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海里上演燈光秀 北京平穀國際桃花節絢麗開幕

4月12日,第二十五屆北京平穀國際桃花節暨京津冀文旅消費季活動開幕禮上,桃花林里上演了一場炫酷的燈光秀。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來平穀看了很多次桃花,從沒想到璀璨燈光下的桃花海,竟如此震撼,真正做到了字面意義上的‘灼灼其華’」,這是一位現場觀眾對今年平穀桃花節開幕禮燈光秀景觀的評價。4月12日傍晚,以「桃醉平穀·醉享桃花」為主題,第二十五屆北京平穀國際桃花節暨京津冀文旅消費季活動,在平穀「桃源逸棧」開幕。連綿群山中,粉色的桃花爭相綻放,如詩如畫。到夕陽西下,燈光秀、漢服展示、無人機表演、快閃表演輪番登場,暗香滿路,一夜魚龍舞,桃花海徹底成為歡樂的海洋。

新京報記者從開幕禮現場瞭解到,本屆桃花節在平穀區全域舉辦,賞花踏青、文化旅遊體驗、休閑運動健身、創意農業體驗、「土特產」發展大會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陸續登場,活動將持續至5月31日。

4月12日,領導和嘉賓共同啟動第二十五屆北京平穀國際桃花節暨京津冀文旅消費季活動。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4月12日,領導和嘉賓共同啟動第二十五屆北京平穀國際桃花節暨京津冀文旅消費季活動。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推出「戲水、農旅、文化、休閑」四賞花線路

晚上6點18分,伴隨著快閃表演《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第二十五屆北京平穀國際桃花節拉開帷幕。

今年的桃花節有何不一樣?平穀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張子昂介紹,本屆桃花節重點推出戲水、農旅、文化、休閑四條精品賞花線路。藍天白雲下,200多個品種的萬畝桃花「深淺各自紅」,彙聚成一望無際的粉色海洋,成為獨屬春天的爛漫。

4月12日,第二十五屆北京平穀國際桃花節,桃花已盛開。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4月12日,第二十五屆北京平穀國際桃花節,桃花已盛開。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除賞花踏青以外,本屆桃花節還以文化旅遊體驗、休閑運動健身、鄉村振興活動、創意農業體驗為主線,舉辦文化、旅遊、農業、體育、招商五大類18項系列活動。「除了雲賞桃花、鎮羅營梨花節、丫髻山文化廟會等傳統項目外,今年新增了鄉村振興文藝彙演、桃花海情侶跑、中國·京津冀鐵人三項賽等活動,增強遊客參與性、互動性。在此基礎上,圍繞桃源逸棧舉辦20餘項室內外體驗活動,通過沉浸式體驗,讓遊客樂享其中。」

4月12日,第二十五屆北京平穀國際桃花節暨京津冀文旅消費季活動開幕禮上,無人機表演。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4月12日,第二十五屆北京平穀國際桃花節暨京津冀文旅消費季活動開幕禮上,無人機表演。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4月12日,第二十五屆北京平穀國際桃花節暨京津冀文旅消費季活動開幕禮上,無人機表演。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桃源逸棧」首次亮相將帶遊客穿越千年

此次開幕禮的舉辦地桃源逸棧,也是今年北京平穀國際桃花節的重頭戲之一。桃源逸棧佔地萬餘平方米,主打「綜合服務體驗」,集文創市集、美食市集、土特產展銷市集、沉浸式古風主題街區等於一身。

現場,演員們在桃花林里獻上精彩演出。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現場,演員們在桃花林里獻上精彩演出。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走進桃源逸棧,彷彿進入了柳暗花明的理想世界。在這裏,沉浸式文化演藝正如火如荼的上演,古今穿梭,遊客即演員,入境即入戲。」張子昂稱,在一層漢服體驗館,市民可換衣妝造,變身畫中人,一步一景探尋全新世外桃源。於桃林造景中聆聽民樂雅韻、在「花海觀景台」賞桃園春色、在「穀風創藝街」逛平穀文創產品及非遺產品、在「桃樹認購中心」參與桃樹認購,更可進入三層「桃源雅集」——沉浸式古風主題街區,參與唯美的古風場景,古箏表演、狀元堂、中醫問診、桃花釀品鑒、桃花扇製作、詩畫打卡等,全身心的互動體驗讓遊客穿越千年,領略不一樣的人間春色。

開幕禮上,穿著漢服的演員表演古箏。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開幕禮上,穿著漢服的演員表演古箏。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桃源逸棧‘桃趣漫遊中心’破圈潮流文化,將時下最流行的漫遊與桃花氛圍完美結合。」張子昂介紹,在可愛的桃花氛圍主題場館,市民可以親身體驗投壺、VR、香氛、數字光影秀、數字體驗遊戲等,滿滿的現代感和網紅感帶來沉浸式漫遊體驗。

在桃源逸棧市民還可以開啟一次「舌尖上的旅行」。在街角坐下來,伴著花香品鑒一份帶有春天氣息的咖啡甜點,再到美食區品嚐地道的平穀特色美食。還有「好物嗨新街」擺放著琳瑯滿目的「土特產」,以及平穀農業中關村帶來的「飄香食刻」精品預製菜等,滿足味蕾。

現場,演員們進行漢服表演。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現場,演員們進行漢服表演。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舉辦土特產大會做好「土特產」文章

平穀是京郊的農業大區,桃花綻放的季節,平穀的「土特產」也正陸續上市,更被賦予了更多含義。本屆桃花節上,平穀在「土特產」上做足了文章。記者瞭解到,本屆桃花節期間將舉辦「1+7」模式的「土特產」發展大會,以「土特產」發展為主線,設置1個主論壇和7個分論壇,打造一二三產、農文旅體融合發展等應用場景,為做好「土特產」文章貢獻更多平穀力量。

4月12日,第二十五屆北京平穀國際桃花節暨京津冀文旅消費季活動開幕禮上,平穀區委副書記、區長狄濤介紹桃花節活動情況。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開幕禮上,平穀區與天津市薊州區、河北省承德市簽訂了2023京東休閑旅遊促消費戰略合作協議,推動京津冀文旅融合發展,提升京東休閑旅遊示範區消費水平。

張子昂透露,隨著第二十五屆北京平穀國際桃花節開幕,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平穀區將以整潔的環境、優美的生態、周到的服務,以一路桃花促全城賞花、以全城賞花促全域旅遊,繪出生態美、消費熱、經濟火的美好畫卷,同時將以花會友、以節招商、以會興商,讓「美麗顏值」源源不斷地轉化為「經濟價值」,讓更多人走進平穀,賞花踏青、休閑渡假、購物消費、投資興業。

4月12日,第二十五屆北京平穀國際桃花節,桃花綻放春景如畫。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4月12日,第二十五屆北京平穀國際桃花節,桃花綻放春景如畫。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據悉,本屆桃花節,平穀首次以線上線下聯動的模式開展,同步推出實時直播、短影片宣傳,還製作了平穀旅遊電子地圖,為遊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保障。為幫助遊客快速抵達各桃花觀賞區,誌願者全程參與桃花節,在賞花主要路口為遊客提供信息諮詢、指路、答疑等服務。此外,平穀還推出桃花節專屬文旅消費券,4A景區、鄉村民宿、餐飲、採摘、商業等多品類商家均參與消費券活動,為遊客提供更多優惠。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編輯 唐崢 校對 李立軍

新聞鏈接

「蝶變」平穀桃花節

新京報訊(記者曹晶瑞 薛珺)第二十五屆北京平穀國際桃花節已經盛大開幕,但實際上,平穀桃花節的歷史更加久遠,可以一直追溯到1992年。只是當時沒人能夠想到,一場村里為了賣桃子舉辦的節日,最終蝶變為馳名全區、全市甚至全國的文化符號,影響力更是遠達海外。

「熱鬧,村里人山人海的。」今年60歲的李勝忠是平穀區大華山鎮後北宮村兩委班子成員,他清晰記得,1992年,村里舉辦「第一屆大華山桃花節」時的場景:村口掛著大紅橫幅,搭起了舞台,每天馬戲團、文藝團隊來村里演出。鑼鼓敲地震天響,本村和外村人圍在村口看熱鬧。一輛輛大轎車開進村,掛著相機的攝影師,拿著畫板的書畫家,還有圍著鄉親們提問的幾位記者。

「桃花節過後,我們村的大桃就知名了。」李勝忠說,後北宮村是平穀桃花的發祥地之一。早些年村里幾千畝大桃,個頭大、顏色好,銷售主要是靠村民自己,頂多是有平穀本地人騎單車、三輪車來收桃。首屆桃花節過後,桃販子們開著大貨車蜂擁而至,揣著大把的現金,到村里收桃。村里的大桃一車一車的運出村子,走向更大的市場,桃農們坐在地頭就把桃賣了,心裡美壞了。

在李勝忠的記憶里,大華山桃花節辦了4年,後來出於交通、安全等原因在1996年停辦。兩年後的1998年,當時的平穀縣政府聯合旅遊局和湖南瀏陽的一家煙花廠,辦起了「平穀國際桃花煙花節」。這是第一屆由政府主辦的桃花節,1998年也被確定為平穀桃花節的元年。當時,桃花節舉辦的目的也從賣桃升級為招商引資。

隨著北京平穀的經濟實力逐漸壯大起來,平穀桃花節的知名度也越打越響。2004年,平穀桃花節開始主打旅遊項目,野外宿營、自駕車穿越花海、桃花海集體婚禮等特色活動讓遊客有更多的互動和體驗,希望吸引國際上的項目到平穀落地。桃花節確實又起作用了,那些年,每年都有百餘個簽約項目,旺旺食品、韓資汽車配件企業、千喜鶴食品等大型企業陸續落戶平穀。

在平穀,還有一個村子和桃花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平穀區東高村鎮東高村。村里的小提琴遠近聞名,在2010年,全世界生產的練習用小提琴當中,有三分之一來自東高村。正是有了這樣的基礎,平穀區提出要打造成為音樂產業聚集的「中國樂穀」。2011年,音樂元素被引入桃花節,「平穀國際桃花節」也更名為「平穀國際桃花音樂節」,平穀通過招標,找來了專業演出公司合作,舉辦首屆國際流行音樂季。

之後平穀桃花節的影響繼續外溢,平穀已經成了北京城和周邊地區人們休閑賞花的主要去處,每到桃花節期間,平穀大桃產區的沿路都擠滿了來看花的人。從一開始的賣桃攢人氣,到後來的以花為媒打響旅遊、商業等品牌,歷經30餘年的發展、轉型和升級,今天的平穀桃花節已經成為集農業觀光、傳統文化、音樂文化、休閑文化、美食文化於一身的品牌活動。

和大桃打了幾十年交道的李勝忠說,現在後北宮村的大桃已經從最初的十幾個品種發展到了一百多個品種,從單純的追求個頭兒變成現在的講究口感和品質,平穀大桃與桃花節一樣,真正做到了口碑越來越好,成為了平穀人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