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請市民一起來找茬:按新版導則哪些應設廢物箱的地方沒設

2023年4月17日,上海,徐家彙街頭現新型“看圖投喂版”垃圾桶,該垃圾桶共有六個投放口,並配以詳細的圖示,市民可“看圖投喂”,做到垃圾分類準確合理。視覺中國 圖

優化道路廢物箱配置,優化社區垃圾分類“一小區一方案”,打造示範型可回收物中轉站,更新“滬尚回收”標識……上海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已近4年,今年將向“上海模式”2.0時代邁進。5月11日,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召開媒體通氣會,介紹今年的工作計劃,並回應相關熱點話題。

道路廢物箱導則發佈,邀請市民監督

針對部分區域道路廢物箱不足的問題,上海市綠化市容局表示,上海市道路廢物箱的設置點位優化調整已全面啟動,將科學合理配置廢物箱。

5月11日,最新版《上海市道路、公共廣場等廢物箱配置導則》發佈,按照與市民出行路徑相匹配、與人流密度相匹配、與精細化管理相匹配的原則,動態優化調整全市廢物箱配置數量。

根據導則,道路廢物箱應結合公交站點設置,原則上每座公交站點應設置1處;軌道交通站點出入口附近50米以內,明顯可見位置應設置廢物箱1處;人行橫道線(人行過街設施)出入口附近50米以內,以中環線以內(含)、外作為劃分區域,對照採用應設、宜設要求,設置廢物箱1處;公共廣場應按照每2000平方米設置1處;口袋公園、開放綠地宜按照每1500平方米設置1處;旅遊景區、商業中心、特色商業街區等根據人流量配置適宜數量的廢物箱。

各區將對廢物箱點位進行摸排優化,並向市民徵求意見。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生活垃圾管理處副處長李妙恬表示:“請廣大市民一起來找茬,幫我們看看,按照新版導則,有哪些市民身邊應該設置廢物箱的地方沒有設置,接下來也會由質監中心牽頭進行優化調整工作。”

上海市市容環境質量監測中心副主任陳波表示,通過此次優化調整,上海的廢物箱數量將會有所增長。

他介紹,道路廢物箱主要供行人投放隨身的小件垃圾,收集頻次少則一天兩三次,多則一天十幾次,基本能滿足道路垃圾投放需求。此外,上海近70%的廢物箱已完成投放口改造,可回收物箱的分類質量明顯改善。

沿街商戶的小包垃圾禁止投入道路廢物箱,上海將進一步落實沿街商戶垃圾上門收集工作,希望商戶給予配合。上海將提升道路保潔水平,並加大宣傳引導,希望市民遊客養成良好的垃圾投放習慣。

一小區一方案,隨機暗查垃圾分類實效

近期,上海社區垃圾混投有所回潮,小區不再進行垃圾分類了?

李妙恬表示,一些小區可能確實存在垃圾分類管理鬆散的情況,但從末端的物流數據來看,上海的可回收物、濕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這4類垃圾的收運水平和往年沒有相差很多,波動在5%以內,“各項垃圾收運保持在正常波動範圍內,說明整體的垃圾分類實效是可控的。”

接下來,上海將針對社區垃圾管理展開專項行動,排摸問題點位,形成問題清單庫,深入分析哪些環節存在問題,再進行整改。

此外,有居民反映了小區垃圾廂房異味瀰漫。李妙恬解釋,根據調研摸排,部分社區疏於管理,居民沒有定時定點投放,將小包垃圾丟在垃圾廂房外;垃圾從垃圾廂房到小區門口、再到被清運,物業與清運公司的中間銜接環節出現了問題。

對此,綠化市容部門已協調城管、房管部門進行排摸,跟蹤調查分析原因,重點點位進行專項整治,“垃圾分類工作一直按照‘一小區一方案’來推進,出現問題需要具體分析、具體應對。”李妙恬稱。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生活垃圾管理處處長齊玉梅表示,將繼續按照“五有”和“三規範一明顯”的測評標準,採用隨機暗查的方式,定期評估、定期通報,緊盯居住區和各類單位垃圾分類實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切實落實物業法定責任,推動全市各部門、各基層為市民參與垃圾分類提供良好的服務保障和行為環境,確保全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市民參與率、正確率、滿意度維持高位。

同時,以廣大市民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部門間協同聯動,優化“一小區一方案”,通過合理設置投放時段、按需配比投放容器、加強投放點環境衛生管理、有序安排駁運收運頻次等措施,改善投放環境。通過第三方測評、行業檢查、執法監督等手段,維護社區分類投放管理秩序。

優化可回收物體系

齊玉梅介紹,今年,上海將打造“五個一批”示範亮點,讓垃圾分類“關鍵小事”更好地融入日常。

一是推動一批老舊破損、功能不健全的生活垃圾房提標改造,打造一批標準化垃圾房。二是按照分類管理精細化、投放環境精緻化、科技賦能精良化、回收服務精製化、特色亮點精品化的“五精”標準,打造一批垃圾分類精品示範居住區。三是到2023年底,全市全面完成可回收物服務點、中轉站、集散場“滬尚回收”標識更新,率先建成一批“一區一品”示範型可回收物中轉站。四是在往年五角場下沉式廣場、上海動物園等場所可回收物精細化分類試點的基礎上,鼓勵各區結合區域風貌特色,總結推廣經驗,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精細化分類公共場所示範區域。五是整合全市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資源化利用設施等科普資源,融合運用3D雲瀏覽等技術,打造一批市民線上線下垃圾分類科普體驗線路。

齊玉梅介紹,上海生活垃圾已全量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2%,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2022年初上海規劃新增7座濕垃圾集中處理設施,其中4座已開工建設,進一步補強濕垃圾資源化處理能力。

今年,上海將繼續加強探索創新:一是推進深度資源化。開展濕垃圾有機質利用、沼渣高值化轉化等技術研究與應用。強化資源化利用產品推廣應用,通過對濕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的安全性、穩定性和累積效應進行監督評價,拓展濕垃圾資源化產品在灘塗土壤改良、林業、綠地等領域的推廣應用。以貫徹落實《上海市浦東新區固體廢物資源化再利用若干規定》為契機,先行先試,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技術或模式。

二是促進全程減量化。積極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理念。整合各方資源,進一步落實旅遊住宿業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餐飲服務業限制使用一次性餐具,快遞、電商等行業限制商品過度包裝、加大綠色包裝推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