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超重10%不符合專業化形象?航空公司別“卷”錯方向

近日,海南航空客艙部發佈通知,對乘務員進行“關於專業化形象的篩查和管控提示”,其中明確對女性乘務員的體型、體重進行不同等級的管控。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該標準提出,海航女性乘務員標準體重計算公式為“身高(cm)-110=標準體重(kg)”,體重超過該數值即為超重。對於超重數值在5%以下的女乘務員,公司將以月度為週期進行體重監控;對於超重5%、未超過10%的女乘務員,將給予乘務員30天自我減重期,並以周為單位進行監控;而超重10%的女乘務員,則要“立即停飛減重”。

對這一規定出台的原因,相關文件內容表述稱,“專業化形像是重要的直觀的職業形象”“我們作為窗口單位,應是一道靚麗的名片”。

基於工作內容和場所的特殊性,航空公司對空乘人員的身體狀況有一定要求無可厚非。比如,在空中飛行時,空乘人員需要來回走動,為客戶提供服務。身材過胖,可能導致行動不便;過瘦則容易體力不足,難以完成開關艙門、幫助乘客放置行李等日常工作。然而,用上述標準體重計算公式要求女乘務員,並以“停飛”等方式懲罰“超重者”,真的科學嗎?

我們不妨來仔細算算:按上述規定,所謂的“超重者”真的很胖嗎?以身高165cm為例,海航給出的女乘務員標準體重為55kg。以此為基準,哪怕超重10%,其BMI(身體健康指數)也只有22.2。而按照國際通用標準,BMI正常值在20至25之間,超過25為超重,30以上則屬肥胖。可見,其體重基準是相對嚴苛的。就像前不久社會熱議的“女裝尺碼越來越小”現像一樣,也許有問題的不是大家的身材,而是標準本身。

對於這一標準體重值,海航出台的文件認為這“更為科學,視覺效果更好,也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標準。”簡單來說,就是前文所講的展現“專業化形象”。然而,航空公司這種一味迎合“以瘦為美”的審美觀念,將“專業形象”膚淺地理解為身材外貌管理的做法,恐怕是在自說自話,“卷”錯了方向。

從大多數網友的反應中不難發現,隨著性別平等理念的逐漸深入,大家會自覺地反對物化女性的觀念枷鎖,也不會對女性乘務員的外貌身材進行過度要求。相較於外在形象,人們更關注空乘人員的服務態度、水平,以及應急處理能力等方面。

不少網友明確指出:空乘人員要搬運行李、機內機械操作,哪樣不用體力?比起弱柳扶風的空姐,健康的空姐更能給人帶來安全感。我不需要她們多美多瘦,健康有活力、能做好本職工作就很棒。此外,還有人設身處地地為女性空乘人員著想,為了更方便和安全,不妨嚐試給她們提供平底鞋和褲裝等。

可見,就此次關於體重要求的通知而言,涉事航空公司和大眾之間,的確存在著某種明顯的認知錯位。航空公司要提升效益、做好服務,就應該更耐心地瞭解客戶真實的意見,跟上社會進步的方向,而不是“自以為是”地固守並不科學的落後標準,盲目地讓女性空乘人員“卷”體重。

要知道,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個公司的考評要求也會左右員工的“用力”方向。可以想像,當自己的體重事關“飯碗”時,女性乘務員只能被迫進行嚴格的身材管理,有時甚至不得不以過度節食的方式控製體重。這不僅在事實上構成了就業歧視,加劇了女性員工的身材焦慮,也可能帶來一系列管理隱患。比如,乘務員因減肥而營養不良、暈倒怎麼辦?若因過度減肥而長期處於“半饑餓”狀態,又怎能有精力體力為客戶提供好服務?

可見,海航以“形象”為由對女性空乘人員進行“體重管控”的做法,無疑是“卷”錯了方向。以此事為契機,多聽聽客戶的意見,儘量創造出更加女性友好的工作環境,才能贏得更多信任和尊重。

撰文/任冠青

編輯/黃帥

責任編輯: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