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灣區)四大合作平台潮湧粵港澳,如何為大灣區增添澎湃動能?

中新網廣州6月11日電 題:四大合作平台潮湧粵港澳,如何為大灣區增添澎湃動能?

作者 朱賀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五週年。中央在粵港澳部署建設的四個重大合作平台橫琴、前海、南沙、河套,正不斷為灣區發展增添動能、創造機遇。

6月11日,“機遇灣區”“機遇香港”“機遇澳門”主題採訪活動在廣州啟動。11日至18日間,百餘位中央和粵港澳媒體記者將到訪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珠海等地,感受大灣區建設成果。

6月11日,“機遇灣區”“機遇香港”“機遇澳門”主題採訪活動在廣州啟動。圖為記者11日參訪位於廣州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朱賀 攝

當天舉行的“機遇灣區”廣東主題採訪活動情況介紹會上,有關負責人介紹,四大平台各有側重、優勢互補,在推動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速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向世界一流灣區邁進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橫琴粵澳深合區作用凸顯

截至6月9日零時,海關在橫琴口岸監管進出境車輛超60萬輛次。從2021年9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發佈,到今年6月9日合作區實施封關運行政策滿百天,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委會副主任符永革在發佈會上介紹,合作區積厚成勢、提速發展,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

符永革指出,合作區內澳資經營主體呈明顯增長趨勢,截至4月,澳資企業總量達到6208戶,同比增長12.3%,比合作區成立時增長33.88%。從涉澳民生指數看,截至3月,在合作區就業生活居住的澳門居民達到20636人,同比增長22.4%,其中就業4991人,同比增長20.3%。琴澳人員往來方面,目前經橫琴口岸通關的單牌車占日均通關車輛約65%,港澳居民約占通關人數的25%。

前海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路

2010年成立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面積僅約15平方公里,到2021年已擴大至120.56平方公里。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副局長王錦俠介紹,14年來,前海走出了一條“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的高質量、快速度、超常規發展的新路。

在全力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王錦俠指出,目前前海註冊港企9055家,註冊資本9469.47億元(人民幣,下同)。支持港澳23類專業人士經備案(登記)即可在前海執業,在前海工作、生活的香港居民超過1萬人。發佈“支持港澳青年12條措施”,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累計孵化香港創業團隊691家。前海粵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連續8年舉辦,首家哈囉港人子弟學校在前海開校,前海已累計建成9所國際學校,吸引1896名港籍學生入學就讀。

南沙開發建設加力提速

面積803平方公里、地處粵港澳大灣區“C位”、作為“千年商都”廣州唯一出海大通道的南沙,近年開發建設加力提速,在大灣區“一點兩地”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彰顯。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劉煒從政策落地、對外開放、創新驅動、產城融合四方面介紹了南沙發展現狀。

圖為6月11日,記者參訪南沙新區規劃展覽館。朱賀 攝圖為6月11日,記者參訪南沙新區規劃展覽館。朱賀 攝

具體就對外開放而言,劉煒指出,南沙正攜手港澳實現走出去引進來“雙向奔赴”。廣期所累計成交額達8.25萬億元,廣數交所累計交易額突破34億元;與港澳共建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和大灣區航運聯合交易中心,其中“走出去”基地被納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重大項目,累計服務企業超180家、進駐涉外機構超100家。

河套科創底色更足

面積約3.89平方公里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在四大平台中面積最小,但科技創新特色明顯,具有深港跨境接壤、“一區兩園”的優勢。座談會上,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署署長曾堅朋介紹了深圳園區的科創進展及成效。

從集聚國際頂尖科技人才和資源方面,曾堅朋指出,目前,河套深圳園區已彙聚160多個高端科研項目和1.5萬名科研人才,其中包括港科大、港城大、港理工、港中文等5所香港高校研究院;湧現出大批科研成果,如入選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國內首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時空解像度電子顯微鏡、重新定義新一代短距無線通信標準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