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大漲之時 千億市值珠寶企業為何搬廠

21世紀經濟報導見習記者 張曉慧 深圳報導

昨日,上海黃金交易所AU99.99開盤價來到550元/克,雖不是今年最高,但近期金價卻一直在震盪中緩緩上升。

同一天,周大福(1929.HK)門店足金金價來到716元/克,一份蓋有“深圳周大福珠寶製造有限公司”公章的停工待崗通知在社交媒體瘋傳。

該通知顯示,周大福深圳廠區的部分生產部門“於2024年6月1日開始停工停產,員工放假待崗。”

短視頻平台上,多位自稱周大福深圳工廠的員工發佈了離職視頻,言語中不無惋惜。

昨日,周大福緊急發佈聲明,稱“集團決定對深圳廠區部分部門進行調整與重新規劃,以及把深圳廠區部分生產部門遷往廣東順德廠區。”

6月6日,周大福股價收報9.61港元,當日下跌4.66%,總市值959.8億港元。

(周大福有關深圳工廠業務遷移的聲明;來源:周大福官網)

雖然澄清傳言,但在金價暴漲的年景里,珠寶黃金企業的“反差表現”還是引起了極大關注。

珠寶業務下滑嚴重

今年4月,周大福發佈一季度業績,2024年前3月,周大福集團零售值增長12.4%,但是內地的同店銷售和銷量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周大福的珠寶鑲嵌、鉑金及K金首飾銷量下滑嚴重。而這一部分產品也是此次網傳周大福從深圳工廠搬遷到順德的主要業務內容——高級珠寶的生產製造。

事實上,從2023財年開始,周大福的珠寶鑲嵌、鉑金及K金首飾的銷售就已經出現無力增長的狀態,2023和2024財年,周大福內地門店僅有3個季度出現不超過10%的增長。

周大福財報中亦表示,珠寶鑲嵌首飾非必需消費品,因此較受經濟週期影響,在宏觀環境充滿挑戰的情況下相對疲軟。

從整體銷售來看,周大福在內地門店的銷售增長稍顯乏力。2024年以來,黃金價格激漲,消費者購買意願不強。如此形勢下,2024年前3個月, 周大福內地門店同店銷售和銷量均有下滑。

(周大福2024年前3季度經營數據;來源:周大福官網)

無獨有偶,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財報發現,其他多家A股上市珠寶黃金企業的非黃金首飾營收也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下滑。

如,2023年,中國黃金的K金珠寶產品營業收入減少22.87%;周大生的鑲嵌首飾營業收入減少29.40%;萃華珠寶鉑金產品營業收入銳減73.44%。當人們花錢變得更加謹慎,不保值的非黃金首飾消費冷了下來。

由此,珠寶鑲嵌產品銷量下降,或許是此次周大福撤掉深圳生產製造部門的直接原因,將該部門業務遷移到順德,從而降低運營成本。也就是公告中所說,“為進一步調整企業資源配置,提升運營效率”。

遷移生產部門 周大福如何“踐諾”

網上流傳的通知中所涉及的周大福“北山工廠”位於深圳鹽田區,也是其中國內地業務營運總部所在地。

2003年,周大福在鹽田設立內地業務運營總部,2009年集運營、結算、辦公、物流等多功能於一體架構的周大福集團大廈在鹽田順利奠基;2017年位於北山的周大福高新科技研發生產中心正式啟用。

周大福珠寶集團董事總經理黃紹基此前接受採訪時也提到,大灣區具備珠寶產業群的產業集群優勢,“可以在香港買原材料,在香港安排融資、做國際貿易、設計研發和珠寶設計。我們灣區可以做內銷,也可以做出口加工,這是很完整的產業鏈。”

因此,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從品牌的戰略規劃來看,深圳在周大福的佈局中都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也因此這次的業務遷移引起較大關注。

另外,鹽田區也一直相當重視與周大福的聯手。2022年12月,周大福與深圳鹽田區簽署了《深圳市鹽田區人民政府周大福系企業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周大福和鹽田將在打造黃金珠寶智慧產業基地、構建現代時尚產業高地、推動產業鏈上下遊集聚發展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多領域合作。

對周大福而言,大灣區市場一直是重要的“基本盤”。在此次聲明中,周大福也格外提到“大灣區”,表示“涉及調整的業務在深主體業務比重較小,此次部分調整不會影響集團業務及對中國內地,尤其是大灣區的長遠投資。”

從門店數量來看,中國內地是周大福的主要市場,截止到2023年9月30日,周大福在內地共有7699家周大福珠寶零售店;香港門店從2019的87家減少到67家;澳門4年間僅增加2家,現有20家;其他地區和國家共有52家零售店。

(周大福門店數量;來源:周大福官網)

不過,港澳門店雖少,但是店均銷量能力力壓內地門店。從財報來看,2024年4月-9月,內地店均銷量為1393件,而港澳門店店均銷量達10632件,是內地門店的7.6倍。

(周大福門店銷量;來源:周大福官網)

值得一提的是,據此前媒體報導,周大福位於深圳北山的研發生產中心主要負責研發和引進尖端生產技術,內容涵蓋珠寶生產加工技術自動化、機械化升級引進以及機械化首飾生產線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