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發佈養老消費調查:近六成老年人使用電子產品有困難

4月7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佈《2022年養老消費調查項目研究報告》。報告發現,老人居家養老需求重在家政清潔、餐飲、老年飯桌等「日常所需」。機構養老需求重在「醫養結合」,特殊護理用品、輔助用品需求增加。低齡老年人消費更具活力,升級型消費需求明顯,高齡老人養老亟需加大支持力度。整體而言,老年人消費環境仍需「適老化」提升。

為了釐清當前養老服務和老年消費現狀,更好解決老年人在消費過程中的「急難愁盼」問題,提振養老消費領域消費信心,2022年中國消費者協會組織專項調研,從需求與供給兩端對養老消費的現狀進行調查,並提出相關工作建議。

面向養老消費需求端,對老人、家屬子女或陪護者開展問卷調查,得出5條主要結論:

一是老人居家養老更關注家政餐飲等「日常所需」。家政、清潔(24.6%),餐飲、老年飯桌(23.4%),社會交往(23.4%)是居家養老更需要的服務內容,其中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還更需要康復護理和日間照料服務。

二是機構養老的需求重在「醫養結合」,服務性價比更受關注。隨著老人吃飽穿暖的基礎性生活需求得到滿足之後,對醫療、休閑娛樂等服務有了更多需求。機構養老的老人對翻身機、按摩椅、助臥助浴和特殊用品需求度更高。失能老人對特殊用品(成人尿不濕、護理品)的需求度最大。

三是低齡老人升級型消費需求明顯,專用食品受老人認可。調查顯示,低齡老年人更具消費活力,除了基本日常生活品的購買需求,對文化娛樂、時尚服飾、電子產品、保健產品購買意願更加強烈。消費者對老年保健品和專用食品認同度較高。

四是身心和觀念影響老年人的消費選擇和消費過程。老年人出於身體自理情況、年齡、收入等客觀因素,傾向於「主動」選擇在熟悉的環境中養老。近四成老人不願子女安裝監控,認為這樣侵犯其隱私。近六成的老年人使用電子產品時存在困難,仍需更多的幫助。

五是消費環境需更加「適老」,老年人維權意識有待加強。60.91%的老年消費者遇到過打「親情牌」進行營銷的情況。當遇到消費糾紛時,41.99%的老人找商家或購物平台理論,26.25%的老人打電話向消費者協會等機構投訴,19.99%的老人自認倒霉,表明老年人在消費維權方面仍缺乏必要的引導與幫助。

面向養老服務供給端,對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機構負責人、保健醫生、護工等)開展深度訪問,得出5點主要結論:

一是居家、社區、機構養老融合發展,服務標準體系尚待完善。部分被訪者表示,目前服務提供方魚龍混雜,服務水平參差不齊,服務內容不盡相同,從業者呼籲出台統一的地方服務標準和價格標準,推動養老服務行業高質量有序發展。

二是助老設施和產品供給不足,人性化程度尚待提升。對於老人文娛、體育、助浴、助潔等多元化需求滿足能力不足,尤其是對於失能失智和需康復護理的老人,現有相關設施的人性化設計和智能化水平不足。進口設備人性化設計相對更好,但價格昂貴,自身支付能力不足。

三是醫養結合服務較受歡迎,政策紅利助推服務惠民。機構養老中約80%以上為失能失智老人,隨著老年消費能力的增加,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更受歡迎。部分調查地區(如北京、南通),被評估為失能失智的老人床位費用可由社保統一支付,額度可觀,極大減輕了老人的養老費用負擔。

四是老年用品購物渠道受限,便捷化程度仍需提升。受到疫情影響,老年人外出購物受限制,老人不掌握線上購物的技能且機構內部未設置超市,影響日常用品購買。此外對於老人所需特殊用品、專用護理用品、智能保健用品等商品,沒有專門的老人用品商店,老人購買專用特殊商品的需求不能很好滿足。

五是高齡人群剛需凸顯,政策支持力度仍需加強。調查顯示,養老服務消費剛性需求者主要是高齡失能失智老年人(80歲以上)。目前,我國各地結合自身實際,普遍建立了高齡津貼、養老服務補貼和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制度,但相對於高齡老人實際養老消費支出來看,仍顯不足,仍需國家政策大力支持。

依據此次調查結果,中消協提出進一步改善養老消費環境的5條建議:

一是開展老年用品與涉老服務質量專項提升行動。深化開展涉老產品質量專項整治與提升,加強質量評測與監管,推進涉老服務標準化,促進養老服務整體能力提升。

二是加大高齡老人養老服務供給支持力度。鼓勵居家與機構養老服務更多聚焦高齡老人,加大政策補貼支持力度。

三是暢通老年消費渠道,構建老年消費便利圈。通過持續推進老年人融入數字經濟,打通線上消費渠道。遵循老人消費觀念和習慣,支持引導線下老年用品實體店佈局,構建老人便利生活消費圈。

四是依託養老服務智慧化和科技化,推動養老服務與其他行業融合發展,推動科技助老,營造「適老」消費環境。

五是通過加強養老消費安全宣傳教育,強化重點領域養老消費維權,改善老年消費維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