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討丨做好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是綠色製造關鍵抓手

「雙碳」目標的提出,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鋪開宏偉藍圖。隨著各領域各地方實施方案的陸續頒布,綠色低碳轉型路線圖和施工圖逐漸清晰,綠色製造從中央到地方獲得迅猛發展。

零碳研究院研究員專訪了浙江大學城市發展與低碳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敏俊、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範鐵軍、重慶工商大學低碳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敏,從綠色低碳發展的宏觀角度、工業製造向綠發展的行業角度、地方經濟綠色轉型的區域角度深度探討綠色製造的現狀與未來。

綠色低碳發展工業貢獻最大

浙江大學城市發展與低碳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敏俊。

零碳研究院:「雙碳」目標的提出為我國綠色低碳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

石敏俊:自雙碳目標設立以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成為近年來社會各界的發力重點。「雙碳」目標的提出對綠色低碳發展的推進尤為積極,在某些領域的推進速度甚至可以用「迅猛」來形容。舉兩個標誌性的領域,一個是風光電,一個是新能源汽車。

以風光電行業舉例。「雙碳」目標其中有一條,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總裝機容量要達到12億千瓦以上。以2019年作為參照,2019年風電、太陽能總裝機容量為4億千瓦,是前面花了近20年時間達到的成就。按「雙碳」目標,之後11年要增加到12億。當時,我們認為這個目標不容易,現在看來,這幾年發展可謂「迅猛」。2019年到2022年風電、太陽能總裝機容量每年增加1個億以上,2022年底風光電的總裝機容量已達7億,還有8年時間增加5個億,目標指日可待甚至會提前完成。

以新能源汽車舉例。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截至2020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492萬輛,接近國務院《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中的既定目標2020年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500萬輛。「雙碳」目標提出之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成為世界汽車產業發展轉型的重要力量之一,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銷突破350萬輛,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超680萬輛。

零碳研究院:全國綠色低碳發展上,目前哪個行業貢獻最大?

石敏俊:全國綠色低碳發展上,工業的貢獻最大。在中國終端能源消耗中,工業佔比約為三分之二。工業的能源消耗佔比大,一旦能源效率提升,對經濟向綠發展的貢獻也最大。舉一個電力工業最突出、最明顯的貢獻——2010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下降到333克標準煤/千瓦時,如今我們下降到280克標準煤/千瓦時,達到世界前沿水平了。

零碳研究院:你認為,推進「雙碳」工作未來的主陣地在哪裡?

石敏俊:雖然高耗能行業正在改進,但是改進力度還不夠。高耗能行業的節能減排可能是將來的重點,過去我們雖成效顯著,但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仍然高於世界平均水平,這個主要是終端用能環節效率不高。未來節能減排的重點依然在工業領域,一方面要提升工業窯爐、鍋爐、電機等設備系統的節能改造,另一方面要終端用能電氣化。

加快技術改造設備更新提升工業綠色發展水平

零碳研究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之一是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汙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抓手是什麼?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範鐵軍。

範鐵軍:為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關鍵在於現有生產力水平下,全力做好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工作,充分發揮減汙降碳降耗協同作用。作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礎,加快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有助於提升工業整體綠色低碳低耗發展水平。應繼續推廣先進技術在鋼鐵、水泥、建材、輕工、紡織等行業的應用示範,滿足綠色化轉型需要。

零碳研究院:《「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3.5%,粗鋼、水泥、乙烯等重點工業產品單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實現這一目標,有什麼建議?

範鐵軍:為實現這一目標,要在產業層面和企業層面協同發力,科技賦能做好傳統產業升級改造。

在產業層面,一是構建有利於節能降碳的產業佈局,堅決遏製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二是著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調整優化用能結構,強化節能監督管理;三是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強化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減少資源消耗,促進協同節能降碳;四是推動技術變革,加快綠色低碳科技革命,以技術工藝革新、生產流程再造促進產業節能降碳;五是通過綠色製造體系建設,以典型示範帶動生產模式節能降碳綠色轉型,推動全產業鏈節能低碳發展;六是推進數字化轉型,夯實數據基礎,建立綠色低碳基礎數據平台,推動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

企業層面,一是規劃先行,科學、系統地編製企業節能降碳升級改造方案,重點梳理企業能耗和碳排放現狀,挖掘企業節能降碳空間,構建企業能效提升和碳減排解決方案。

二是數字化賦能,推動企業建設能源和碳排放全過程智能管控與評估平台,實現能量流和碳素流可視可管可控以及企業生產全過程的能耗和碳排放監測、統計、對標,支撐企業開展能耗水平、碳排放水平、碳足跡和全生命週期碳排放的分析研究,以能耗強度和碳效率為核心優化生產工藝及管理,實現生產工序能耗和碳排放過程目標管控、預警管控及減碳降汙協同管控。通過數字化、信息化賦能工業節能減汙降碳提效新路徑。

各地綠色轉型技術路線圖逐漸清晰

重慶工商大學低碳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敏。

零碳研究院:近幾年,多地不斷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目前,地方經濟綠色轉型的現狀什麼樣?

唐敏:經調研,地方經濟綠色轉型形勢非常迅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綠色低碳發展已經形成從國家到地方,再到企業「頂天立地」的共識體系;另一方面,各地綠色低碳轉型技術路線圖和施工圖逐漸清晰。

零碳研究院:哪些省份區域縣市在地方經濟綠色轉型上頗有特色?

唐敏:很多地方在綠色區域轉型上作出了表率,如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京津冀城市、鄭州城市群、武漢中部城市群等地。比如長三角地區的南京,積極發展綠色製造和循環經濟,建設了一批國家級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等示範基地,推動了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工業園區循環利用。

零碳研究院:哪些領域或產業是地方經濟綠色轉型的重點項目?

唐敏:目前地方經濟綠色轉型的重點項目主要有四個: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綠色服務。這些領域既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產業,也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產業,還是創新驅動的重要領域,更是民生改善的重要途徑。以廣東省陽江市海上風電建設為例,陽江市位於南海北部灣西岸,具有良好的海上風能資源條件。陽江市規劃建設了青洲三海上風電項目、陽江海上風電項目等多個海上風電場,總裝機容量將達到2000萬千瓦。青洲三海上風電項目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海上風電場之一,每年可生產15.5億千瓦時清潔電能,相當於節約標準煤47.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24萬噸。

零碳研究院:地方經濟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有哪些困難,需要怎樣協同解決?

唐敏:區域經濟轉型形勢迅猛的同時,依然存在多維協同及精細化管控的挑戰。多地在綠色轉型過程中都面臨著綠色低碳與智能技術融合難、「電碳汙」權益交易協同管理中市場機制不完善、「碳監測、碳報告、碳量化」等碳數據在線監管能力不足等問題。

要解決這些問題,一是需要加快推進「能碳汙」協同治理的標準體系建設;二是加快推進碳管理體系的貫標及在線碳排放監測體系的建設;三是以歐盟碳關稅調節機制為導向,構建符合本土化區域性的ESG投資體系,賦能「綠色+智慧」產業的深度融合,促進地方「又高又新」地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陶野

編輯 曲筱藝 李錚

校對 薛京寧

圖片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