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車套路多,網約車司機莫被“殺豬盤”坑了 | 新京報快評

轉自:新京報評論

對針對網約車司機的“殺豬盤”,從相關平台到監管部門,是時候給出更有力規製了。

▲資料圖。圖/IC photo▲資料圖。圖/IC photo

文 | 楊末

最近,多地發佈網約車飽和預警,甚至有城市暫停受理網約車運輸證新增業務。但據《商界》消息,隨著大量新手網約車司機入行,對車輛的需求量也開始拉升,一場針對準司機們的“殺豬盤”,已開獵多時。有的司機租車卻被騙背貸;有的租賃到期,車輛的所有權該過戶的時候,租賃公司卻早已跑路……

“以租代購”模式,在網約車行業已存在很長時間。簡單說,就是網約車司機通過從汽車租賃公司租車入行,每個月只需繳納一定“租金”,達到約定年限後,便可取得車輛所有權。

相比自行購車,這種模式有著明顯優勢:首付少、辦理門檻低,且理論上,如果跑車收入達不到預期,只需繳納一定違約金就能退出。這對一些準網約車司機而言,因為大大降低了入行的前期成本和試錯成本,的確有著很大的誘惑。

但為了最大程度獲取收益,一些租賃公司卻把這本經念歪了,甚至衍生出專門的“套路租車”詐騙行為。這次《商界》在文章中所羅列的“殺豬盤”,之前就有過媒體公開報導。如一些大城市就曾出現以高薪招聘司機為誘餌、簽訂隱含“陷阱條款”的租車合同、刻意製造違約後強占押金而非法獲利的新型詐騙手法。

還有的租賃公司,雖然未必採取強製收回汽車的手段,但以高薪誘騙司機高價租車,然後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不公平的合同條款為他們“挖坑”,或是過戶時刁難司機的情況,卻並不少見。

顯然,這類違法或是打法律擦邊球的行為,都是瞄準新手希望以低成本加入網約車行業的心理實施的精準“收割”。在當前網約車司機數量進一步增加的大背景下,對這類“殺豬盤”,從相關平台到監管部門,是時候給出更有力規製了。

其實,這類帶有欺詐嫌疑的“套路租車”模式,並不隱秘。

目前在各大招聘網站上搜索“司機”職位仍可發現不少急招網約車司機的崗位,且大多都是許諾高薪,甚至承諾可傾斜派單。這些與實際情況明顯不符的許諾,背後其實不少就是“套路租車”公司拋出的誘餌。

從法律角度審視,這些誇大收入,變相推銷“租車”招聘,是否涉及虛假宣傳,就值得追問。更進一步,他們的車輛來源如何,是否處於抵押甚至二次抵押狀態?公司是否具備起碼的資質?對這些信息,招聘網站有必要進行前置性篩查。

網約車平台也應強化對註冊車輛來源的審核。這類租賃公司對網約車司機的誘惑之一,就是可以快速幫助司機通過審核註冊。但有的租賃公司在強製回收車輛不久便又繼續進行“二次”租賃、註冊,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違規操作嫌疑。如果平台沒有必要的審核,就很容易給一些欺詐行為鑽空子。

此外,還有專家建議,網約車平台可以聯合相關機構或部門發佈一些適用於網約車的“以租代購”標準合同,並推薦司機使用。這不失為網約車“準司機”們提供了法律保護,有必要盡快推行。

如果說,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部分網約車平台難免會疏於把關,那麼,監管部門強化對網約車租賃市場的規範,則應該成為硬性行動。

應該看到,該行業動輒涉及十多萬元的“交易”,且租賃期長,不確定性因素多,司機和租賃公司處於巨大的信息不對稱之下。如果沒有明確的行業準入門檻,將放大道德和法律風險,讓渾水摸魚者乘虛而入,成為很多家庭的“陷阱”。

當前,對於快速膨脹下的網約車行業背後的“以租代購”市場,有必要進行一次系統性的摸底和規範,對那些精心設計“殺豬盤”的“套路租車”公司,必須依法查處,從源頭上減少租賃市場的“坑”。

尤其是在更多人對網約車行業寄予就業希望的大背景下,事關社會民生,通過有效手段遏製“套路租車”風險的爆發,更見緊迫性。這也是促進靈活就業市場健康規範發展的應有之義。

撰稿 / 楊末(媒體人)

編輯 / 遲道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