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餘名供應鏈夥伴齊聚深圳,聯想集團展現相互成就價值底色

最權威全球供應鏈榜單Gartner Top 25日前公佈最新排名,聯想集團和京東兩家中國企業上榜,分列第10名和第25名,去年位列23的阿里巴巴今年未入榜。聯想集團已連續三年躋身全球前十,是亞太唯一上榜的高科技製造企業。

Gartner Top 25被廣泛認為是最權威的、跨行業評價供應鏈能力的榜單。評價標準包括企業的財務表現、社會責任、數據和數字能力、人才吸引與培養等多個方面,此外,入圍榜單有一定硬性門檻,如企業必須位列《財富》全球500強或福布斯全球2000強,年營收須超120億美元且實體產品營收占比超50%等。

該榜單每年發佈一次,至今已發佈20年。迄今中國企業僅有聯想集團、阿里巴巴、京東入圍,其中聯想集團累計上榜10次,是上榜次數最多的中國企業,而阿里巴巴5次上榜,京東今年首次進入榜單。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聯想全球供應商大會上發表演講

榜單發佈之際,2024年聯想集團全球供應商大會也在深圳舉行。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將這一成績的取得歸功於合作夥伴多年來的大力支持。

“我們始終將合作夥伴視為聯想大家庭的一份子。”楊元慶說,是合作夥伴的支持讓聯想能夠再次成為亞太區排名最高的科技公司,“這份榮譽是屬於大家的”。

作為Gartner Top 25 榜單上的常客,也是公認的亞太供應鏈最強王者,聯想集團全球供應鏈究竟有何特殊之處?

全面擁抱人工智能 鍛造全球供應鏈能力

當今世界,供應鏈毫無疑問是最為複雜及脆弱的存在,大到一場疫情、小到一場天氣突變,都會不同程度擾動這一鏈條。練就紮實、強勁的供應鏈能力,需要不斷以新技術推動其變革。

人工智能時代,供應鏈也迎來新的挑戰與機遇。對於將“引領人工智能變革”確立為新十年使命的聯想來說,其全球供應鏈體系已率先啟動智能化轉型,並不斷突破創新。在此次供應商大會上,聯想集團宣示將全力擁抱人工智能,與全球合作夥伴攜手推動全球供應鏈變革。

聯想集團全球供應商大會現場,宣示將全力擁抱人工智能,攜手夥伴推動供應鏈變革

以引領人工智能變革為新使命,聯想集團正在通過製定AI戰略、引入AI新技術、培養AI人才、優化AI運營流程等多維度引領其全球供應鏈智能化轉型。聯想集團在運營中應用AI,以實現更高水平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在混合式AI時代,聯想集團全球供應鏈的目標是培育最廣泛、最可持續的新AI生態系統,並繼續端到端地整合AI,以實現更快的決策、更少的風險和更驚豔的客戶體驗。

“我們將通過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提升供應鏈的效率、韌性並推動業務增長”,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全球供應鏈負責人關偉強調,首先,通過促進AI智能計劃決策、強化行業領先客戶體驗等,實現人工智能賦能的高效運營。二是推動多元採購戰略、強化物流網絡韌性等,進一步運用AI技術加固供應鏈抗風險能力。三是通過打造具備市場競爭力的AI產品、培養AI人才、助力業務增長及引領可持續價值鏈建設。 這將讓聯想集團供應鏈在AI時代變得更加互聯互通、更加高效智能和更加以人為本。

聯想集團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起於2017年,並推出了聯想自研的全球供應鏈智能控製塔SCI(Supply Chain Intelligence)。從2022年開始,聯想供應鏈已完成從數字化轉型1.0到2.0的升級。在新階段,聯想全球供應鏈以 “互聯互通,協同智能”為願景,目標在五年內實現和所有夥伴之間,包括整個供應鏈生態圈的數字化轉型,實現主動型數據分析驅動的業務決策、執行與人機交互閉環管理,最終推動整個產業鏈的互聯互通和整體共贏,而人工智能則是供應鏈數字化轉型2.0的方向。

聯想長期以來堅持的數字化轉型已顯現成效,其供應鏈韌性和能力廣受認可。Gartner評價道,“聯想的全球供應鏈智能控製塔SCI構建利用AI和機器學習的供應鏈智能控製塔,以分析數據、識別潛在問題並實時提出解決方案,從而建立了韌性供應鏈”。在聯想供應鏈的所有數據輸入中,SCI 幾乎占了 80%,超過 70% 的聯想供應鏈員工都在使用 SCI,將準時交付率提高了 5%。

最國際的中國供應鏈,中國的國際供應鏈

中國經濟正處於向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中,中國企業也正掀起一波新的出海浪潮。面臨語言文化背景、政治經濟現實、社會環境等不同,是否能夠構建一個暢通的供應鏈已成為關鍵所在。在這一浪潮中,聯想的全球供應鏈經驗對很多中企來說彌足珍貴。

資深果鏈研究專家曾航認為,聯想成功融入國際化供應鏈、成功出海的案例,為許多製造業企業提供了借鑒,那就是通過併購可以快速整合國外企業成熟供應鏈,並和中國本土供應鏈優勢相結合。聯想的經驗可以概括為“最國際的中國供應鏈,最中國的國際供應鏈”。

如今,聯想集團在全球擁有超過30家製造基地,與全球5000家供應商建立了良好、穩固合作關係,共同維繫著多元化網絡,使聯想集團能夠實現在180個市場的採購、製造以及物流。在極端情況下,聯想甚至可以從另一個半球調度一顆小小的螺絲釘。

聯想集團匈牙利布達佩斯工廠

與此同時,聯想集團還在超過2000家核心供應商中與400多家建立了數字化平台,通過供應鏈智能控製塔作為全球供應鏈的智能大腦和指揮中心,負責監控和指導端到端的供應鏈活動,打造出協同的、一致的、敏捷的和需求驅動型的供應鏈生態。

正是得益於強大的供應鏈能力,在疫情背景下,全球供應鏈持續受到擾動,通過不同製造模式的配合協同,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聯想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對於當下新一波出海企業來說,聯想供應鏈的發展經驗毫無疑問是值得參照的樣本。

在受益於全球供應鏈體系的同時,聯想也依託其全球產業優勢以及豐富的供應鏈發展和管理經驗,助力更多中國企業出海。作為“鏈主”企業,聯想集團的海外佈局也帶動了供應鏈上遊企業如光大同創、春秋電子、聞泰科技等走向全球市場,與供應商夥伴在當地形成緊密、相互支持的生態鏈。此外,聯想集團還打造了全球供應鏈對外賦能戰略平台聯晟智達,將自身成熟的供應鏈經驗向外賦能,為國內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國際企業完善全球化佈局,提供全生命週期智能供應鏈整合解決方案。

相互成就,在AI時代建立新型供應鏈夥伴關係

在創新和韌性之外,相互成就的價值觀底色支持了聯想全球供應鏈持續處於優勢地位。

楊元慶日前發佈了一封致全球供應鏈夥伴的公開信。字裡行間,透露出聯想對供應鏈夥伴的重視和珍惜之情。

在信中,楊元慶用三個“共”字生動詮釋了聯想與供應商之間的夥伴關係。在他看來,聯想集團與供應鏈夥伴是共生共榮、親如一家,共同成長、彼此成就的緊密關係,未來將通過共建生態以服務社會。“聯想產業鏈上下遊的供應商夥伴們就是組成聯想全球供應鏈生態最重要的有機體。”

信中提到聯想與比亞迪組建聯合實驗室,一起開發高能量密度電芯,打造出引領全球筆電行業電池技術,與TCL華星光電一起組隊,研發出行業領先的手機摺疊屏技術,以及聯想攜手欣旺達,幫助他們搭建智能製造解決方案……

相互扶持、共同成長的發展道路,也無形中加固了這條看不見的鏈條。

事實上,相比於這些已小有成就的企業,聯想的幫扶,對一些中小企業、甚至初創企業意義更大,比如鈦方科技。2015 年,原來在中國商飛造飛機的工程師杜朝亮離職創業,創辦鈦方。他發現,物體間的碰撞,會產生一種叫做“彈性波”的機械振動。然而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將這種技術大規模民用化。

2018年,聯想敏銳的發現,這種新技術有可能用到筆記本電腦的觸控板上。聯想邀請鈦方團隊進行選型評估。鈦方臨時製作了三台手工打點設備,要在觸控板上精確按壓153個點,每測試一台耗時40分鍾。最終,這種彈性波觸控板的測試性能非常優秀。

然而作為一個很小的團隊,鈦方缺少這種大規模民用產品的量產經驗。聯想的工程師多次入駐鈦方,針對性地給予了鈦方質量管理、智能製造等方面的賦能。2019年,搭載彈性波技術的觸控板首次出現在聯想的筆記本電腦上,這是全世界第一款一體化壓力的觸控面板。鈦方完成彈性波技術在全世界首次民用化量產。2022年該公司獲批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成為名副其實的“隱形冠軍”。

而現在,聯想已經開始希望這種夥伴關係更進一步。楊元慶在會上表示,在混合式人工智能時代,聯想集團將與夥伴形成新型供應鏈夥伴關係。

首先,共同完成AI產品創新。聯想集團推出AI PC只是第一步,未來將有更多AI設備及解決方案面世,聯想集團將與供應鏈夥伴共同設計人工智能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全程體驗。

其次,助力夥伴在運營中廣泛使用AI技術以提高供應鏈效率。供應鏈夥伴通過“端-邊-雲-網-智”架構,將人工智能技術更多地應用到業務運營中,從而實現高質量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提高運營效率,並增強供應鏈競爭力。

楊元慶說,我們的最終目標便是與大家一同打造一個共享的、共贏的、強韌並可持續的AI新生態。聯想集團將與供應鏈夥伴一起緊抓人工智能這一前所未有,千載難逢的機遇。

面向AI時代,站在再出海、新一輪全球化的曆史節點上,我們正在經曆供應鏈的深刻變革,只有整個產業鏈協同創新,才能讓創新資源和效率最大化,讓產業鏈所有企業共同受益,從而實現AI時代中國製造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上的躍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