,創曆史新高。

然而,熱鬧之下,整個演唱會票務產業鏈仍是暗湧不斷。強實名、階梯式退票等機制相繼推出,然而黃牛票和代拍等行業亂象仍未停止,圍繞演唱會的退票糾紛也更頻繁發生,觀眾與大麥、貓眼等票務平台的矛盾加劇,個別情況甚至最終演變成公共事件。

一張門票的分配法則

自從2023年疫情防控放開以來,“一秒售罄”幾乎成為頭部歌手演唱會的標配。在開票的瞬間搶票按鈕切換成灰色的“缺貨登記”標識,成為眾多歌迷過去一年最熟悉的畫面。

目前,在演唱會市場,主流的票務平台包括大麥、貓眼、票星球等一級票務平台,以及摩天輪、票牛等二手票務平台。而在這些平台均一票難求的時候,心力交瘁的歌迷只能轉向黃牛,於是一度催生出動輒上萬元的天價黃牛票以及黃牛代拍等行業亂象。

去年9月,“強實名”制度開始陸續推行,並且官方規定演出舉辦單位面向市場公開銷售的門票數量不得低於核準觀眾數量的85%。然而,黃牛卻依然在各個社交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大行其道。以周杰倫巡迴演唱會為例,新浪財經瞭解到,內場第一排普遍加價2萬至4萬元即能買到黃牛票。

一位演唱會行業人士表示,明星經紀公司與演唱會主辦方的合作一般採用買斷式,即主辦方以一定價格拿下演唱會主辦權,並按照開票前10%、開票後40%、正式演出前50%的比例分批付款給經紀公司。買斷費通常包含藝人演出、舞美搭建、設備運輸等費用,此外主辦方還需要承擔場館租賃、票務代理等成本。

根據該人士的介紹,主辦方一般會將官方規定公開銷售比例外的門票包銷給一家或分銷給數家頭部黃牛公司。相比起大麥等票務平台在演出後再結算,並且要為之支付6%-8%的代理費,主辦方把票賣給黃牛公司,不但可以溢價,同時還能更快結算回籠資金。“如果是頂流藝人的演唱會,主辦方賣給黃牛的VIP票有可能翻倍,低價票則可能漲價一千左右,然後黃牛再加價賣出去。”

該人士還提到,在“強實名”製下,黃牛會將購票者的信息給到主辦方,然後由主辦方錄入。大型演唱會還會有上千張贈票,其中六七成給安保方,三成給場館方。這些贈票一般會將座位信息轉換為二維碼附在紙質的邀請函中,無需執行實名製,一部分贈票最後又流回到黃牛手裡。

此外,還有不少“散牛”利用“錯票”賭一把。“錯票”即“散牛”先用其他人的身份信息買票,再將這些票加價賣給實際觀演的購票者,賭的是演唱會現場“強實名”制度政策執行寬鬆,讓購票人矇混過關。4月中旬鄧紫棋在長沙的演唱會,大量粉絲稱買了票卻不能進場,在場外高喊“退票”,甚至不顧阻攔直接“衝卡”,場外一片混亂。

搶票難,維權更難?

在鳳凰傳奇常州場,有網友表示自己買到了“柱子票”。輿論發酵後,鳳凰傳奇玲花發博發聲,直言“維權是你們的權利”。最終在多方協調下售票平台大麥才退票退款。但是如此幸運的歌迷還是少數,大部分的歌迷不僅搶票難,還面臨維權難的困境。

去年5月,梁靜茹上海演唱會也曾出現過“柱子票”的情況,演唱會全程“只聞聲不見人”,最後9名觀眾將演唱會主辦方告上了法庭,請求判令主辦方退費,並支付懲罰性賠償金。該案在去年11月開庭審理,今年3月法庭通知審限延長180天,至今仍未結案,可見維權週期之長。

此外,退票難也是不少歌迷心中的痛。《2023年中國演出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約四成消費者遭遇購票難、不能退轉票等問題。

“強實名”制度推出的同時,官方同步明確了“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出,應該建立活動退票機制,設定合理的梯次退票收費標準,保證購票人的正當退票權利”的規定。不過,新浪財經注意到,羅大佑、品冠等歌手目前在售的演唱會不支持退票,而蔡依林、黃綺珊、徐佳瑩等歌手演唱會的退票輪數和退票比例也各不相同。

比如蔡依林5月18—19日的杭州演唱會僅開放了兩輪退票,5月8日前退票免手續費,8日—13日退票收取20%手續費,13日後停止退票;徐佳瑩5月25日北京演唱會則開放了三輪退票,退票手續費分為免費、30%和50%三檔。

據新浪財經瞭解,目前退票機制沒有統一的規則和標準,極個別演唱會甚至出現過收取80%退票手續費的情況。前述行業人士稱,退票機制由演唱會主辦方決定,手續費最後也是由主辦方收取。如果主辦方不支持退票,也是符合規定的。在製定方案的時候,主辦方會參考同一項目在其他城市的退票方案,在申請報批手續的時候,主辦方就要把相關退票方案交給安保方。

退票制度的推出主要是為了打擊黃牛囤票的現象,不過也引發不少消費者的吐槽和不解。過去,演出門票明確“不支持退換”,但消費者如果有事不能到場,還可以再次轉售,降低部分損失。但在“人、票、證”必須統一的“強實名”製下,消費者在二級市場的交易也被限制了。

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觀眾與大麥、貓眼等票務平台的矛盾。根據黑貓投訴大數據中心統計,2023年黑貓投訴平台上演唱會相關投訴超2.7萬條,其中退改票相關投訴占比超九成。

結語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票房收入與觀演人次分別為502.32億元、17113.64萬人次,與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150.65%、83.01%。

尤其是過去一年演唱會市場的火爆,讓各地大型場館排期都相當緊張,部分場地費用更是大漲。據新浪財經瞭解,一線城市地產商旗下的體育館,疫情前場地費用大概是30萬元/天,去年已經漲到60萬元/天。

前述行業人士介紹稱,今年依然有很多內行或者外行的公司想投資做演出,導致場館排期依然緊俏。此外,藝人演出費用也比疫情前翻倍大增,以至於演唱會門票價格也在走高。

不過,根據前述人士透露,今年演唱會的熱度已經開始出現下滑。部分演唱會在平台上顯示售罄,但是實際上門票仍未賣完,其中不乏頭部藝人。“主辦方也不會將這些沒賣出的票再拿出來賣,因為拿出來賣的話,就會影響到其他城市其他場次的項目,主辦方還是希望保持住一票難求的熱度。”

事實上,去年就已有個別流量藝人的演唱會出現“打骨折”的情況。比如去年11月的黃子韜巡迴演唱會廣州站,有網友指出,原本為2368元的內場票,在開唱當日二級票務平台卻直降到262元,比起最低價368元的看台票還要便宜。而在場館外,甚至一度被傳出黃牛9.9元甩賣門票、0元送票的火爆場面。

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演唱會市場熱度或會逐漸走出分化趨勢,但是黃牛亂象以及觀眾與平台之間因退票而產生的矛盾短期內仍難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