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脾胃容易受傷!中醫“古方”,升清降濁、調和氣機,助你養出好脾胃~

後天之本在於脾胃,氣血生化的源泉亦在於此。一旦脾胃功能受阻,各種疾病便隨之而來。脾胃失調,水濕便滯留體內,阻礙氣機運行,人們便可能出現噁心、頭暈、乏力等不適。

夏日炎炎,人們貪圖涼快,過度使用空調,頻繁飲用冷飲,穿著過於暴露,這些行為都可能不經意間傷害到脾胃。

在夏季,我們可以通過適當的食療滋補,配合穴位按摩,確保脾胃健康。

自測是否脾胃失調

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脾胃的氣機失調,便會引發各種腸胃問題。以下症狀可作為自我檢查的參考:

若您出現了上述脾胃相關的症狀,並且持續時間較長,建議您去醫院進行胃鏡檢查。

脾胃位於人體中心,其健康直接影響全身器官的功能。脾胃健康,一些疾病自然就得以緩解。

▼胃氣不降:可能表現為打嗝、燒心、反酸、食慾不振、早飽等。

▼脾氣不升:可能導致疲乏無力、四肢倦怠、嗜睡等。

出現脾胃失調可以使用古方“升降散”,旨在調和氣機,清熱解毒。

升降散

配方:蟬蛻、殭蠶、薑黃、大黃。

蟬蛻與殭蠶屬於蟲類藥物,具有升清宣散、透解熱毒、祛風除濕的功效;薑黃擅長行氣活血、止痛,大黃則能通利腸胃、排除瘀血,這兩味藥材性質偏寒,主要作用是降逆。

升降散結合了升清降濁的特性,能夠有效調和氣機。

提醒:在使用藥方時,應嚴格遵照醫囑。

日常生活

如何調和脾胃

在平常生活中,面對脾胃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自我調理,以幫助行氣:

01 食材推薦:薑黃粉

薑黃與生薑不同,性質溫和,能夠驅寒、散風寒濕邪,內調氣血、通經絡、化瘀血、止痛。

日常飲食中,可以將薑黃研磨成粉,拌入主食或湯品中,有助於緩解因氣滯寒凝引起的疼痛,如胸腹部的疼痛、痛經、產後腹痛以及跌打損傷等。

02 食材推薦:白荳蔻

白荳蔻主要功能是行氣化濕、暖胃消滯,適合胃脹、食慾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狀的脾胃虛弱者食用。

使用方法:白荳蔻的果殼可用於泡水飲用,而白荳蔻的種子可用於燉肉時添加。

03 按摩合穀穴、內關穴

合穀穴:位於手部虎口處,按壓時會有酸脹反應。

效果:通經絡、調腸胃、消除油膩感。

內關穴:位於手腕橫紋上方,距離三指寬度處,兩根主要肌腱之間。

效果:疏肝理氣、緩解胸悶、促進消化、和胃止吐。

按摩方法:餐後適宜按摩,由輕及重、從前往後,每天1-3分鍾,每次40至60次按壓。

專家提示:若經過一段時間的家庭自我調理,症狀未見好轉,應前往專業醫院進行診斷與治療。

來源:健康談

責任編輯:祝文琪(EN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