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後留學,如何規劃?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校園景色。資料圖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校園景色。資料圖片

  高考結束後正值衝刺海外高校、爭取秋季入學的黃金時期。不少學生和家長考慮高考與留學並行的路徑,為升學做準備。高考後想留學如何規劃?本文為廣大考生和家長提供一些參考建議。

  高考成績直申海外本科

  當前,越來越多的海外學校開始接受中國學生以高考成績作為入學申請的依據,甚至有一些學校已將中國的高考分數作為關鍵的選拔標準。

  以英國為例,自2018年起,劍橋大學、格拉斯哥大學以及伯明翰大學等陸續接受中國學生使用高考成績直接申請本科。這一趨勢也擴展至其他熱門留學地,如澳州八大院校(除墨爾本大學外)均支持高考成績作為申請依據。英國允許直申的高校通常要求申請者的高考成績超過高考總分占比的60%—85%,而名校如劍橋大學要求申請者的高考成績排名在全省前列。

  如果想用高考成績直接申請海外高校,還需滿足語言成績要求。以英國高校為例,通常要求申請者的雅思成績在6.0至7.5之間;語言成績越高,越有可能申請到排名靠前的學校。

先讀預科 再讀本科

  高考成績不佳的同學可以通過“預科”方式入讀海外本科。例如英國預科主要有三類:教育集團的預科是由英國大學授權的第三方機構提供,常見的教育集團包括SG、INTO、KAPLAN等。集團提供的預科課程開學時間較為靈活,學生可以在高考成績公佈後開始申請;第二類是大學自設的預科課程,學生畢業後通常能直接升入本校。這類預科項目申請時間相對固定,建議充分利用高考成績公佈後的兩到三個月準備各項申請材料;對於已具備一定英語基礎但未能通過語言考試的學生,高考結束後可進入“國際大一”課程。這類課程因不同高校而異,時長通常在半年至兩年之間,旨在為語言成績未達標的留學生提供過渡課程。

  在就讀國際大一階段,學生可獲得一定學分。一旦完成課程並滿足目標大學的錄取要求,學生即可無縫銜接至該校大二繼續攻讀本科學位。

申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中外合作辦學是國內高校與教育部認可的海外高校聯合辦學,學生就讀畢業後獲得海外高校頒發的學位證書。

  中外合作辦學主要由國內和國外兩個學習階段組成,這些項目通常涵蓋“1+3”、“2+2”、“3+2”等模式,前面的數字代表在國內學習的年數,後面的數字則代表在國外學習的年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內容主要包括語言課程、國外大學通識課程以及國外大學專業課程等。完成國內階段的學習後,學生需前往國外大學繼續深造,完成賸餘的專業課程。在完成本科學業後,學生將獲得國外大學頒發的學士學位,並有機會在國外繼續攻讀碩士學位。

  從招生形式來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分為“計劃內招生”和“計劃外招生”兩種。計劃內招生是指納入國家普通高校招生計劃的統一招生,學生需通過高考填報誌願,並依據高考成績進行劃線錄取。而計劃外招生,即“自主招生”,則是由各院校自行組織招生考試作為主要的錄取方式,高考成績雖作為參考,但並非硬性要求。

  高考後規劃留學挑戰和機遇並存,在此過程中,家長和學生可以充分瞭解留學國家的教育制度、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以便找到適合自己的留學之路,實現夢想。(作者 楊卓倫 系InVisor國際教育創始人)

原標題:高考後留學,如何規劃?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