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數”而起 大模型緣何鍾愛廣州海珠區?

“接下來三年,市區兩級財政將投入超10億元,建設海珠大模型應用示範區。”4月9日,2024年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海珠分會場上,海珠區將招商引資的重點再次聚焦到了以人工智能大模型為核心的數字經濟業態。

海珠區力圖在大模型時代的滾滾浪潮中闖出一片“新天地”。數日前,海珠區宣佈打造國內首個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示範區,琶洲人工智能大模型合規指導服務中心也正式揭牌;更早之前,在海珠區高質量發展大會上,22個現場簽約項目中,各類大模型佔據了8個……

一批新質生產力項目紛遝而來,而這不過是海珠區加速蝶變升級的冰山一角。截至目前,全區已有21個大模型應用項目落地;今年,海珠計劃再引導10個以上應用項目完成備案,引育超50個行業應用項目,打造不少於2個大模型特色產業園區。

炙手可熱的大模型,緣何如此鍾愛海珠區?攤開海珠產業版圖,答案不言而喻。

一方面,海珠區搭建起發展數字產業的四梁八柱,為大模型落地奠定了優勢基底。東北部的琶洲試驗區源源不斷釋放“磁吸”效應,行業龍頭聚攏的同時中小企業也加快集聚,逐漸生長出雨林式數字產業生態,預計今年全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將突破1300億元。

另一方面,隨著都市工業快速崛起,南部服務型製造創新帶轉型需求日漸攀升;區內豐富的紡織、服裝、醫療、文娛等業態也為數字經濟“脫虛向實”提供了廣闊的載體空間。大模型應用的下遊場景已然具備,海珠蓄勢待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基底穩固:長出數字經濟“熱帶雨林”

在海珠區昌崗東路和江南大道中路交叉口,來往的車輛、行人川流不息,而在無人注意的隱秘角落里,在大數據賦能下,智能交通系統正有序運行。

通過佳都城市交通智能管控的全息路口平台,物理世界發生的事件被悉數映射到數字孿生環境中,機動車流量、各類車輛占比、擁堵趨勢等數據被無間歇地捕捉、分析、呈現於大屏上……

今年年初,佳都科技旗下專注大模型研發應用的佳知慧行科技有限公司落戶海珠區,並簽約落地了“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談及落地海珠的原因,佳都科技副總裁、中央研究院執行院長周誌文表示,核心考量是海珠區完善的生態,尤其在琶洲大模型集聚區已經成型,“我們也希望通過入駐這裏,拓展出更多元的創新合作與場景應用”。

從支撐大模型的三大核心看,海珠亦下出“先手棋”。算法方面,琶洲已集聚企業300餘家,未來1~2年將儲備超5000個算法並構建算法超市;算力方面,海珠正建設算力中心,未來2~3年將實現本地算力1000P;此外,海珠已在全國率先推進首席數據官制度試點,196家大數據相關“四上企業”已彙集琶洲。

日前,《廣州市支持海珠區建設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示範區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也正式印發,成為國內首個聚焦行業大模型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方案》將對大模型或算法備案、人才集聚、應用示範給予高額獎勵。

事實上,海珠區構建數字經濟產業生態的努力還可以追溯得更遠。

早在2015年琶洲再開發起,海珠區便盯緊了數字經濟,在用地招商上踐行產業先行思路和基調,不以土地財政為首要考慮條件,讓利以吸引產業龍頭拍地建設總部型物業,針對性引進優質龍頭企業,以保障產業的純粹性。

不到十年,海珠已落地了騰訊、阿里巴巴、唯品會等30多個龍頭企業建設總部用地項目,重點項目總投資規模超過了1000億元。

同時,作為海珠“智核”的琶洲實驗室也在源源不斷釋放集聚效應。在海珠新近落地的多個大模型背後,都有琶洲實驗室的身影。

琶洲實驗室黨委副書記徐向民介紹,琶洲實驗室一邊深化“區域+行業產業+大學”協同育人,一邊聯手政產學研協同創新,目前已同33家高校和科研院所、38家龍頭企業建立了合作。

除琶洲實驗室外,一系列創新大平台已在路上。從新港路創新帶的大院大所,到推進中的省科學院科創小鎮,海珠預計全年新增孵化載體5萬平方米。

龍頭與“智核”的雙引擎驅動下,各類行業企業紛至遝來,海珠區雨林式產業生態逐漸成型。截至目前,海珠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已超千億元,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9.2%;2023年,全區新一代信息服務業連續九年雙位數增長,規模已破800億,僅琶洲便集聚泛人工智能企業近2000家,貢獻營收近900億元,同比增長21.3%。

“解渴”多元場景:數字經濟加速嵌入優勢產業

產業基礎日漸完善之餘,下遊場景不斷“喊渴”,尤其對新質生產力的需求快速增加。

例如,近年來海珠區吸納的企業多是類似德擎光學科技有限公司等以集約地塊創造出超億元產值的高附加值企業,這對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面積小、土地緊缺的特徵決定了海珠發展實體經濟必須另闢蹊徑。也因此,海珠較早地佈局打造有特色的都市工業發展體系,拉動其規上工業總產值以27.9%的增速拿下全市第一。”在受訪專家看來,得益於海珠區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整體實現了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注意到,海珠區正聚焦本土優勢產業基礎,推動數字經濟加速嵌入優勢產業。海珠區一方面規劃了五大產業片區,深度關聯數字經濟,為大模型提供海量數據與應用場景;同時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與商圈搭乘東風煥發新生機。

以海珠區近期簽約落地的幾款大模型為例,其多落點於海珠優勢產業的賦能上。以致景科技的服裝AI大模型為例,該大模型將基於豐富的款式、面料和色彩參數等行業大數據,為客戶提供設計、生產、營銷等各環節的預測和建議。

致景科技有關負責人鄒媛嬌預計,“大模型有望極大提升服裝行業的效率。”

此前,致景科技的“飛梭智紡”工業互聯網系統已服務9000餘家織廠轉型,累計接入織機超70餘萬台;在下遊,致景科技又依託“天工選款平台”搭建了從“設計到交付”的雲端協同生態,可提供從流行趨勢研判、設計打版、面輔料採購、生產到倉配物流的一站式服務,助推服裝產業向“小單快反、以需定產”轉型。

唯品會“朝徹”大模型也於日前正式發佈。在人工智能賦能下,4.6萬平方米的唯品同創會·南島正加快打造“科技+時尚”產業為主題的都市工業園區。

另一方面,海珠還計劃在原有社交、泛娛樂、電商等基礎上,打造千億級消費互聯網生態圈。在投資年會上,海珠區數字營銷產業聯盟也正式成立。

“海珠擁有數字營銷生態圈建設的良好基礎。”彎弓研究院院長梅波認為,廣州具備供應鏈優勢,鞋服化妝品等產業密集且領先,科創平台、智力資本實力排名靠前,且AIGC、內容創意、營銷諮詢、私域運營服務生態豐富。

此外,大力實施的“海珠合夥人”機制進一步促進企業鏈接上下遊資源、找合作訂單、解決經營難題,並取得明顯成效。2024年以來,海珠區在政企聯動、生態構建方面持續探索,不斷豐富“海珠合夥人”內涵與實踐,積極為企業鏈資源、鏈需求、鏈平台,共同做大營收、拓展業務、落地團隊,支持在地頭部企業賦能區內中小企業降本增效、做大做強,加快形成千億級生態圈。

海珠區以騰訊、抖音、阿里巴巴、唯品會、螞蟻五大平台為依託,上下遊產業鏈生態鏈層面的吸引和集聚效應被挖掘了出來,核心平台、數字營銷、私域運營、導購、投流、MCN等多業態、全鏈條的消費互聯網生態已然形成。

在此基礎上,文娛電商產業量級有望再上一階,傳統商圈也將藉機重獲新的生機。今年春節期間,各商圈積極依託數字化手段轉型,植入高科技聲光電,吸引人潮,A級景區和商業綜合體客流分別增長69.87%、48.84%。

春節期間,從琶洲的新春嘉年華,到廣州塔的珠江遊活動,再到濱江花市的“行花街”與江南花市的“趁花墟”……在近一個月的時間里,海珠區東、中、西三大組團接力推出了200多項活動,期間還穿插了3場“海珠好嘢+局長帶貨+抽獎好禮”直播和“年味抽獎”,千份獎品囊括汽車與樓盤優惠券,點燃了市民的消費熱情。

年味消費的新格局在某種程度上摺射出,海珠區正通過數字經濟加速嵌入優勢產業,為其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解渴”。

以人工智能大模型為核心的數字經濟,既支撐起海珠全市第一的經濟增速,也將充分融入、賦能廣州市發展格局。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認為,海珠區是廣州老城市新活力的象徵,“儘管它的物理空間非常有限,但卻通過技術升級實現了‘有限空間中的無限增長’”。

(作者:丁莉 編輯: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