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2022,我在馬來西亞駐外的第五年

  我在現場,記錄瞬間,成為歷史。

  從2019年開始,我們開設了「我在現場」欄目,以新華社記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貴採訪經歷為內容,講述他們在重大新聞事件現場的所見、所聞、所想。

  2022年,他們踐行「四力」,從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賽場到神舟飛船發射和回收的現場;從鄉村振興大潮中的山村農戶到登頂珠峰的普通牧民;從守邊護邊數十年的母子到瀘定地震中的「汶川哥哥」;從珍貴文物的考古挖掘現場到「一帶一路」項目的建設工地……

  他們凝固新聞的瞬間,記錄歷史。

  從2023年1月1日起,「我在現場」欄目陸續播發多位新華社攝影記者在2022年的精品力作和照片背後的故事。希望他們的作品和講述,能帶給您希望與力量。

  轉眼又到了滿是節日裝飾的年尾。回想五年前的2017年,在聖誕節的第二天,我踏上了馬來西亞這片土地,開啟了駐外之旅。

  有道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五年時光彈指一揮間,身為一名駐外攝影記者,我有幸在現場見證了馬來西亞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領域的變化。

  近兩年,我更多地把鏡頭對準生態保護方面的題材。

  2021年,隨著農曆虎年的到來,我首先將關注點放到了極度瀕危的馬來亞虎身上。

  受到盜獵、森林砍伐、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等人為因素的影響,馬來亞虎面臨著棲息地遭受破壞、食物短缺的問題,馬來西亞本國野外生存的馬來亞虎已剩不到150只。馬來亞虎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入「極危」物種,曾經的「森林之王」面臨著滅絕的危險。我希望能用圖片喚起人們保護馬來亞虎的意識。

 ↑這是2022年2月27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附近的國家動物園拍攝的馬來亞虎「威拉」(左)和「黑霸」。

  四月的時候,我去馬來西亞南部柔佛州採訪2022賽季亞洲足球歐冠盃小組賽,瞭解到亞洲大陸最南端紅樹林的保育故事,在拍攝亞冠的間隙,我跟同事一起對紅樹林的保育進行了專題採訪。

  紅樹林是極具特色的濕地生態系統。它兼具陸地以及水體生態系統,這種特殊性讓它成為沿海地區的「生態保衛兵」。紅樹林既為生物提供了棲息地,也有助於降低潮汐和強風對海岸的影響。在馬來西亞柔佛州丹絨比艾國家公園一帶,鬱鬱蔥蔥的紅樹林延綿不絕,數千年來保衛著亞洲大陸最南端的海岸線。然而,紅樹林如今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受土壤流失、垃圾汙染等影響,紅樹林的面積數十年來不斷縮減。

  為了完成此次報導,我跟同事來到丹絨比艾國家公園,到訪亞洲大陸最南端的海岸線,還跟隨科研人員以及誌願者乘船沿著海岸線深入紅樹林地區考察。在入海口的一片灘塗,同行的本地僱員梁慧文一條腿陷進淤泥中,當我和攝像祖爾、船伕一起把她從泥地裡拔出來的時候,大家都有驚無險地相視而笑。儘管髒了衣服,但深入到紅樹林深處後,我們更加清晰看到因土壤流失而暴露在外的紅樹林根部。當我們乘快艇來到丹絨比艾國家公園不遠處的孟蘭邦島,眼前垃圾成堆的景象更令人觸目驚心——塑料瓶、鋁罐、泡沫板、包裝袋、鞋子、頭盔等這些人類丟棄的垃圾散落在海岸上。這些都讓我更深切感受到保護環境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這是2022年4月20日在馬來西亞柔佛州孟蘭邦島拍攝的紅樹林旁的垃圾。距丹絨比艾國家公園不遠的孟蘭邦島人跡罕至,卻垃圾成堆,隨著海浪漂過來的垃圾給紅樹林造成嚴重損害。

  本年度最讓我難忘的一次採訪經歷,當屬査加爾瑚棠海龜保護區之旅。為了拍攝海龜,我跟同事乘船來到丁加奴州熱浪島北部。熱浪島是著名的旅遊勝地,而北部的這處海龜保護區卻基本保留了大自然的純淨和野性。儘管條件有些艱苦,限電、沒有手機信號,蚊蟲、螞蟻肆虐。可如今回想起來,月光下的沙灘上,一隻隻從海里爬上岸的海龜,悄悄地築巢產蛋,又爬回大海,這樣的畫面,是多麼難得。小海龜從沙子裡鑽出來,生機勃勃地往大海跑去,這個畫面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這一次採訪,我帶去了能上天的無人機、能下海的GoPro運動相機,還有徠卡Q2——防水機身加上大光圈,讓我在潮濕的環境和夜晚的微光下也能拍到滿意的畫面。

↑2022年6月14日,在馬來西亞丁加奴州熱浪島北部査加爾瑚棠海龜保護區,一隻綠海龜正在築巢。馬來西亞丁加奴大學海龜研究所成立於1984年,從1993年起在位於熱浪島北部的査加爾瑚棠海龜保護區開展海龜監測和保護工作。査加爾瑚棠海龜保護區是熱浪島重要的海龜築巢海灘之一,隨著保護工作的進展,近年來築巢量不斷攀升。

  說起在馬來西亞最幸福的動物,當屬生活在馬來西亞國家動物園里我們的國寶大熊貓了。大熊貓「興興」和「靚靚」自2014年租借給馬來西亞以來,已先後產下三個寶寶。我來到馬來西亞工作的這五年期間,見證了其中兩隻幼崽的誕生。大熊貓寶寶首次露面、大熊貓寶寶過生日、大熊貓寶寶有名字啦……這些幾乎讓我成為拍攝大熊貓的專業戶。單是2022年,就拍攝了第二隻大熊貓寶寶「誼誼」兩週歲生日、第三隻大熊貓寶寶「升誼」一歲生日,以及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明星大熊貓夫婦「興興」和「靚靚」的16歲生日。

  ↑2022年1月14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附近的馬來西亞國家動物園,大熊貓寶寶「誼誼」品嚐生日「大餐」。

  ↑2022年5月25日,大熊貓寶寶「升誼」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附近的國家動物園玩耍。「升誼」是中國旅馬大熊貓「興興」和「靚靚」生下的第三隻寶寶,出生於2021年5月31日中馬建交47週年紀念日當天。2022年5月25日被正式取名為「升誼」。

  ↑2022年5月31日,大熊貓寶寶「升誼」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附近的國家動物園慶祝一歲生日。

  ↑2022年8月23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附近的馬來西亞國家動物園,大熊貓「興興」享用生日大餐。

  旅馬大熊貓的幸福生活,離不開動物園飼養團隊的悉心照顧。自2014年「興興」和「靚靚」入住馬來西亞國家動物園以來,飼養員艾基邁勒和他的同事們一直負責照顧它們的飲食起居。因為他先後照顧了三隻大熊貓寶寶,被網民們戲稱「大熊貓奶爸」。這些年拍攝大熊貓的經歷,讓我跟艾基邁勒熟絡起來,也為他對大熊貓深深的熱愛而感動。

  艾基邁勒說,他三天不見大熊貓就會想念它們。他對於自己接生照顧的第一隻大熊貓寶寶「暖暖」,更是有著深厚的感情。「暖暖」2017年剛離開馬來西亞回到中國時,他到大熊貓館舍工作的時候還會時不時下意識呼喚「暖暖」。

  ↑2022年8月2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附近的馬來西亞國家動物園,飼養員艾基邁勒與大熊貓「靚靚」和「升誼」合照。

  這五年,有三年處在疫情期間,我除了報導馬來西亞疫情的動態,也有幸對中馬兩國守望相助互贈物資、疫苗合作等領域進行報導。2022年,隨著馬來西亞逐步放開管控,我也有更多機會對馬來西亞的社會文化生活、尤其是與中國相關的題材進行拍攝、呈現——6000盞大紅燈籠的天后宮、深入山裡的隧道挖掘現場、激情澎湃的體育賽場,這些都讓我的駐外經歷更加豐富、難忘。

  ↑這是2022年1月22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天后宮拍攝的新年紅燈籠。  ↑這是2022年1月22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天后宮拍攝的新年紅燈籠。

  ↑2022年4月29日,在馬來西亞文冬附近的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雲頂隧道施工現場,敞開式硬岩隧道掘進機(TBM)維保組負責人趙東(右)和操作員王恒陽查看設備。

  在馬駐外五年,走過很多路,交了很多朋友。而我知道,最終我們都會面臨著分別。人生匆匆如旅,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所有經歷,都有成長。這五年的駐外生涯是獨特而充實的。未來很長時間,我會時常想起在這裏工作生活的種種畫面,想唸著跟我一起跋山涉水的同事們,懷唸著這片土地上的美景和美食。

  策劃:蘭紅光

  統籌:武巍、費茂華、周大慶、劉金海

  記者:朱煒

  編輯:章磊、尹棟遜、楊純、李夢馨、邵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