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能寫情書,可它能表達「心」嗎?

  【藝評】AI能寫情書,可它能表達「心」嗎?

  剛剛過去的情人節,最近在全網走紅的ChatGPT當了一次氣氛組成員——幫使用者寫情書。

  所謂ChatGPT,簡單說就是一款可以根據用戶指令完成任務並且能與人互動、聊天的軟件,屬於一種人工智能(AI)產品。由於ChatGPT在信息與資源整合方面的能力遠超此前的人工智能產品,用戶可以和它持續對話,用它寫代碼、寫論文,甚至讓它寫一首詩歌甚至構思一篇小說。

  也許正因為此,一項針對9個不同國家的受訪者的調查顯示,有相當一部分人計劃在今年情人節時用ChatGPT給愛人寫書信或歌曲。

  於是,一個不算新的話題又一次引起了討論:除了具備計算、搜索、存儲等客觀性很強的能力,AI產品是否能進行向來被視作與人類精神世界緊密相連的創作活動?

  ChatGPT真的很強大。在一些公開報導中,按測試者要求,它分別以莎士比亞、「謝耳朵」、劉慈欣等人的身份或風格寫情書。從交出的「作業」看,ChatGPT的確能從每個人的性格、專業甚至經典語錄出發寫出各種「定製」情書。

  比如,在以劉慈欣風格寫的情書里,ChatGPT多次用到了宇宙的概念;而在以美劇《老友記》中的贊特拿·賓的身份寫情書時,ChatGPT不僅提到贊特拿·賓愛諷刺人的特點,還將「你是我的龍蝦」這句經典台詞放入其中。

  從某個角度講,在寫情書這件事上,世界上沒有人能超過ChatGPT。然而,換一個角度,這樣的「寫」似乎又很難被稱為是一種「創作」。因為即使ChatGPT可以將所有經典角色或知名人物的特點或故事爛熟於心,它的情書始終是一種模仿,或者說是信息的再組合。

  對於創作的本質,很難有統一的說法,但對於好的創作人們大概都會同意兩點:其一它是「無中生有」式的創新。比如同樣是情話,王小波說「祝你今天愉快,你明天的愉快我留著明天再祝」是一種創作,他人再說就是一種「借用」。其二它是特定情境下最合適的表達。比如魯迅曾寫下「從明年起我當勒令學習,反抗就打手心」這樣的句子,單看極不符合他的「人設」,但放在給許廣平的信中,就是再合適不過。

  遺憾的是,上述兩點要求,目前的人工智能產品都還難以達到。

  在科幻電影《她》中,有一個有趣的細節:儘管人工智能已高度發達,男主角卻保有一份古老的工作——幫他人寫信。因為心思細膩感情豐富,他能根據顧客提供的資料寫出感人的信件。

  這不僅是科幻作品的設定。現實里,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複雜的工作原理及過程尚未被完全理解,這就意味著人的感受和想法無法通過模型或算法被分解或找出規律,而這些恰恰正是從古到今人類進行精神文化創作的源泉,也是寫信員的職業不會被代替的原因。

  其實,又何止是創作。縱觀國內外的科幻影視劇或文學作品,功能遠超ChatGPT的AI產品比比皆是,關於「機器取代、操縱人」的話題也多有呈現。有意思的是,這些作品中,在AI們眼裡人類最大的弱點和最大的資本往往是同一種東西——情感。

  情感讓人類的理性多了諸多變數,同時也讓人與人之間有了AI產品無法理解的連接。這就好比ChatGPT也許很快能為心臟疾病治療提供有效建議,但對於「心」,它卻無能為力。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