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土地上建安置房 密雲水庫移民村八千餘人住上新樓

5月5日到6日,北京全域出現明顯降溫過程。在遠郊密雲區,戴解放帽的老人穿著加絨衣服在路上走。5月5日中午十二點,在城鄉接合處的一條巷子裡,數百個興高采烈的人在新農村劉林池棚戶區改造服務大廳前的空地上排隊。走出大廳的人是歡天喜地的,在一眾圍觀鄉親的祝福中領到新房鑰匙。

新劉棚改項目從藍圖成為現實,經歷四年多時間。在穆家峪鎮新農村、劉林池村的集體土地上,建設起89棟現代化住宅樓。這是北京首例集體土地建安置房的棚改示範項目。對於涉及回遷的村民來說,搬到現代化樓房,離城市生活更近了一步。同樣地,搬家是個打撈記憶的過程,這引起了他們對1958年密雲水庫移民歷史的集體回憶。

5月5日,密雲區穆家峪鎮,村民手持「金鑰匙」合照。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5月5日,密雲區穆家峪鎮,村民手持「金鑰匙」合照。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移民村後代,從水庫融入城區

婁金芳的面容看起來五十來歲,短小棕色外套顯得身材更加修長,她戴著一個遮陽帽,拎著一隻小包。

婁金芳告訴記者,她今年65歲了,之前一家三代五口人擠在四間平房的農村院子裡。地勢低窪,到了陰天下雨,院里院外的路面上就會積水,有時候水有一尺多深,髒髒臭臭的。

婁金芳選的新家是在三樓,陽台南面靠窗,三室兩廳。五歲的外孫女熙熙,在大大小小的房間里跑來跑去,跑累了便趴在陽台上看新柏油路上的過往車輛。婁金芳和施工工人探討著在洗手間哪個位置安裝洗衣機。

「她愛乾淨,她喜歡這裏。現在她是我們家的戶主。」婁金芳的老伴孫青友,是個瘦瘦高高的老人,不善言辭。但提起孫家的搬家歷史,他話匣子打開了。1958年密雲水庫建庫之初,當地政府為保證密雲水庫施工及攔洪,分兩批搬遷了庫區內65個村莊,進行清庫。不到9個月的時間內,搬遷並安置5萬餘人。幾經輾轉,孫青友一家人從最初的王家利村搬到穆家峪鎮。新的村子,取名為新農村。

穆家峪鎮緊挨城區,地形分為平原和淺山丘陵。孫青友和愛人就近去了城里工廠上班,他們養育了一個女兒,女兒大學畢業後從事教育行業。如今的外孫女也上幼兒園中班了,活潑好動。這讓老兩口兒由衷感到知足。

新建的住宅樓,一梯兩戶,周邊有新建的綠化帶、廣場公園和步道,開車去北京市主城區,不到一個半小時就到了。孫青友覺得這樣的環境,更適合老人們養老和孩子們成長,「不像以前棚戶區路面坑坑窪窪,人在村里街上走道,安全隱患太多。」

據密雲區政府相關部門介紹,新農村、劉林池村是1958年修建的密雲水庫移民村及接收村,隨著城市發展,又因房屋建成年限長,地處城鄉接合部的「新劉」兩村,出現了房體老化受損等問題,加之兩村地勢較低,市政基礎配套設施陳舊,治安、消防、防汛等隱患也日漸顯現。為徹底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升新型城鎮建設水平,密雲區委區政府於2018年正式啟動了新農村劉林池棚戶區改造項目。

為住宅房屋拆遷補償,梳理出12種情況

穆家峪鎮棚改辦主任彭鑫,參與了新劉棚改項目從規劃到實施的全過程。他說,新劉棚改項目涉及3900餘戶,8000餘人,體量非常大。為徹底改善兩村的生活環境,新劉棚改項目有了一個大膽的嘗試,不再徵收土地,在不改變土地性質的基礎上,直接在集體土地上建設安置房。

在集體土地上建安置房的棚改嘗試,是北京市首例。彭鑫說,由政府、實施主體和村幹部共同組成工作組,去每一個宅基地走訪,詢問群眾意見,並向村民們解釋棚改方案,「我記得工作組挨家挨戶走訪,是在2018年元旦之後,我們共去了兩千多個宅基地院落。」

2018年9月25日,密雲區印發了《北京市密雲區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穆家峪鎮新農村劉林池棚戶區改造項目住宅、非住宅拆遷補償(安置)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方案》」)。該方案對拆遷範圍、宅基地面積認定、回遷安置房選擇辦法以及村民們最看重的住宅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辦法,做出了詳細規定。記者發現,《方案》對「歷史形成的住宅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方案」梳理出12種情況,如戶口為新農村農業戶口且村內無宅基地的新豐市場承租戶如何安置,取得建房審批文件未蓋房的村民如何補償等情況,均作出回應。

如關於「新農村認定為應部分拆除後保留的老宅補償方式和安置辦法」的情況,《方案》規定,應按照宅基地上的住宅房屋補償、補助、獎勵方式確定補償內容。對於應批準建房還未批準的村民,《方案》規定,在本次棚改補償安置結束後,由兩村村委會根據各村賸餘安置房面積情況,結合應批未批村民家庭成員、戶籍情況及住房緊張等情況通過民主程序解決。

彭鑫告訴記者,新劉棚改項目是政府的重要民生工程,而拆遷、搬家對於村民來說,是人生大事,所以補償方案顯得尤為重要,「這個方案最終得到了村民的認可,除了我們工作人員上門服務外,另一個原因是《方案》本身比較科學合理。能讓村民們看得懂,而且感受到實惠。」

在新社區里,重逢老街坊

婁金芳家住的新樓地塊名字叫福山家園。新農村回遷安置地塊共有七個,每處地塊的名字都有一個「福」字。七個地塊分別是:福山家園,福海家園,福陽家園,福江家園,福星家園,福月家園,福地家園。孫青友說,密雲靠山靠水,是個有福氣的地方。

5月5日,密雲區穆家峪鎮,俯瞰福山家園全景。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5月5日,密雲區穆家峪鎮,俯瞰福山家園全景。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據穆家峪鎮政府介紹,新劉棚改項目建設面積約78萬平方米,歷經簽約、拆遷、安置房建設、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等主體工程和重要環節,已於今年4月底全部完工,具備回遷入住條件。安置房共設置8種戶型,各戶型功能空間方正舒適,採光充足,汙潔分區合理、動靜分區明確,居住品質良好。

孫青友在自家陽台上指著上方一個陽台給記者看,這戶人家是他們家的老街坊,從上世紀80年代起,他們就住得不遠,現在又同在一棟樓里,「每天早上下樓,都能在電梯間里能碰得著。我們年齡差不多,都習慣早起,也喜歡帶著小孩出門遛彎去路邊店買菜。」

5月5日,密雲區穆家峪鎮,福山家園,孫青友的女兒和外孫女在新房聊天。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5月5日,密雲區穆家峪鎮,福山家園,孫青友的女兒和外孫女在新房聊天。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5月5日,是村民們辦理回遷入住的第一天。他們為這一天等了四年多時間,只要在新農村劉林池棚戶區改造服務大廳里走完最終手續,就可以找工作人員領新房鑰匙了。在福江家園,王海龍和吳雙攀兩個年青人穿著紅馬甲,從上午十點一直等待領鑰匙的新住戶。

要辦理回遷入住手續,需要村民們帶著本人身份證原件及複印件、《回遷通知書》、《選房確認協議》原件及複印件到服務大廳里辦手續。大廳里有工作人員在辦公,幾個拚成的桌子就是一個工作區。根據桌面上字牌顯示,有物業區、供暖區、審核區等。在物業區,村民需要簽署《物業服務合約》,繳納物業費及生活垃圾清運消納費;繳納方式為刷卡(必須為借記卡)、微信或現金。

5月5日,密雲區穆家峪鎮,村民在新劉地區棚戶區改造服務大廳辦理交房手續。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5月5日,密雲區穆家峪鎮,村民在新劉地區棚戶區改造服務大廳辦理交房手續。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接著,村民去供暖區與供暖公司簽署《供暖合約》。最後,村民去審核區領取《住宅質量保證書》《房屋建築使用說明書》《房屋查驗移交單》。走完這些程序後,再去房屋所在小區,那裡有工作人員陪同房主驗房。

「開張了,開張了。」王海龍看到小區門口一家人簇擁著進來,他知道這是剛辦理完回遷入住手續的村民。

5月5日,密雲區穆家峪鎮,福江家園,工作人員在門口歡迎辦完手續的村民回家。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5月5日,密雲區穆家峪鎮,福江家園,工作人員在門口歡迎辦完手續的村民回家。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50來歲的王德君從上午十點開始排了一個小時的隊,履行完所有手續。他雙手接過了工作人員遞給他的新鑰匙。他的鄰居們圍著他舉起手機拍照,「老王,你高興不?」

王德君選了一處頂樓的房子。5月5日,他用新鑰匙打開新房的安全門,和家人站在陽台上,他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樓下的小廣場,那裡正聚集著一群熟悉的身影。昔日的老街坊們成為新鄰居,在談論新環境的變化和新生活的開啟。

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王子誠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