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坐下1分鍾就被勸走” 不消費就不讓坐了?知名品牌回應!

近日,多位網友在社交平台發文稱,星巴克開始實行“消費入座”,不消費會被“禮貌勸走”。此外,還有網友稱有星巴克門店桌上擺放“消費入座”的牌子,網友猜測這是星巴克開始提醒顧客需要消費才能入座。

相關內容引發熱議,衝上微博熱搜。

不消費入座,星巴克會勸離?最新回應

據經視直播報導,5月21日,在陝西西安,有網友發佈視頻稱,在一家星巴克,一名男子剛坐下一分鍾就被店員勸走。

視頻顯示,男子詢問,“不讓坐是吧”?星巴克員工則回應,“你要坐就手機下單,你可以去商場那邊坐”。最終,這名男子起身離開。

視頻發佈者稱,他看到店員一共勸走了3撥人。

5月22日,記者搜索發現,有多位網友在社交平台反映,星巴克開始實行“消費入座”。

社交平台上關於星巴克消費入座的討論。社交平台上關於星巴克消費入座的討論。

還有網友稱,星巴克下達“禮貌勸走”的通知。

這名網友發文稱:“星巴克真不錯,但每次消費,我消費不起,又失去一個發呆的好地方。前幾天看見說不消費也可以,實際不行,會趕人,比如會不停找你點單。”這名網友表示,自己這次去星巴克就是坐一會,沒有點單,因為工作人員不停地“勸點單”,最終,這名網友起身離開。

該帖文評論區里,有不少網友留言討論。有人認為既然沒有說必須消費,就不應該“禮貌勸走”;也有人認為,應該“儘量消費吧”,否則想消費的可能沒座位。這名網友也在評論區回應,“其實應該點單的,希望星巴克一直開下去”。

對此,不少網友表示支持,認為“以免想喝的人沒位子”,也有網友支招,星巴克如果真要實施這項政策,可以在座位上立個牌子,寫上“消費入座”幾個字,否則被勸離很尷尬。

那麼,消費才能入座是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嗎?

據經視直播報導,星巴克官方客服回應稱,星巴克的確有“消費入座”一事,如果不消費會被店員禮貌勸離,但星巴克不會強製顧客消費。

律師:或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

商家驅趕未消費入座者,是否侵犯消費者權益?

據媒體報導報導,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黃凱玲律師、楊恩雄律師表示,很多奶茶店或者咖啡店的門口放著桌子、凳子,沒有消費能否就座或使用,這個一直有爭議。

律師稱,如果店方允許顧客使用,那麼就意味著店方提供了服務,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條的規定,經營者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的,適用本法。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六條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恪守社會公德,誠信經營,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得設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條件,不得強製交易。

律師還表示,星巴克在幾年前就更新了員工手冊,規定稱,允許沒有消費的客人在店內就座或使用洗手間。換言之,星巴克已向就座者提供了服務,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星巴克應履行法律所規定的義務。此次事件中,若店員驅趕沒有消費的就座者,明顯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星巴克中國營收下滑

市值已較去年年末蒸發超1400億元

星巴克於近期披露的財報顯示,在截至3月底的2024年第二財季,星巴克營收85.63億美元,同比下滑1.8%;歸母淨利潤7.724億美元,同比下滑15%。

截至第二財季末,星巴克在華門店數達到7093家, 環比淨增長118家。

當期,星巴克中國營收7.058億美元, 同比下滑8%,其中同店銷售同比下降11%,主要由於可同比交易量下降4%,平均客單價下降了8%。

“宏觀壓力導致本季度流量下降,這受到偶發顧客減少、節假日模式變化、高度促銷環境和去年市場重新開放後顧客行為規範化的影響。”在財報電話會上,星巴克首席執行官納思瀚(Laxman Narasimhan)如此解釋中國市場波動。

背後是,市場增長放緩及殘酷價格戰延續。

這是行業步入價格戰的第二年。

4月29日,庫迪咖啡宣佈現行門店補貼政策將延長至2026年12月31日,該政策覆蓋現有門店和未來新開門店,不同門店根據房租和競爭等不同因素,可以獲得不同金額的補貼,最高單杯可補貼至14元。截至5月10日,在北京,瑞幸9.9元產品限品類且針對個人限量。庫迪則繼續滿場9.9元。

如此市場明顯是對星巴克有影響的,譬如自詡高端的該品牌客單價下滑。

截至5月23日收盤,星巴克股價報收78.305美元,跌2.99%,總市值886.96億美元,較去年末已蒸發約2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50億元)。

加速下沉

至少,星巴克在口頭上不願意參加價格戰。

納思瀚強調,星巴克是一個高端品牌。一個案例是,星巴克正在華推出更多新品。第二財季,星巴克中國共推出27款新品,推新數量是上一個季度的兩倍,是去年同期的三倍。該品牌稱,意欖朵系列飲品獲得超越預期表現。

同期,星巴克90天活躍會員規模突破2100萬,達到曆史最高點,會員總數超過1.27億。會員銷售占比增至75%。金星會員消費頻次同樣實現增長。

另外,當期,星巴克中國數字化業務(專星送和啡快)占比近52%。其中,啡快業務占比達26%,專星送同店銷售額實現增長。

但這依舊無法改變星巴克在華營收下降態勢。眼下,該公司將增量放在了下沉市場。

“鑒於下沉市場強勁的新門店經濟效益,進一步在下沉市場,尤其是新的縣級城市拓展新店。”納思瀚說。

星巴克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靜瑛也在財報電話會上透露,在中國近3000個縣級以上城市,星巴克已經覆蓋了近900個。本季度,下沉市場的90天活躍會員規模增長迅猛,會員增速超過高線城市。會員銷售額增長可觀,銷售增速為高線城市的兩倍。

此前,王靜瑛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低線城市需要更精細化運營。“當我們進入一個縣時,有一個非常不同的方法,以確保不只是開一家門店,而是為該地區、為該社區開設一家門店。”她稱。這預示著,從管理上,星巴克需要更靈活。

此外,下沉市場究竟有多少購買力是個繞不開的問題。

如今是個追逐性價比的年代。各家財報顯示,一季度,肯德基客單價同比下滑6%、必勝客客單價同比下滑12%,太二酸菜魚/慫火鍋/九毛九客單價格分別為73/116/57元,較去年上半年分別下滑2.7%/下滑4.1%/下滑3.4%。2023年,海底撈客單價已降至100元以下(99.1 元)。和府撈面透露,產品總體降幅在30%左右。

“我們過去對產品定價34、35元幾乎是沒有猶豫的。現在定價會考慮市場因素。”和府撈面創始人李學林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

從更宏觀視角看亦是類似趨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率為6.2%,而人均消費支出的增長在一季度達到8.3%,超過了收入增長速度。

這意味著,在收入構成中,越來越多的部分被用於消費,反映出公眾消費意願增強。也代表消費繼續增長難度更大了。

如此態勢上,星巴克選擇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更低的下沉市場加碼,無疑是場冒險。

按此前規劃,2025年,星巴克計劃在中國300個城市開設9000家門店。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