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產基地到研發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緣何與法資企業“情投意合”?丨粵有引力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譚海燕 實習生闞鍾欣 廣州報導

5月26日,橫琴2024全球招商推介會上,法國民航飛機制造公司——空中客車(下稱“空客”)直升機中國公司總部宣佈遷至橫琴,新址將於今年9月正式啟用。

以空客直升機落戶橫琴為例,近年來,越來越多法資企業投資落地大灣區。5月初,東莞水務集團與法國蘇伊士集團簽訂合作協議,計劃在東莞建立一座符合世界級標準的集中汙泥處理設施;去年,世界500強法國企業威立雅環境集團在深圳設立了粵港澳大灣區總部;同是去年,由路易達孚集團、東淩控股集團、廣東海大集團三方合資投建的富淩食品科技產業園正式開業運營。施耐德電氣在廣州黃埔區成立了施耐德(廣州)母線有限公司,達能中國飲料也在廣州開發區建立了其華南銷售總部,通用電氣海上風電(廣州)有限公司、迪卡儂以及德士達建材等不同領域的法資企業早已落位大灣區。

在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劉雪菲看來,目前外資企業在廣東的佈局逐漸從以生產基地為主,轉變為研發中心和總部型項目,進一步推動了核心研發的本地化以及全面供應鏈的本地化。

去年以來,我國利用外資規模有所下降,但資金回流製造業和技術服務業趨勢明顯。在製造業大省廣東,2023年製造業利用外資規模增長11.7%、占比5年來首次回升至三成。長遠來看,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吸引力仍存。廣東省商務廳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法國在廣東新設外資企業數量13家,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5億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世界經濟研究部部長徐占忱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中國與法國經貿合作基礎好。有著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善的產業配套設施,中國給包括法國在內世界各國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在擴大高水平開放方面,粵港澳大灣區是走在前列的,得益於9+2世界級城市群建設,內地和港澳共同按照國際高標準執行,提高了整個大灣區營商環境國際化水平”。

產業鏈上“珠聯璧合”

2023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接近40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1.7%,製造業規模在全球占比30%以上,連續14年位居全球首位。跨國公司總部接連佈局製造業大省廣東,著眼的是與當地成熟產業鏈的深度嵌合。

橫琴2024全球招商推介會上,空客直升機中國公司董事總經理柯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區之一,在通用航空特別是直升機領域極具潛力。

他還提到,隨著低空經濟產業的發展,未來20-30年,通用航空領域的發展潛力巨大。同時,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具有特殊區位優勢,這也為企業發展直升機市場和直升機產業提供了很多機會。

據悉,空中客車直升機公司由德國戴姆勒-克萊斯勒宇航和法國宇航兩家公司的直升機事業部合併而成,是歐洲宇航防務集團(EADS)下屬的全球最大的直升機制造公司。1994年,空中客車中國有限公司在天津成立。2017年,空客(中國)創新中心落戶深圳,這是空客集團繼在美國矽谷設立創新中心之後,在全球設立的第二家創新中心,也是亞太地區唯一一家創新中心。

空客直升機中國公司為何加速佈局大灣區?答案似乎顯而易見。

近期,廣東出台《廣東省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目標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超過3000億元,基本形成廣州、深圳、珠海三核聯動、多點支撐、成片發展的低空經濟產業格局,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

支撐這一目標的重要基礎,就是廣東配套完備的產業鏈供應鏈保障。例如,在衝擊“天空之城”的深圳,官方數據顯示,去年深圳低空經濟總產值達900億元,消費級無人機占全球市場70%,工業級無人機占全球50%,擁有1700多家鏈上企業。

像空客這樣的外資企業深刻融入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為實現低空經濟“騰飛”發揮重要作用。伴隨著多年來的深度合作,空客帶動中國相關產業鏈不斷完善。據媒體報導,目前空客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約1.9萬家供應商,在中國就有200多家供應商。

劉雪菲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中國具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完整的產業鏈和製造能力,她認為這是目前吸引外資的關鍵。此外,“軌道上的大灣區”加速成型,高速鐵路、公路、地鐵線路和跨境交通設施日臻完善,涵蓋航空港口立體化的交通物流網絡可以支持大規模的生產和高效的物流配送,外資企業在這裏得以實現業務的快速增長和市場拓展。

中法合作還有哪些大“文章”

今年是中法建交60週年。60年來,兩國貿易額增長近800倍,如今,中國成為法國在歐盟外第一大貿易夥伴,法國也是中國在歐盟的主要貿易夥伴。

一直以來,廣東開放走在全國前沿,連續38年穩居中國外貿第一大省,廣東和法國合作淵源深厚,惠州大亞灣核電站開啟了中法兩國最早在能源領域的合作。2023年,廣東與法國進出口額占中法貿易總額1/5,居全國首位,法國在華投資企業有1/3都在廣東。

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數據,今年一季度,廣東對法國進出口248.6億元,同比增長11.1%。其中,出口177.4億元,增長14.9%;進口71.2億元,增長2.6%。廣東和法國貿易往來頻繁,成為今年廣東外貿全力穩規模擴增長的縮影。

在貨物貿易之外,吸引法資企業等外資企業落地,是廣東推進高水平開放的重要舉措。從去年的“外資17條”到近日的《廣東省進一步加大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資力度的專項實施方案》,徐占忱評價,“系列政策釋放的信號意味濃,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中國的開放大門越來越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實際利用外資規模從去年開始有所下降。今年前4個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6805家,同比增長19.2%;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602億元,同比下降27.9%。商務部外資司負責人解釋,這一下降主要受去年同期高基數影響。

但從外資投資結構變化可以瞥見,中國的吸引力所在。

今年前4個月,我國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比重為28.8%,較去年同期提高2.8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的12.7%,較去年同期提高2.7個百分點。

劉雪菲提到,FDI(外商直接投資)呈現向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轉移的趨勢,說明我國的高技術產品和服務在國際上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同時,高新技術製造業和技術服務業也將成為未來經濟增長、驅動產業轉型進步的戰略重點。

去年,廣東新設製造業外資企業1078家,同比增長29.9%;製造業實際利用外資492.2億元,同比增長11.7%,占全省實際外資的30.9%。高技術製造業增幅尤為明顯,2023年廣東高技術製造業吸引外資同比大幅增長40.5%,占製造業外資比重超過一半。

近日,廣東更是“加碼”吸引外商投資,《廣東省進一步加大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資力度的專項實施方案》提出對符合條件的外資高技術製造業、其他製造業企業最高獎勵人民幣1.5億元,對外資高技術服務業、其他行業企業最高獎勵人民幣8000萬元,對外資跨國公司總部一次性獎勵500萬元,顯現出對外資的重視。

外資在我國經濟總量占比不大,但其意義遠超數據層面。

在劉雪菲看來,外資並不是簡單的資金進入中國。“外資的進入和投資通常伴隨著新項目的啟動和企業的擴張,通過引入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帶動本地企業的技術升級,甚至推動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這對維護中國在全球供應鏈核心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劉雪菲說。

例如,在中國與法國合作的重點領域之一——能源科技,中法核能合作推動中國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核能產業體系。徐占忱介紹,隨著中法兩國開啟合作新篇章,未來中法可以合作開發第三方市場,共同發揮中國製造能力和發達國家國際化運營能力優勢,“中法可以積極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從共同推動第三方產業發展中實現多贏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