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托馬斯 朝著內心地平線上的光明

R.S.托馬斯生於1913年,逝世於2000年,生命幾乎穿越整個二十世紀。對於紛亂不斷、災難深重的二十世紀,托馬斯像一個身處邊緣的清醒觀察者,看著世界暴露出的巨大傷口,有時充滿憤怒和諷刺,有時充滿同情與悲憫,有時兩者交織,相輔相依,難分難解。

作為威爾士人,R.S.托馬斯不滿於威爾士鄉村農民心靈乾枯、缺乏敬畏,“溫馴地聽從英鎊的哨聲”。作為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他洞悉時代特徵,在這樣的時代,“一個叫喊著‘買!’/日夜不停;另一位更是/振振有詞:‘賣,賣掉你們的寧靜。’”,“我不過/是一雙眼睛,見證了美德的/失敗”。而作為詩人和牧師,在洞察外在世界的同時,托馬斯返歸內心,終其一生尋求著救贖,追尋著“光明之恩典”。他在詩中無數次沉思上帝(或說絕對存在)的蹤跡,他校準腳步,以確保自己朝“內心的地平線上的光明”走去。這光明會帶來最終的療愈,“治癒曆年的創傷”。事實上,早在追尋之初,托馬斯已嚐試把光明與愛投向世間。在早期詩作《走出群山》中,托馬斯觀察著一個普通人,充滿溫和的愛,他看著這個人——一如我們所有人——“從饑餓的牧場緩步走來”,鞭痕“在陽光的療效下正在痊癒”,眼睛褪去憂慮後閃閃發亮,他相信並告訴我們:穿過隧道,他所有的恐懼,都將迎來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