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美國環保協會(EDF)副總裁秦虎:多措並舉加速甲烷控排
5月13日舉行的中國氣候投融資國際研討會專門設置了“金融賦能助力甲烷減排解決方案”分論壇。新浪財經就“甲烷”話題邀請美國環保協會(EDF)的副總裁及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秦虎先生進行獨家專訪。以下是專訪內容。
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溫室氣體,人類活動產生的甲烷排放對全球變暖的貢獻率約為30%。甲烷的溫室效應在20年的時間尺度內,是二氧化碳的84倍,在100年的時間尺度內,是二氧化碳的28倍。甲烷汙染對氣候變化構成的威脅已經引起世界各地人們的深切關注。近年來,各國政府和工業界正在加快推進甲烷控排行動,以應對這一緊迫的環境挑戰。
為更好地推動甲烷控排實踐,5月13日舉行的中國氣候投融資國際研討會專門設置了“金融賦能助力甲烷減排解決方案”分論壇,特邀來自政府、科研院所、企業、投融資機構等多方專家,分享交流甲烷控排最新政策、技術與實踐進展,並從實際需求出發,探討投融資推動地方與企業甲烷控排的可行路徑與方案。
本次專訪邀請了分論壇主辦方之一美國環保協會(EDF)的副總裁及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秦虎先生,結合甲烷控排領域近年來的發展動態,從政策、科學、技術實踐等角度,深入探討了甲烷控排的重點和突破口,以及如何凝聚各方力量,加速推動中國和國際範圍內的甲烷控排工作。
- 甲烷控排話題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去年底中國也發佈了《甲烷排放控製行動方案》,請問據您的觀察,人們對於甲烷控排問題為什麼如此關注,已經開展了哪些具體行動?
秦虎:甲烷排放問題在近年來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這是由其自身的特點導致的。甲烷作為一種強效的溫室氣體,它的全球增溫潛勢在20年的時間尺度內是二氧化碳的80多倍。有效控製甲烷排放不僅是減緩全球變暖速度的有效方法,更是未來十年減緩氣候變化的關鍵所在。同時甲烷也是一種短壽命溫室氣體。目前全球氣溫仍在上升,去年已經接近1.5攝氏度,控製甲烷排放對於控製短期的溫升速度具有重要意義。另外甲烷本身是一種能源,回收和利用甲烷具有經濟效益,它的控排成本相對較低。根據研究顯示,約50%的油氣設施甲烷控排可以在零成本下實現,在一定條件下,利用現有技術就可以實現化石燃料領域50-80%的甲烷控排。
因此,從國家、企業到公眾,人們對於甲烷控排問題愈發關注。從國家層面來看,150多個國家加入了“全球甲烷承諾”倡議,旨在實現2030年甲烷減排30%的目標,並為此加緊製定甲烷控排的相關政策和法規。美國本月初發佈了關於減少來自石油和天然氣運營的甲烷和其他汙染物的最終法規。歐盟、加拿大、巴西、埃及等國家和地區也都在積極推進甲烷控排的法規製定。中國於去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前夕發佈了《甲烷排放控製行動方案》,製定了針對能源、農業、廢棄物各個排放行業的控排目標和行動方向,並提出了控排的各種手段,包括將甲烷排放納入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
國際社會也在積極開展合作,通過國際組織和協議推動全球甲烷控排行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是全球甲烷的重要推動機構。其推動的油氣甲烷夥伴關係(OGMP)2.0是一個致力於減少油氣行業甲烷排放的多方利益相關者倡議。OGMP 2.0的目標是到2030年減少60%至75%。中國燃氣成為第一個加入OGMP2.0的中國企業。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還通過“甲烷警報與響應系統”(Methane Alert and Response System, MARS)項目促進全球甲烷監測,特別是衛星監測。該系統在剛剛結束的中美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會上被提到。
企業也在積極行動。去年COP28期間,全球50家石油和天然氣企業簽署了《石油和天然氣脫碳章程》(OGDC),這是迄今為止參與國家石油公司數量最多的脫碳倡議。中國的油氣企業也相繼製定了甲烷控排目標和行動方案。2021年,“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控排聯盟”成立,目標是到2025年將成員企業的天然氣生產過程甲烷平均排放強度降至0.25%以下,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併力爭到2035年達到世界一流水平。2023年,中國振化石油加入了《石油和天然氣脫碳章程》。在農業甲烷控排方面,EDF聯合六家全球累計營收總額超過2000億美元的食品企業,於COP28期間啟動了乳業甲烷行動聯盟(Dairy Methane Action Alliance, DMAA),旨在控製農業領域的甲烷排放。
此外,公眾對甲烷控排的支持度也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全球甲烷中心(Global Methane Hub)一項近期開展的針對17國民眾進行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1],絕大多數受訪者(占比82%)支持採取行動遏製甲烷排放以應對氣候變化,而這一比例在中國超過90%。這說明民眾對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十分關切,他們希望在公共政策層面進行有意義的變革,支持本國政府採取行動,以實現甲烷控排,從而更有效地應對氣候變化。
- 長期以來美國環保協會(EDF)在甲烷控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前不久我們看到EDF開發了一顆甲烷衛星併發射升空,可以介紹一下具體情況嗎?
秦虎:減少甲烷排放不僅是減緩全球變暖速度的有效方法,更是未來十年減緩氣候變化的關鍵所在。而實施甲烷控排行動,首先需要全面收集全球範圍內的甲烷排放數據。而甲烷監測衛星在提供甲烷排放數據、繪製甲烷排放地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下設的國際甲烷排放觀測站成為全球甲烷控製的數據中心,其融合在科學研究、衛星監測、OGMP 2.0數據、各國的國家清單數據。衛星數據是近來最為國際關注的數據。與自下而上的數據相比,衛星監測數據可以發現更多的排放點,覆蓋面也更寬,所以得到的甲烷數據往往也更為全面。
由EDF開發的MethaneSAT甲烷衛星已於今年3月成功發射並順利入軌。憑藉高靈敏度、高解像度和寬視場,MethaneSAT具備了強大的數據監測能力,每日可繞地球約15圈,能夠覆蓋占全球油氣產量80%以上產區的甲烷排放。與其他衛星相比,MethaneSAT還搭載了先進的數據分析系統,不僅能夠確定單個點源的位置和體積,還能監測更大區域內的累積甲烷排放量。對於目前科學家耗時數週甚至數月的數據處理工作,MethaneSAT能夠在數天內快速完成。綜合而言,MethaneSAT是一顆開創性的衛星,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速度來定位和測量全球甲烷排放,提供全球範圍內近乎實時的甲烷排放數據。
目前,MethaneSAT已經在軌道上運行兩月有餘,正處於調試和校準階段。預計2025年初,該衛星獲取的排放數據將在MethaneSAT官方網站(www.MethaneSAT.org)以及Google Earth Engine(GEE) 遙感大數據分析平台上公開,公眾可以免費進行查看。這些數據將成為油氣運營商、監管機構、投資者、科學家、公共衛生專家以及公眾等利益相關方的重要信息來源。MethaneSAT將對現有監測衛星系統形成有力補充,以科技推動全球甲烷控排的進程,成為加速國際氣候行動的強大工具。
- 在全球各國積極推動甲烷行動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經濟手段激發各方落實甲烷控排的積極性?在氣候投融資方面,有哪些可為空間?
秦虎:為甲烷控排融資是各國甲烷控排議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投融資環境、政策與機制將有助於加強激勵企業控排,提高企業自主控排積極性。甲烷控排的經濟手段有很多選擇。除了傳統財政補貼手段外,稅收和一些新興氣候投資手段也逐步被納入考慮範圍。比如,美國正在擬定一項甲烷費的法規。根據 2022 年《通脹削減法案》的要求,對超額排放的油氣生產商徵收甲烷排放費,從而對能源運營溫室氣體排放進行更廣泛的監管。
目前,全球甲烷控排領域的融資非常活躍。例如2023年4月,在主要經濟體論壇發起的“甲烷融資衝刺”(Methane Finance Sprint)計劃的目標是籌集至少2億美元新資金。目前,各國政府、歐盟委員會、慈善機構和私營部門的承諾已大大超過這一目標,新籌集資金超過了10億美元,是以往年度甲烷新籌集資金的三倍多。這些資金將對支持一些重要的基礎性項目將發揮關鍵作用。
中國在去年頒布的《甲烷排放控製行動方案》中也明確提出要創新完善經濟激勵政策,鼓勵甲烷排放控製工程項目開展氣候投融資。《方案》還指出要完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甲烷利用和減排項目開展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這表明通過碳市場提供市場激勵,將成為甲烷控排投融資的政策選項之一,這是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甲烷控排行動的一項制度創新。而今年1月,中國的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正式啟動。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項目體系的建立,將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為甲烷控排項目提供更多元化、更低成本的資金支持。
應對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全球性議題。放眼世界,甲烷控排如何在未來取得切實進展?
秦虎:正因為氣候變化是全球問題,因此也需要全球性的解決方案來應對氣候危機。因此國際合作無疑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溫室氣體排放國,中美之間的合作又在其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最近一段時間,兩國在甲烷控排方面的合作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去年11月兩國發表《關於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其中明確了甲烷控排方面的合作內容和落地實施機制,為控排行動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美甲烷控排的工作組也已經開始工作。近日,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上任以來首次率團赴美,雙方決定在部署控排技術、建立或完善各自MRV體系和標準推動方面開展雙邊合作和能力建設,以實現在21世紀20年代期間甲烷控排或減排的目標。這些都為全球甲烷控排工作釋放了積極信號。
[1] 2023年11月至12月,全球甲烷中心(Global Methane Hub)委託貝能森戰略集團(Benenson Strategy Group)開展了首次氣候變化和甲烷氣體排放國際民意調查。這項在線調查覆蓋了六大洲17個國家的民眾,包括澳州、巴西、加拿大、智利、中國、德國、印度、意大利、肯尼亞、墨西哥、尼日利亞、挪威、塞內加爾、韓國、坦桑尼亞、英國和美國,共收集了 12976 名成年人提交的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