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大豆增產難題 他獲中國青年最高榮譽

封面新聞記者 何方迪

他是勇擔國家使命,投身農業科技的海歸藥學博士,他是潛心培育大豆的科研工作者,他是心懷教育事業,耐心引導學生的人民教師,他叫劉江,現任四川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在剛剛結束不久的第2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頒獎儀式上,劉江獲評第2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個人)”,這是團中央和全國青聯授予中國優秀青年的最高榮譽,也是學校首次有青年教師獲此殊榮。

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一起走近這位青年教授。

2013年,劉江在日本獲得藥學博士學位回國,以海外引進人才入職四川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系,此前多年他一直從事的卻是藥學研究。

彼時,國產大豆短缺,回國後是繼續開展藥學研究,還是瞄準國家戰略亟需,從事農業科研工作?劉江也曾猶豫徘徊。當他發現,四川農業大學楊文鈺教授開展的玉米大豆間套作研究有望破解國產大豆難題時,他決定轉變研究領域。

入職前,學校領導問劉江:“你的專業背景似乎與作物栽培學不相符合,你對未來的發展作何考慮?”,他回答道:“我將努力在大豆栽培研究中發揮專業所長,為團隊的融合發展貢獻力量。”

十年來,他錨定國家戰略亟需,圍繞如何提高復合種植大豆耐蔭、黴變抗性,提升大豆產量品質,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將天然產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作物栽培學交叉融合,創立了國內首個“復合種植大豆化學生態學”研究團隊,在復合種植大豆次生代謝與抗逆生理機制方面開展了系統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為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核心技術的融合優化奠定了理論基礎、提供了技術支撐。

近年來劉江主持了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和四川省傑出青年科技人才項目,獲學校首批優秀青年人才培養專項資助;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多篇論文被遴選為ESI熱點/高被引論文或封面論文,出版學術專著《復合種植作物化學生態學》《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授權發明專利6項;榮獲2017年度中國作物科技獎和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作為高校教師,他將課程思政、科研思政融入高等教育,積極引導學生聚焦國家重大需求,注重理論與實踐統一,做國家最急需,對人民最有價值、負責任的科學研究,主動適應新型舉國體制下的主流研究範式;先後榮獲優秀班主任、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他長期擔任班主任,對學生嚴厲而親切,躬親共學、率先垂範;科研工作一絲不苟,先後指導碩博士研究生30名、博士後2名,團隊每年均有優秀畢業論文產生,多數成員都能進入國際一流科研機構從事研究工作;如今,他的學生也陸續回國,加入到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理論技術的研究中。

“把別人不想幹、不敢幹、嫌麻煩的事情幹好;把學生發展放在首位,幫助學生成長成才是我的奮鬥目標,也是我一生的追求!”劉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