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理:《流浪地球2》不玩虛的,與劉德華演戲讓人安心

《流浪地球2》寧理版人物海報。《流浪地球2》寧理版人物海報。

由郭帆執導,劉慈欣監製,吳京、李雪健、沙溢、寧理、王智、朱顏曼滋領銜主演,劉德華特別演出的電影《流浪地球2》已經於大年初一上映。寧理在片中飾演工程師馬兆,他表示《流浪地球2》劇組一直是給他一種很夢幻的感覺,這個劇組令他更加在探索演技中享受表演的同時,也更加理解了《流浪地球2》闡釋的主題:「作為個體,對家人來說,我可能是他們的全部,但我對於地球,甚至整個宇宙來說,就是一個小白點,在面臨個人、家庭、地球、宇宙時,你往往是需要做出抉擇的,這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大家都認為科幻離我們很遠、很虛,其實卻非常息息相關。《流浪地球2》就是闡釋了這種抉擇,我們所有人扮演的角色都面對這個問題,帶著觀眾對生命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思辨。」

就算是科幻,也不是來虛的

觀看第一部《流浪地球》的動機,寧理至今記憶猶新。他屬於比較理性的人,對科幻片沒那麼感冒,他覺得科幻類型的電影大概就和《西遊記》一樣,是一種建立在所謂的科學基礎上的一種奇幻,但當時《流浪地球》熱度太高,鋪天蓋地的觀眾都說好,他也好奇,決定去看看到底好在哪裡。「我看完以後覺得特別震撼,它證明了中國科幻電影在拍攝上已經非常先進,是世界級的水準。另外,任何好的作品都需要有優質內容,影片傳達的理念讓我信服,什麼是真正的犧牲,什麼是真正的愛,以及它涉及的家國情懷。」

寧理在《流浪地球2》中飾演工程師。

出於對《流浪地球》的敬佩,也讓寧理非常渴望能夠有機會參演這部科幻電影,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流浪地球2》的劇本,他徹底被這個劇組做的功課震驚了:「我飾演一位工程師,裡面確實有太多人工智能、黑科技、物理知識等,他們當時給了我一本非常厚的A4紙打印的資料讓我學習。描述了故事里大家的生活環境、科學發展的狀況,在月球上生活的狀態如何,整個的宇宙天氣如何,全球的政治體制是什麼樣的,國與國之間的政治環境如何……所有問題都有非常細緻的說明描述,這些資料給我們一個巨大的知識背景和理論依據。儘管所有東西是假想的,但假想也有現實的基礎,讓你在熟悉中加入一些新鮮的東西,又在陌生里加入熟悉的元素,就算是科幻也不是虛的,裡面的人物、設備、劇情都很真實,這就是偉大成功的劇本擁有的特質,《流浪地球2》做到了。

導演說「再試試」,劉德華從來不拒絕

在《流浪地球2》中,寧理和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有大量對手戲,他說能和特別喜歡的演員演對手戲,感覺非常「夢幻」:「他在戲裡面演我的學生,不管從表演經驗來說還是從表演態度來說,他真的隨時都是一顆耀眼的巨星。他在整個創作過程中給了我巨大的幫助和強烈的信念感,讓我演得淋漓盡致,這段經歷非常過癮也非常感動。」

《流浪地球2》劇照。 圖恒宇和馬兆交流「數字生命」計劃。

寧理回憶,他在2022年廈門金雞電影節期間,走完紅毯以後在休息區看到劉德華,在那個時候自己才意識到對方巨大的光環,而以前拍戲過程中甚至都忘了這回事:「他(劉德華)在的地方都能讓人很安心,永遠都葆有著演員的魅力,我當時跟他說‘我在拍戲過程中都忘記你是劉德華,是個巨星’,因為創作過程中他特別隨和、親切,沒有一點架子。我想很多人都會想‘跟劉德華演戲是怎樣的情況,在他的光環前自己是不是會顯得比較渺小?’但他給你的感覺就是角色給你的感覺,他和你一起在導演的統一設想下完成角色。他非常敬業和專業,導演只要說‘能不能再試試’,他從來不會拒絕,對於導演的要求,再高、再難,他也會努力地全力完成。」寧理笑著說,「我跟他說我都忘記了你的光環,他就坦然地笑了笑,我估計很多人都這麼形容過和他合作的感覺吧(笑)。」

【專訪】

有第三部的話當然回歸,還用想嗎?

新京報:看完《流浪地球2》的劇本以後你就決定參演了?

寧理:我拍每一個戲之前都會先看劇本,我覺得,這是對作品,對別人對你的信任,對自己都是一種負責的態度。很多角色你找我演,但我不是全能的,也會有我真的演不了的角色,這是客觀事實。所以我看完劇本以後才能知道究竟能不能答應出演,我覺得這是最起碼的,你沒有金剛鑽就攬瓷器活,是件可怕的事情。這個劇本確實從方方面面都觸動了我,我也認為自己的表演能夠勝任角色。

新京報:你看完劇本以後會對飾演馬兆做一種怎樣的心理建設,這個角色帶來的壓力大嗎?

寧理:我接到每一個角色後就會興奮,但興奮完了以後再看就「傻」了(笑),但又能怎麼辦呢?合約也簽了,也答應參演了,不管多大的壓力只有繼續拍,消除這種壓力的方式就是去琢磨這個角色究竟是什麼地方打動了我,是什麼讓我感動,導演、編劇想表達什麼,傳遞什麼。這以後我會進行理性的分析、理性的準備,同時把我當時經歷的感動傳遞給觀眾,這就是一個演員表演的過程。

新京報:你是如何解讀馬兆這個角色的?據說他的話特別多,也很密,台詞的挑戰一定很大吧?

寧理:他是一位工程師,身上有些地方和我很像,比如我遇到熟悉的話題的時候,我會滔滔不絕,有人會問我「你哪裡像社恐」,也有的說「覺得我挺能聊的」,其實這是因為我對這個話題感興趣,也心中有數。馬兆也是如此,他有很大的科學知識基礎,一旦聊到心中有數的話題,他有太多東西想告訴你,所以自然會加快語速,在有限的時間內把無限的信息傳達給你。但受肉體的限制,我的語速只有那麼快,但他需要超過生理程度的話速和密度,這確實是飾演這個角色的一大挑戰。

新京報:你只有每一個角色想透了後才會去接演這個角色?

寧理:其實所有的角色,也不是一定都能想得透。第一點,這一定是我喜歡的角色,不管角色是正派還是反派,必須有某一方面能打動我。至於如何想透,如何接近,這是個探索過程,在現場的每一天,你可能都會對角色有一些新的發現角度。

新京報:就像你所說的,角色還是要與演員適合,演藝生涯中難免會遇到一些不適合的角色,你覺得演員是不是什麼都能演?

寧理:我當然不是打雜,我覺得世界上沒有任何演員能說自己什麼都可以演,大家都會面臨局限。本身你是創作者,也是創作材料,但觀眾一直看的都是你的這張臉,如何讓他們跳脫出對你以往角色的認知和認可,是非常大的挑戰。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演員像水,角色像容器,倒進容器以後呈現出不同的狀態,但這隻是一個努力創作的方向和理想的狀態,只能儘可能把創作者虛化給觀眾呈現出角色,但要完全與什麼角色都匹配,是不太現實的。

《流浪地球2》不僅擁有了成熟的視效,更重要的是有很深邃的人文思考。

新京報:這部國產科幻電影有非常成熟的電影工業化體系做支撐,也有很多高科技和設備,你在片場會有驕傲自豪感嗎?

寧理:確實是這樣,原來我們一聽到科幻電影,一般想到的是國外的、荷李活的作品,但此次《流浪地球2》絕對是世界級的製作,它不僅擁有了成熟的視效,更重要的是對永恒主題的探討,對世界、對人性、對生命的思考和探討,是世界性的電影。我認為電影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在電影科技方面,更多要兼顧人文思考,對於人類本身的思考,對現代人有所啟發。

新京報:如果《流浪地球》還有第三部的話,你會選擇回歸嗎?

寧理:當然啊,我還用選擇嗎?(大笑)能讓我演,多麼好的事情,還用想嗎?(笑)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