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寺廟賣咖啡:一天售出七八百杯,僧人來當「學徒」

  來源:中新經緯

  突然之間,「寺廟咖啡」火了。

  看似違和的搭配,

  卻意外地戳中了年青人的喜好。

  在寺廟賣咖啡是什麼體驗?

  我們和從業者聊了聊。

  在寺廟喝咖啡,有什麼特別的?

  如果你推開一家咖啡店的門,看到入口一幅大大的「佛」字書法,案台上鋪著手抄經文,身著袈裟的僧人正在和店員學習磨咖啡豆、打奶泡……別驚訝,這是一家「寺廟咖啡」的日常。

  24歲的梁薇,是「囍德咖啡」兩家分店的店長。2021年大學畢業後,她便來到新開業的天台山國清寺店工作。彼時,囍德咖啡位於浙江普陀山普濟寺附近的第一家店已小有成績,另一家後來成為網紅的「慈杯咖啡」剛開業不久。「雖然當時我對寺廟咖啡並不瞭解,但查詢到日本已有類似的商業模式,認為這個概念很新,未來會有商業潛力。」

  梁薇稱,這家咖啡廳的創始人頗有佛緣,由於經常出入寺廟,又有經營咖啡店和酒店的經驗,便萌生了將寺廟文化融入咖啡廳的想法。從品牌Logo、店內裝修到紙杯上的小創意,都能看到寺廟文化的影子。

  「Logo上是咖啡豆和花瓣的組合,形成雙手合十禮佛的圖案;奶泡上會用可可粉印上‘禪’字;吸管上配有‘心想事成’‘平安喜樂’等標籤……這些都屬於我們營造禪意的小心思。」梁薇坦言,在設計店內細節時,更多地考慮到了顧客的拍照打卡需求,這樣更便於打開市場、吸引社交平台上的年輕消費者。

  「我們希望,寺廟咖啡不僅可以把好喝的咖啡帶到寺廟景區,還能夠營造出對生活的美好期許和祝福,傳達喜悅、放鬆的氛圍。」梁薇說。

▲咖啡上用可可粉寫著「禪」字。受訪者供圖▲咖啡上用可可粉寫著「禪」字。受訪者供圖

  都是喝咖啡,在寺廟喝有什麼特別之處?

  梁薇稱,氛圍感是許多顧客最關注的。「對於很多年青人而言,在寺廟附近喝咖啡是一種心靈寄託。這點對於員工也是一樣,在寺廟旁邊工作久了,我們的心境也會變得更平靜,沒有那麼浮躁。隨著寺廟遊客越來越年輕化,放鬆、享受慢生活的需求變得更加重要。」

  日售三百杯以上,一年回本

  把咖啡廳開到寺廟,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一帆風順。對於一線城市而言,各類主題的咖啡館已是司空見慣,但小城市消費者仍在培養喝咖啡的習慣,咖啡文化並未滲透。

  梁薇回憶道,國清寺店剛開業時,便面臨著讓當地居民和香客們接受咖啡文化的挑戰。「國清寺位於浙江台州市天台縣,相對比較偏僻,周邊更是連飲品店都很少見。當時,我們的咖啡店接手了一家茶室,並按照寺廟文化的基調進行改造,希望為遊客們提供一個歇腳的場所。然而,只有剛開業那段時間有網紅過來打卡,隨後便迅速冷清了下來。」由於在當地概念較新,加之疫情影響,店內迎來了幾個月的空窗期。

  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店裡的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因為我們店裡環境不錯,地方也比較大,慢慢地,有周邊居民遛狗路過,會在院子裡歇一會兒;也有人在這裏約見客戶。隨著旅遊市場的回暖,香客、遊客多了起來,店裡的生意也日漸紅火,最多的時候一天可以賣出七八百杯咖啡。這家分店也在開設約一年之後回了本。」

  目前,囍德咖啡主要的客源來自遊客和附近居民,就連山中寺廟的僧人也會前來造訪。「一些師傅對咖啡文化也頗有興趣,熟悉了之後會和我們學習探討如何做咖啡,還會自己上手嘗試。」梁薇說。

▲咖啡杯上的創意包裝。受訪者供圖▲咖啡杯上的創意包裝。受訪者供圖

  想留住顧客,光靠流量不行

  2023年以來,隨著香灰手串、寺廟咖啡等概念的走紅,「寺廟遊」快速興起,更多年青人踏入寺廟,在禪意中獲得慢生活獨有的放鬆。

  攜程數據顯示,2月以來,預訂寺廟景區門票的人群中,90後、00後佔比接近50%,年青人們正在成為點燃寺廟旺盛香火的主力。去哪兒相關負責人向中新經緯介紹道,3月以來寺廟類景區銷量同比增長367%,其中北京雍和宮門票銷量同比增長5.3倍,為增長最高,大理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和舟山普陀山風景區分別增長4.8倍和4.5倍。

  與此同時,各地的「寺廟咖啡」也在社交網絡上被更多人熟知。據瞭解,除永福寺「慈杯咖啡」外,北京萬壽寺、上海玉佛寺、廈門南普陀寺內都已推出咖啡飲品,成為了新的遊客打卡地。

  半年前,梁薇來到新開設的靈隱寺分店進行籌備工作。比起此前已成功打開市場的普濟寺店和國清寺店,靈隱寺店的業績相較而言提升得並不快。梁薇認為,除了新店開業時間短外,另一重要原因是靈隱寺附近咖啡店眾多,且同質性越來越強。

  「雖然我們開得比較早,但是隨著國風、古風主題咖啡館越來越多,一些好的想法也會被借鑒,比如其他咖啡館現在也用到了可可粉寫‘禪’字的點子。」梁薇坦言,隨著「寺廟咖啡」的走紅,未來同賽道的商業競爭也會加強。

  梁薇稱,在提高競爭力方面,不僅要在視覺設計上保持新鮮感,更要在商品品質上下功夫。「比如,我們店裡的咖啡豆是自己烘的,這樣可以從產品源頭開始把控質量。很多人覺得景區的咖啡只是花里胡哨的噱頭,品質無法保證,但隨著消費者需求的提升,最終留住顧客的,還是一杯好喝的咖啡。」

  文、編輯:趙佳然 審校:羅琨 常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