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漫記|25個家庭規劃了4天徒步營:首日走24公里,有孩子計步5萬

開車四五十分鍾的距離,步行需要六七個小時,尤其是還帶著幾歲的孩子。

來自湖南、江西等地的25個家庭,決定在“五一”期間進行4天85公里的徒步體驗之旅。“五一”假期第一天,澎湃新聞記者參加了總長24公里的徒步,體驗腳步走出來的風景和節日。

徒步營從金井鎮出發。本文圖片除標註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譚君

細雨中出發

上午9點半,來自長沙、宜春、湘潭等地25個家庭的59人,集結到了位於長沙縣金井鎮的山水營地。此次活動的召集人正是營地負責人羅老師。根據他的計劃,第一天從長沙縣金井鎮前往瀏陽沙石鎮,距離約24公里;第二天,從沙石鎮到社港鎮。第三天,從社港鎮到桃花洞村,並野營。第四天,從桃花洞到金井鎮。總行程預計85公里。

徒步營在細雨中出發

作為戶外俱樂部負責人,羅老師曾組織過11個孩子從湖南到湖北11天、180公里的徒步。他認為徒步的好處是,“人像植物一樣,大腦有空間放鬆;公路行走提升安全意識;明顯增強意誌力。”

此次五一徒步營的人,此前大都不認識,但並不影響大家結伴徒步。羅老師迅速將59人分成四組,每組安排兩個孩子擔任組長和副組長。大部分孩子為小學和初中生,也有幾個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最小的才三歲。更重要的是,不管年齡,幾乎所有人都從沒有進行過這樣的長途跋涉。

天氣不像預報的那麼準,天空還下著濛濛細雨。但大家都穿上了事先準備的雨衣、雨鞋,徒步的氛圍感立馬就上來了。準備好的小組稍微集合後,就直接出發了。家長們打開步行導航,直奔第一站“白鷺湖”。

金井鎮是長沙縣有名的“茶葉之鄉”,一路上大家邊走邊打卡金井古井、沿途的水壩、渡口。

沿著山路翻山時,雨停了,太陽出來了,氣溫也升了上來,草木散發著股股清香。草地爬出的蟲子、樹上剛結的桃子,田里正在拋撒的秧苗,以及一塊耕好的、顏色像豆漿的農田,都讓孩子們興奮不已。沒有孩子詢問,今天到底要走多遠。

被賦予組長、副組長職責的孩子,更是激情滿懷,看到路上有來車就扯著嗓子提醒隊伍靠邊行走。

到達第一個目的地,孩子們紛紛調出自己電話手錶的計步數

步行5.5公里到達第一站白鷺湖水庫時,50多人的大部隊第一次集結合影。帶了電話手錶的孩子們,紛紛調出自己的計步數,大部分人都超過了1萬步。

7歲孩子的計步:39569

繞著白鷺湖水庫繼續前行,水庫邊的一處草地,被選為中午就餐地。根據此前計劃,徒步的中餐是自熱米飯。幾名家長誌願開車為大家運輸食物和行李。

在水庫邊野餐。受訪者供圖在水庫邊野餐。受訪者供圖

水庫,成為了孩子們的天堂。三四歲的孩子在陡峭的堤壩上直立行走,大一點的孩子偶遇到曬太陽的陸龜。唯一苦惱的是幾個在此露營的年輕人,他們以為“鄉村遊”人少,沒想到撞上我們這個五十多人的大部隊。好在,我們僅停留了一個多小時,便再次啟程。

孩子徒步途中採摘野果

漫步在田野間,孩子們邊走邊玩。摘路邊的茶葉、覆盆子,下溪邊洗手、戲水。很快越過長沙界,進入瀏陽。作為革命老區,瀏陽仍然保有著不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土坯屋。但居民都住在新建的磚房,其生活質量並不比城市差。進屋借用衛生間時發現,他們廁所外都安裝了熱水器,洗手時並不會被冷水冰到。瀏陽是全國縣域經濟50強。

邊走邊發現

在赤馬村的一個小賣部,午餐之後分開的徒步隊伍,小規模聚在了一起。此時,部分孩子已經開始喊苦叫累了,但此地離我們的目的地還有12公里。大人們沒有把真相告訴孩子,只是給他們買了些零食。

山坡吃草的羊、不時出現的狗,繼續負責“挑動”著孩子們的神經。但當太陽西斜,我們徒步在赤馬村集市寬闊的街道上時,孩子們開始打退堂鼓。

“如果你把24公里走完,你可以在班上吹一整年的牛了。”

“他們會信嗎?”

“當然。”

有家長和孩子對話。

不過,這種激勵沒有管用很久。“我的腿快斷了。”有孩子指著自己的腳踝、膝蓋和大腿。最終,在下午6點時,一位媽媽因自己也體力不支選擇了妥協——她高價叫來一台小汽車。一位7歲孩子上車時,指著自己的電話手錶,計步:39569。而此地離我們的目的地還有4.9公里。

徒步進行中。

微信群裡,出現了此起彼伏發位置,求支援的信息。

晚上8點,當大家用完餐回旅館時,發現有一對父子剛剛進門,他們拒絕坐車,堅持自己走回來的。孩子是六年級學生,電話手錶早沒電了,他估計應該有5萬步。爸爸淡淡說了一句,“徒步嘛,當然要走全程。”

一個孩子結束徒步時的計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