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元買8套房」,鶴壁會是下一個鶴崗嗎

  澎湃特約評論員 朱昌俊

  又有一座「鶴字頭」的城市因為房價火了,這次不是鶴崗,而是河南小城鶴壁。近日,「10萬元買8套房」的消息,讓鶴壁衝上熱搜。相關報導顯示,一名網店經營者最初為尋找倉庫,先後在多個城市購入低價房產。在鶴壁,他曾買下八套房產,總計花費十萬元,最便宜的一套才1000元。

  安居客網站顯示,鶴壁全市房價均價為7832元/㎡、山城區均價為:1465元/㎡、鶴山區均價為7642元/㎡。(央廣網發 圖片來源於網絡截圖)

  這樣的消息一出,很多人幾乎是條件反射地想起此前因為房子「白菜價」而火遍全網的鶴崗。從多家媒體的報導來看,該個案的真實性似有疑問——河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不動產登記交易中心工作人員就回應稱,目前沒有查詢到有1000元房產交易的登記信息。不過,雖說此事的曝光是不是與刻意營銷有關還尚待觀察,但鶴壁當地存在一些超低價的房子,應該是事實。如有中介平台的數據顯示,鶴壁部分區域的二手房均價只有幾千元。這置於當前的三四線城市中,算得上是刷新大家的想像了。

  記者查詢了多家二手房交易網站,網站顯示二手房最低價格在3萬元-4萬元不等,這些價格較低的房源,大多位於鶴壁市山城區。(央廣網發 圖片來源於網絡截圖)

  但是,如果就此認為在鶴壁已遍地是幾千元一套的房子,則明顯是一種想當然。就連當事人也承認,「10萬元買8套房」算是特例,而其所購的低價房,也主要是用於做倉庫。並且,從中介平台的信息來看,這些房子多位於鶴壁的老城區,大多都是有二十來年歷史的「老破小」,甚至有的連房產證都沒有。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地新區房屋單價還是要六七千。因此,僅從「10萬元買8套房」的個案就將鶴壁與鶴崗劃等號,顯然是不準確的。

  比較起來,鶴壁與鶴崗,確實有一些共同點。比如,兩座城市的發展在相當長時間里都是與煤礦資源高度綁定;目前也都處於人口流失狀態。但是,區別同樣明顯。比如,相對於鶴崗已淪為資源枯竭型城市,近年來鶴壁通過發展其他新興產業,已經改變了「一煤獨大」的發展格局。除了產業結構差異,身處中原大地的鶴壁,交通區位乃至氣候條件,也比鶴崗好得多。比如,鶴壁到北京的高鐵時間,最快不到2小時。在這個意義上,鶴壁與鶴崗未必真能劃入同一類型城市。

  當然,大家議論鶴壁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鶴崗,不僅僅是說「低房價」,也還有一個隱含的推測:會不會因為房價低就給城市帶來更多改變?然而不得不說,鶴壁以及其他同樣有低價房的城市,恐怕更難成為第二個鶴崗了。

  實際上,當大家把注意力聚焦在鶴崗身上時,都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在鶴崗現象引發關注後,有媒體統計,全國至少有20個城市出現了幾萬元一套的「白菜價」房子,其中甚至還包括山東乳山的海景房。然而,除了鶴崗,其他城市罕有因為房價低而帶來真正可持續的變化——哪怕是關注度。就此來說,鶴崗又是幸運的,它不僅搶佔了正選優勢,也因相對的距離感,而被賦予了一層更厚的濾鏡,並由此獲得了流量的垂青。

  更不容忽視的一點是,較之於鶴崗開始聲名鵲起的2019年,過去幾年全國房價走勢及購房者的心理預期均已發生明顯變化。如從去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人發現,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已經破滅,哪怕是一線城市。在這種背景下,未來產業和人口基本面不佳的城市出現白菜價房產現象的概率實際是在上升的。圍觀者對此的反應,也自然會更趨向平淡。

  實事求是地說,如果真願意買幾萬元一套的房子,在如今不少三四五線城市的老城區,其實都是有機會的。可以說,未來出現超低房價的城市或會越來越多,但大家對擁有「白菜價」房子的城市,可能也會越來越失去新鮮感。

  其實,即便是鶴崗,大家也能夠發現,儘管輿論的聚焦帶來了一些房屋交易的活躍,但與此同時,諸如「第一批在鶴崗買房的人已經走了大半」,「3萬元房子,幾個月後2.2萬賣」的消息也開始多起來。更有中介直言,「網絡上的討論再火熱,真正來到鶴崗定居的年青人還是少數,十位買房者,可能只有一位下定決心來到鶴崗。」這或是「白菜價」房屋城市濾鏡背後,更完整的真相。

  經由鶴崗這個特殊案例,越來越多的人或也發現,真要在現實中找一座房子白菜價的「理想之城」沒那麼容易。畢竟,房價的高低終究只是人們選擇城市的因素之一,那些缺乏足夠產業支撐、就業機會的城市,即便是房價再低,也只能是極少數人的選擇。房價是城市綜合發展狀況的信號之一,白菜價房屋現象的增多,說明部分城市正面臨可持續發展的煩惱,這可能才是比熱搜新聞更值得關注的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