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高成本桎梏,京東為農民增收插上“數字翅膀”

去年年初牛肉價格開始下跌,至今仍未止跌。據農業農村部數據,5月第3周,全國牛肉平均價格72.58元/公斤,比前一週下跌1.1%,較去年同期,已下跌15.2%。受價格衝擊,目前肉牛養殖整體難言樂觀,部分養殖戶利潤有所下滑,也有人面臨虧損風險。

“現在市場行情不好,這種提前幫我們找好銷路的模式,讓我養一頭和牛的收入比養其他牛翻了近3倍。”寧夏吳忠市同心縣黃石村養殖戶老鎖說。老鎖以肉牛養殖為生,普通牛肉價格偏低、市場銷售波動明顯,過去老鎖的養牛利潤難言樂觀。

京東農業科技聯合寧夏民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將龍江元盛集團引入寧夏,聯合當地銀行,共同打造了農民融資、養殖、銷售的全鏈條助農富農模式。老鎖是這一模式的首批合作農戶之一,這也成為他養牛生涯的重要轉折點。

老鎖坦言,農村牛養殖前期投入多,資金需求量大,養殖週期又相對長,資金回收慢,要做大規模就需要金融機構的支持。但肉牛養殖存在不確定性和風險,確權評估和後期監管難度較大,面臨貸款難和貸款效率低的問題。

京東生物資產數字化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建立了與實體肉牛相對應的“數字孿生牛”,突破了確權和監管的障礙。由此,當地銀行根據老鎖和牛繁育情況,為他定製貸款方案,並迅速發放了貸款。寧夏民悅則為母牛注入“和牛凍精”用於繁育,當小牛犢成長到180天且體重達到160公斤以上時,龍江元盛按照約定價格進行回購

包括老鎖在內,這次收牛計劃涉及12戶養殖農戶,共回購了32頭和牛犢,每位農戶犢牛平均收入近3萬元。寧夏是全國肉牛優勢產區之一,未來兩年,當地計劃將這一模式推廣至3000戶養殖散戶,預計落地2萬頭犢牛。

5月22日,2024京東農業科技大會召開,在會上,京東農業科技發佈了農業數字化解決方案全景圖。該模式以自研的生物資產數字化平台為底座,引入AI盤點、AI識別、AI監管等技術,結合物聯網、區塊鏈存證等手段,打通了農業生產、供應、銷售、融資全鏈路的數據要素。

這一模式突破了農業數字化過程中成本高昂、數據要素孤島、融合應用不足的痛點,以可負擔的數字化成本,實現了“產、供、銷、融”一體化,成為行業內首個將農業領域數據要素進行全鏈路應用的解決方案,幫助農戶“養得起、管得好、賣得出、賺得多”。

打通農業“產、供、銷、融”全鏈條

“我們深知,數字化是解決農業生產、流通以及資源配置等關乎公平性問題最為有效的手段。”在大會上,京東科技農業科技部負責人表示。

但相較工業和服務業,農業的數字化水平相對滯後,堵點尤其集中在生產等環節。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22年數字要素在第三產業中的滲透率超40%,在農業中的滲透率僅10.5%。

農業生產品類繁多,投資回報率相對低,不確定性相對高,數字化難點頗多。在生產端,農業生產數據資源分散且共享不足,難以為農業生產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著眼不同主體,農民、合作社、加工企業、零售商等供應鏈各方容易出現信息孤島,影響整體效率;在銷售端,農產品數據溯源體系不完善,影響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的信任度;信息不對稱也製約了農業融資的效率和準確性。

在農業領域,流通環節的風險相對較低,數據化操作相對容易,回報也更具保障,目前市場上絕大部分數據化工具都聚焦在這一環節。相較而言,農業生產環節風險高、不確定性強,涉足其中的科技企業甚少,是農業數字化亟待突破的重中之重。

“只有真正深入農業生產的核心環節,才能真正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前述負責人表示。

京東農業數字化解決方案全景圖以京東自研的生物資產數字化平台為底座,引入AI盤點、AI識別、AI監管等前沿技術,結合物聯網、區塊鏈存證及可視化交互等先進手段,充分盤活農業產業的數據要素,實現了農業生產過程的智能化監控與管理。

比如在種植業的資產統計方面,該模式利用高解像度衛星數據,基於自研AI地塊識別算法提取農田地塊邊界,大幅度節省人工地塊劃分成本,提升效率超百倍;在產業管理方面,通過對氣溫、濕度、土壤、蟲害、降水等數據進行加工和算法處理,可明顯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在養殖資產統計方面,比如針對肉牛/奶牛/肉羊/肥豬的場域固定式攝像頭盤點準確率均超過97%,領先業界;在養殖行業,通過養殖環境數據,可以分析養殖動物的生長狀況、健康狀況和飼養行為,提升養殖質效。

京東農業科技還將數字化貫穿到交易環節,結合京東數智化供應鏈的優勢,打通物流、銷售環節,進行全流程溯源,在京東的生態優勢基礎上服務農產品上行。

京東科技農業科技部業務拓展部負責人表示,農業產業鏈是一系列技術和資源的集合,而京東是一個以供應鏈為核心的企業。經過20年沉澱,京東集團搭建了自營零售供應鏈體系、倉儲物流體系、全場景金融服務體系、全站技術服務體系。背靠京東集團的這些核心競爭力,京東農業科技進一步邁向產業縱深,提供包括農業生產、流通、加工、銷售、融資在內的全鏈條“一攬子”數字化產品和服務。

實際上,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再到農業全鏈數字化服務,京東已在“三農”領域深耕了11年。2020年8月,京東集團全面啟動鄉村振興“奔富計劃”,2023年6月提前完成了階段性目標,幫助數百萬農戶走上奔富路。未來20年,京東鄉村振興“奔富計劃”將帶動超1億農民增收。

實現數字化成本可負擔

“當前農業數字化面臨的最大挑戰並非技術瓶頸,而是可負擔的成本問題。”京東科技農業科技部負責人說。

決定做農業數字全鏈業務後,京東農業科技花了大半年時間,走訪了數百個農民和數十個農產品供應商。大家的痛點和訴求雖然不同,但都有對成本高昂的擔憂。

農業數字化解決方案通常依賴傳感器、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這也意味著較高的初始投資和持續支出的運營成本,面對這樣的現實,很多農業企業望而卻步。

“只有當技術成本降低到農業從業者能夠接受的範圍內,農業數字化才能真正落地生根,為農業生產帶來實質性的改變和提升。”前述負責人表示。

通過技術手段,打造能降低農業成本、提升行業能效的數字化工具,是京東農業科技提供農業數字全鏈業務的初心。為降低農業數字化成本,京東農業科技以五大核心抓手進行創新突破。

一是自研AI盤點、AI識別、AI監管等前沿技術,用技術替代部分硬件,降低農戶物聯網設備的成本。以牛場監管為例,京東農業科技利用AI算法,僅需少量攝像頭便可實現對大量生物的高效監管。相比傳統依賴大量硬件的方式,該模式成本降低了70%。

二是持續尋找成本與效果的平衡點,防止過度投入增加成本。比如在生豬監管領域,單個魚眼攝像頭盤點單個欄位的生豬是傳統的AI數豬解決方案,其準確率約95%,但數字化成本占生物資產價值的3%及以上。京東農業科技通過單個魚眼鏡頭,可以同時對四個欄位的生豬進行盤點,準確率保持在90%左右的同時,使數字化成本占生物資產價值的比例大幅降低。

三是建設通用性平台降低成本。打造能兼容市場上所有主流物聯網硬件的通用軟件平台。這意味著客戶擁有符合標準的硬件產品,就可以接入京東農業科技的軟件平台,無需重複購買新硬件。

四是使用融合性底座降低成本不論是基於統一標準構建的種植管理平台、養殖管理平台、溯源平台,還是政府、大型農業企業、家庭式小農經濟,都能基於該底座找到適合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同時,銀行、保險、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也能據此實現更精準的風險評估和貸款決策。

五是信賴合作商,取長補短。京東農業科技提供核心技術能力,所有合作方充分發揮各自專長,進一步優化成本。以線下監管服務商為例,過去服務商需要人工定期巡查貸款戶,隨著業務規模擴大,人員成本也水漲船高。現在京東農業科技提供數字化監管服務,監管服務商可根據系統平台預警信息,線上查看風險信息或進行線下巡檢,提高運營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增速。

通過可負擔成本的數字化方式,並結合京東集團全產業鏈供應鏈優勢,實現助農富農,是“農業數字全鏈”模式的最終目標。目前,京東農業科技平均綜合成本率已做到不高於0.5%,牛羊等品類可以達到0.3%左右,重新定義了行業成本。

京東農業科技已形成成熟的金融機構數字化解決方案、地方政府平台數字化解決方案、企業與商戶數字化解決方案,業務範圍涵蓋吉林、遼寧、山東、貴州、寧夏、廣西、陝西等十餘個省份,服務的生物資產涉及牛羊、生豬、家禽、水產等養殖全品類和蕎麥、茶葉等種植物等全品類,監管的生物資產價值達數十億元。

在2024農業科技大會上,扶持農業發展的“京稷計劃”正式發佈,京東農業科技計劃以可負擔的數字化成本,在三年內打造100個農業科技示範基地,服務1000家農業企業,並服務1000萬名農戶,用科技切實解決農業公平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