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巨頭時代”的紅土接班人,誰會真正成為下一個納達爾

北京時間6月9日,2024年法網男單決賽,是近20年來第一次沒有“三巨頭”(納達爾、費德勒、德約科維奇)中任何一人的一次。

納達爾史無前例地法網“一輪遊”、德約科維奇中途因傷退賽、阿爾卡拉斯和茲維列夫都是首次打入法網決賽……種種跡象表明,這屆法網或許正處在網壇的“時代轉折點”上。

6月9日,阿爾卡拉斯親吻冠軍獎盃。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6月9日,阿爾卡拉斯親吻冠軍獎盃。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阿爾卡拉斯奪冠,遂了許多西班牙球迷的心願。納達爾統治法網多年,為西班牙網球留下豐厚的精神財富。在他們看來,西班牙人在紅土奪冠似乎理所應當。當阿爾卡拉斯在硬地展露鋒芒時,西班牙球迷已經視他為納達爾的未來接班人選了。

“當我意識到自己的名字將和那些在這裏獲得勝利的西班牙運動員的名字並列在一起時,實在難以置信。這是我從五六歲開始接觸網球起就夢寐以求的事情。”阿爾卡拉斯說。

從布魯格拉、莫亞、科斯塔,到他現在的教練費雷羅以及納達爾,都是銘刻在羅蘭·加洛斯中央球場冠軍牆上的名字。阿爾卡拉斯視他們為榜樣,渴望繼承發揚西班牙人在紅土賽場的榮耀。

6月9日,阿爾卡拉斯在比賽中慶祝得分。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6月9日,阿爾卡拉斯在比賽中慶祝得分。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然而,紅土大滿貫冠軍卻是他三個大滿貫頭銜中來得最遲的一個。2022年美網,他收穫了職業生涯第一個大滿貫冠軍;2023年溫網決賽中,他與德約科維奇纏鬥4小時43分鍾最終獲勝,贏得草地大滿貫冠軍;9日當天,他與茲維列夫打滿5盤,紅土大滿貫夢想終於成真。

現年21歲的阿爾卡拉斯成為在三種場地(硬地、草地、紅土)都奪得大滿貫冠軍的最年輕運動員,比取得這一成就時的納達爾還年輕18個月。

6月9日,阿爾卡拉斯在比賽中回球。新華社記者 孟鼎博 攝6月9日,阿爾卡拉斯在比賽中回球。新華社記者 孟鼎博 攝

“我從小打球是在紅土場地,但後來打巡迴賽大多在硬地。我在硬地上做了很多訓練和準備,在硬地上感覺也非常舒適。”阿爾卡拉斯說,“之所以我每個場地類型都適應得不錯,是因為我練得很多。無論在什麼場地,無論是截擊還是吊球,我都想儘可能打得具有攻擊性。”

他對自己的風格解釋道:“我大多數時候按照教練佈置的打法打,有時候也會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打出攻擊性是我的風格,這種情況下丟分也不會讓我氣餒,但防守時丟分感覺就不一樣。”

斬獲職業生涯第一個紅土大滿貫冠軍是理想的開端,距離繼承納達爾“衣缽”、追趕德約科維奇的大滿貫冠軍紀錄,還有很長的路。

6月9日,阿爾卡拉斯在比賽中慶祝得分。新華社記者 孟鼎博 攝6月9日,阿爾卡拉斯在比賽中慶祝得分。新華社記者 孟鼎博 攝

決賽前,費雷羅對阿爾卡拉斯說:“你現在要為自己的第三個大滿貫冠軍戰鬥,必須傾盡全力。你知道贏下一個大滿貫有多麼不容易,德約科維奇有24個,多麼不可思議。”

阿爾卡拉斯說:“我現在想不了那麼遠,只想要繼續前行,看看我能拿下多少個大滿貫,希望也能有24個,未來誰知道呢?”

6月9日,阿爾卡拉斯的教練費雷羅(右)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孟鼎博 攝6月9日,阿爾卡拉斯的教練費雷羅(右)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孟鼎博 攝

如果說阿爾卡拉斯接班“紅土天王”結論為時尚早,法網女單三連冠的斯維亞特克在紅土賽場的統治力已經彰顯無疑。上一個實現法網女單三連冠的還是2005年至2007年的比利時名將海寧。

23歲的波蘭人成為曆史上奪得4次法網女單冠軍的最年輕球員。一代“紅土女王”呼之慾出。

法國媒體迫不及待地發明了一個單詞“納達爾化”,來形容斯維亞特克的法網曆程。當她得知媒體將她與14屆法網單打冠軍納達爾相提並論時,露出受寵若驚的神情。

“我從不期待任何人將我和納達爾做對比。對我來說,他在所有人之上,一個絕對的傳奇。”斯維亞特克說,“當然,這樣對比特別善意,我和納達爾出現在一個句子裡聽起來很酷。看看未來十幾年會發生什麼,我必須持續保持高競技水平。”

6月8日,斯維亞特克在頒獎儀式上高舉獎盃。新華社記者 孟鼎博 攝6月8日,斯維亞特克在頒獎儀式上高舉獎盃。新華社記者 孟鼎博 攝

斯維亞特克毫不掩飾自己對紅土的偏愛。“我在紅土上的信心和舒適感都非常高,在這種地面上我的比賽會越打越好。我的打法適合紅土,球速較慢,我可以從防守得分。另一方面,我也有更多時間組織進攻。我很好地利用了這種特點。”

法網結束後,斯維亞特克要開始備戰溫網。從紅土到草地,大多球員需要時間適應,要做技術調整。去年在溫網打入八強的斯維亞特克覺得自己在草地上的表現也一年比一年好。

“我只需要繼續做好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情。草地對我來說確實挑戰更大。”斯維亞特克說,“如果我在法網淘汰得早一點,我可能有更多時間做草地轉換訓練,也許草地成績能進一步提高。但如果讓我來選的話,我更熱愛紅土,永遠不會放棄這裏。”

(原標題:《“後巨頭時代”的紅土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