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爭端增加 鋼協建議鼓勵高端產品出口

本報記者 索寒雪 北京報導

近期,出口引來的貿易摩擦風險仍在上升,其中鋼材出口在一些發展中國家迎來訴訟,備受關注。

中鋼協副會長駱鐵軍近日透露:“經過與商務部等部委的進一步溝通,近期協會起草了《關於穩定部分高端鋼鐵產品出口的建議》,待時機成熟向相關部委報送。”駱鐵軍進一步闡釋了鼓勵高端產品出口的原因:“高價進口鐵礦石,量增價漲;低價出口鋼材,量增價跌。對鋼鐵企業來說,發揮了產能,略微攤薄了固定費用,但將排放能耗留在了國內,得不償失。”

低價鋼材出口還導致貿易訴訟增加,與以往貿易摩擦不同的是,發展中國家提起的訴訟增多,此前巴西、土耳其、南非等國已就中國鋼材向其出口提起了訴訟。

鼓勵高端產品出口

今年1—4月,我國出口鋼材3502萬噸,同比增長27%,鋼協按此推算,今年鋼材出口將超過億噸,有可能超過2015年出口量,創曆史新高。

出口強勁的同時,貿易摩擦案件也出現了反彈。

自2022年起,相較於國內市場,出口市場展現出了更高的增長,這一趨勢在2023年得到持續,2023年鋼鐵出口量超過9000萬噸。

然而,大量中低端鋼鐵產品的出口已引起進口國的關注和擔憂。

駱鐵軍說:“大量出口中低端鋼鐵產品,引起了進口國的擔憂,不利於鋼鐵大國形象。去年以來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案件呈現反彈趨勢。”

鋼協明確提出,要“鼓勵高端、限制低端、打擊非法”鋼鐵出口,樹立中國品牌,維護世界貿易秩序,積極參與國際產業鏈共建,為世界提供中國優質鋼材。

“近期來看,要將國家實施粗鋼產量調控政策與行業自律有機結合起來。”駱鐵軍強調,2021年年底,鋼協召開了鋼鐵行業自律工作會議,提出按區域和品種深入開展自律。

此外,他透露:“經過與商務部等部委的進一步溝通,近期協會起草了《關於穩定部分高端鋼鐵產品出口的建議》,待時機成熟向相關部委報送。”

其實,在鼓勵出口高端鋼材方面,鋼協已經開展多項工作。

早前的5月29日,國務院印發的《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明確加強鋼鐵產能產量調控,大力發展高性能特種鋼等高端鋼鐵產品,嚴控低附加值基礎原材料產品出口,也表達了國家對鋼鐵行業的政策取向。

2023年以來,鋼協報送了《關於對高端鋼鐵產品出口予以退稅的報告》;今年1月份鋼協常務理事會討論形成了《促進鋼鐵產業鏈穩定運行的十條政策建議》,其中之一是《關於恢復高端鋼鐵產品出口退稅的建議》。

但是推進高端產品出口同樣面臨著一定的壓力。

記者從中國政府網查詢到,自2021年8月1日部分高端鋼鐵產品的出口退稅取消,這無疑減弱了中國鋼鐵產品的競爭力。

為保持中國鋼鐵產品競爭力,行業內不少人提出,希望能夠恢復高端產品出口退稅。駱鐵軍表示:“力爭今年內在部分高端產品上取得突破,然後逐步推進。”

價格優勢在減弱

出口爭端為鋼鐵出口增加了不確定性,自5月份起,歐美針對中國鋼鐵產品的貿易製裁措施愈加嚴格。

5月14日,美國公佈了針對中國301關稅的四年期複審決定,決定在現有基礎上,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等一系列產品進一步提高關稅,部分加稅措施預計於2024年8月1日正式實施。

“與鋼鐵出口相關的包括電動汽車、港口起重機及鋼鐵產品,將對我國出口至美的鋼材直接或間接出口形成製約。”蘭格鋼鐵研究中心分析師王國清向記者表示,“2023年中國向美國的鋼材出口量僅為84.9萬噸,占整體出口量的0.9%,因而對美鋼材出口影響相對有限。”

緊隨其後,5月17日,歐盟委員會也宣佈,根據歐洲鋼管協會的申請,已對中國產無縫鋼鐵管發起反傾銷調查。而在5月29日,歐盟委員會進一步決定延長對進口鋼鐵產品的保障期限,自2024年7月1日起,對涉案鋼鐵產品實施為期兩年的配額製保障措施,並對超出配額的進口鋼鐵產品徵收25%的保障措施稅。

王國清分析認為:“歐盟對鋼鐵貿易製裁措施的持續,或將對我國出口歐盟鋼材產生製約。”

中國鋼材出口報價優勢尚存,但這種優勢也有逐漸縮小的趨勢。

根據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的最新監測數據,截至2024年6月6日,中國熱軋卷板的出口報價(FOB)維持在535美元/噸,相較於印度、土耳其和獨聯體的同類產品,仍然保持一定的價格優勢。

具體來看,印度、土耳其和獨聯體的熱軋卷板出口報價分別為573美元/噸、580美元/噸和565美元/噸。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熱軋卷板的出口報價與印度、土耳其和獨聯體的價格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分別低了38美元/噸、45美元/噸和30美元/噸。

“這一趨勢顯示,儘管中國鋼材在國際市場上仍具有競爭力,但價格優勢的空間正在不斷減少。”王國清對記者表示,“儘管鋼鐵企業的出口訂單指數仍保持在擴張區間,但整體趨勢的回落可能會對後期我國鋼材出口產生一定影響。”

蘭格鋼鐵網的調研結果顯示,鋼鐵流通企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8.5%,較上月減少了1.6個百分點。

中鋼協呼籲:“企業出口定位要從穩數量轉為穩質量,立誌於樹立中國鋼鐵世界品牌,促進行業高水平出口。”

(編輯:郝成 審核:吳可仲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