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綠債觀察 | 國內綠債發行規模小幅回落,綠色金融債成發行主力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郭曉潔 實習生謝泳妍 廣州報導

2023年,國內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出現小幅回落。

中誠信綠金《2023年國內綠色債券市場運行年報》(以下簡稱《綠債年報》)顯示,2023年國內市場綠色債券發行規模8359.91億元,較2022年發行規模同比減少4.29%,發行只數475只,較2022年減少8.30%。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通過對比分析發現,2023年綠色金融債發行規模仍在不斷提升,成為綠債市場的主力。隨著銀行持續加大對綠色信貸的投放,越來越多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地方城商行、農商行加入了綠色金融債的行列。

而從發行區域來看,發行主體位於北京的綠債規模蟬聯榜首,規模占比近四成。廣東地區綠債發行規模和發行只數排名從2022年的全國第二跌至2023年的第四。

儘管2023年綠債發行規模有所回落,但二級市場交易明顯增長。

受訪人士認為,隨著投資者對綠色投資的樂觀預期持續上升、部分機構投資者已經將ESG評分納入債券投資決策體系等因素影響,再加上目前暫未有綠色債券的違約記錄等利好,預計綠色債券交投活躍度預計還會持續上升。

綠債發行有所回落但二級市場交易量明顯增長

《綠債年報》顯示,2023年國內市場共綠色債券發行規模8359.91億元,較2022年發行規模同比減少4.29%,發行只數475只,較2022年減少8.30%。儘管綠債發行規模相較去年有所回落,但仍處於近年來較高水平。截至2023年末,國內市場累計發行綠色債券2192只,發行規模共計3.46萬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綠色債券在整體債券市場中發行規模占比也有所下降。

數據顯示,2023年債券市場各類券種共發行5.10萬餘隻,發行規模共71.21萬億,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占整體債券市場的比例為1.17%,較去年降低0.25個百分點;綠色債券發行只數占整體債券市場的比例為0.93%,較去年下降0.16%。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中國區負責人謝文泓向記者表示,2023綠債市場發行規模小幅回落,一方面是整體債券市場受宏觀環境比如聯儲加息影響較大,另一方面,相關債券在產品層面呈現多元化也是原因之一,例如部分發債主體可能開始採用轉型類的債券融資工具。

中誠信綠金廣東分公司總經理、中誠信氣候副總經理宋天豪向記者表示,2022年7月,《中國綠色債券原則》正式發佈,以最高要求100%的比例,統一了國內目前綠色債券市場募集資金用於綠色項目100%、70%和50%的三種比例,提升了綠色債券純度,對綠色債券的發行造成一定影響。另外,在央行碳減排支持工具等政策的支持下,銀行的綠色信貸成本優勢進一步顯現,部分融資主體選擇了通過信貸方式來滿足資金需求。

此外,宋天豪還認為,綠色債券市場經過了7年的發展,尤其是在過去3年迎來了快速的增長,曆史存量綠色項目融資缺口得到緩解。此外,綠色債券期限通常以中長期為主,前期發行的債券大部分仍在存續期內,還未到集中置換的時間窗口。以上多重因素影響下,2023年綠債市場發行規模出現了小幅回落。

從發行主體來看,國內市場綠色債券以國有控股發行人占比最高,共發行257只,規模達2437.36億元,只數占比達54.11%,規模占比達29.16%,均以絕對優勢居於首位。

從主體評級來看,2023年國內綠色債券的發行人以信用評級較高的國有企業為主,故綠色債券發行人主體評級仍以AAA級為主。AAA級主體發行綠色債券只數占綠色債券總發行數量的42.95%,較2022年下降8.59%;發行規模占綠色債券總發行規模的58.09%,較2022年下降1.86%。

與此同時,綠債二級市場交易明顯增長。2023年,綠色債券共1164只參與交投,年度現券交易規模為1.62萬億元,只數和規模分別同比增長13.56%和34.43%。

宋天豪向記者表示,自2016年綠色債券開始上市交易以來,綠色債券交投活躍度持續攀升。究其原因,宋天豪認為,一方面,從國家到地方層面不斷出台的與“雙碳”相關的政策激勵使投資者對綠色投資持樂觀態度;另一方面,隨著綠色債券市場逐漸規範,綠色債券信息披露標準更加嚴格,投資者對綠色債券的風險預期一定程度上在持續降低。

“我們觀察到,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將ESG評分納入債券投資決策體系,在同等風險回報下,投資者會優先投資綠色債券,再加上目前暫未有綠色債券的違約記錄。隨著這些利好因素逐漸受到市場關注,綠色債券交投活躍度預計還會持續上升。”宋天豪說。

綠色金融債仍為發行主力

從發債券種來看,2023年綠色資產支持證券作為綠色金融產品的重要類別,在整體資產證券化產品中規模占比達12.66%,是整體市場發行規模中綠色債占比最大的債券品種,企業債和金融債中綠色債券占比排名分列二三位。而在只數占比中,金融債的綠色債券只數占整體債券的比例最高,企業債、中期票據及資產支持證券次之。

2023年國內綠色債券市場綠色金融債仍然為發行主力,全年共發行60只,發行只數占綠色債券總發行只數的12.63%,較2022年略微下降0.11%,規模達3988.00億元,規模占比將近一半,達47.7%,較去年提升8.9%,為發行規模最大券種。

而這與綠債發行人主體行業類型數據也相互匹配。2023年,發行人為銀行的綠債發行規模3893億元,發行規模增長15.29%。銀行業已連續兩年成為發行規模最大的行業類型。

其中發行人為股份製商業銀行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發行規模占比分別為16.45%和16.15%。

記者梳理詳細債券發行清單,類別為金融債的綠色債券中,發行規模超100億的綠色債券共計15只,平均利率2.703%,規模合計2850億元,發行規模占整體綠債總額超三成。

 除了大型國有銀行、股份製銀行外,金融債發行主體出現了越來越多中小銀行、地方城商行的身影,如杭州聯合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江南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廈門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柳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無錫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溫嶺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

宋天豪向記者表示,近年來,在監管機構的推動下,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綠色信貸的投放力度,促使越來越多的銀行發行金融債,為加大綠色信貸投放補充“彈藥”。

廣東綠債市場發行規模排名回落

據中誠信2023年國內綠色債券市場運行年報,2023年國內綠色債券市場的發行主體來自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北京已連續5年蟬聯發行規模榜首,發行規模占比從2019年的24.38%提升至2023年的39.7%,其中2021年發行規模更是達到47.59%的峰值。

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廣東省綠債發行數量及規模均有所回落,發行規模約528億元,占比達6.32%,較去年下降5.79%;發行只數占比達11.79%,較去年下降0.76%,發行規模和只數占比排名第四。

具體來看,廣東綠債市場中,公司債及資產支持證券為主,金融債發行筆數較少,僅為4筆,發行人分別為廣州銀行(2筆)、江門農村商業銀行、東莞農村商業銀行,發行金額分別為70億元、30億元、15億元和5億元。

剔除金融債,廣東地區發行金額超10億元的債券筆數11筆,發行人行業涵蓋軌道交通、環保、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融資租賃等領域,主體較為多樣,發行人所在城市以廣州、深圳為主。

事實上,廣東在支持綠色金融發展上下了不少功夫,也拿出了真金白銀鼓勵綠債和綠色金融市場發展。

2023年12月底,廣州市出台《廣州市促進金融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提出“對在境內外新發行綠色債券的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按其綠色認證費用(含發行前綠色認證及發行後跟蹤綠色認證)的50%給予補貼,單個債券發行人一個公曆年度綠色認證費用補貼金額累計不超過50萬元”等補貼措施。

宋天豪表示,目前廣東是出台綠色金融支持政策最多的省份之一。除了廣州市以外,此外,作為三大對外開放的平台,橫琴、前海、南沙也分別出台了與綠色金融相關的專項扶持和鼓勵政策,例如,2023年10月南沙發佈《廣州南沙新區促進氣候投融資發展若干措施》

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氣候投融資項目庫企業發行ESG債券,在債券存續期內按實際支付利息的10%對債券的發行主體給予貼息,同一筆債券業務補貼期最長不超過3年,單個企業每年最高200萬元”的扶持政策,與廣州市的相關補貼政策疊加,優勢明顯。

對於利用大灣區優勢推動綠色金融與國際接軌方面,今年以來廣東也有不少政策出台。

2023年2月23日,《關於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出台,提出“支持合作區完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推動綠色金融標準與港澳互認,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鼓勵合作區內企業利用港澳平台為綠色企業、綠色項目進行認證及融資。”

同日發佈的《關於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也提出了“支持前海合作區內金融機構積極開展綠色金融產品創新,開展環境信息披露試點,探索深港互認的、統一的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標準”等內容。

宋天豪表示,廣東曆來注重對綠色金融的支持,與綠色金融相關的政策支持力度也走在全國前列。相對於全國來說,廣東債券市場有比較明顯的特色,即主體多元化、行業多元化。

“目前廣東三大平台都在陸續出台重磅的支持政策,未來相信有更多企業加入綠債發行的行列。我們建議廣東的金融機構積極把握與港澳聯動的優勢,引入更多國際先進的創新產品,同時建議更多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也積極加入,為綠色產業提供長期限、低成本資金。”宋天豪說。

(數據來源:中誠信綠金)

(作者:郭曉潔 編輯: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