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頭條】女子為傳承國家級非遺37歲考上大學,正備戰中考的兒子:媽媽是我的榜樣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2023年中考即將到來,河南南陽女子武翠亭的兒子正在緊張地備考,但武翠亭沒有辦法陪在兒子身邊,她有些歉意。因為她是中國戲曲學院大二的學生,自己也要準備期末考試,“只能讓老公多照顧照顧兒子了。”武翠亭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在劇團演出多年,是當地劇團小有名氣的“角兒”。作為國家級非遺“宛梆”劇種的一名演員,她覺得自己遇到了瓶頸,為了讓自己的表演技藝更上一層樓,2021年,37歲的她參加了高考,被中國戲曲學院錄取。

37歲的她參加高考被錄取

激勵一雙兒女

今年高考季,武翠亭兩年前“白天唱戲、晚上讀書備戰高考”的視頻突然在網上爆火,被網友稱讚:“有夢想,並且能在任何階段為之奮鬥,簡直太酷了!”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聯繫到她,今年39歲的她如今是中國戲曲學院大二的學生,她在晚自習的課間接受了記者的採訪,“最近很忙,在家鄉讀書的兒子即將參加中考,我也要緊張地複習,準備期末考試,陪伴不了兒子,心裡有點歉意。

對於媽媽無法陪伴自己參加中考的事情,武翠亭的兒子則笑著回應:“我一定會全力衝刺的,媽媽37歲的時候還在努力參加高考,這樣的勇氣很激勵我,所以我要向媽媽學習!

生活中的武翠亭生活中的武翠亭

說起自己參加高考的事情,武翠亭很是感慨,“那是2020年,當時我已在劇團工作多年,但是感覺在藝術上遇到了瓶頸,上台表演總有不能入戲的時候,就想要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開拓眼界。”於是她從當年年初開始備考,整整準備了一年,“先是參加省里一個專業方面的統考,在指定網站上傳展示基本功的視頻,通過了選拔之後才參加了高考。卷子是全國統考卷,和當年報考戲劇學院的高三考生是一樣的。”

武翠亭說,參加高考,對自己是很睏難的,“特別是文化課的學習,我初中畢業後就上了戲劇學校,文化基礎比較差,特別是數學,我學起來很費勁。所以那段時間,為了學習,我每天五點多起床,白天上班,下班後回家自習,持續到夜裡11點。每一天都在學習和演出中連軸轉,感覺一天24個小時完全不夠用。”就這樣,她堅持了整整一年,順利參加了高考,並且成功被中國戲曲學院錄取。

“拿到通知書的時候,我高興得睡不著覺,我女兒和兒子都說,媽媽真棒!為媽媽驕傲!”武翠亭說,自己被錄取以後,確實激勵了一雙兒女,“我高考那一年,女兒中考,我考上後,對女兒觸動很大,進入高中後的她學習的主動性明顯提高了。我兒子現在在讀初三,他整個初中階段學習成績都挺優秀的。”

武翠亭的錄取通知書武翠亭的錄取通知書

幾進幾齣“宛梆”劇團

從未放棄過戲劇夢

今年39歲的武翠亭,河南南陽人,“我從小就喜歡唱戲,但家裡條件不好,所以初中畢業後我就出去打工了。攢了一些錢後,我回到家鄉上了宛梆戲劇學校,之後順利進了劇團。當時劇團工資太低,維持了一段時間後,我不得不又出去打工賺錢了;過了幾年,經濟稍微寬裕後,我又回到劇團,可以說多年的唱戲生涯,我是幾進幾齣劇團!”

武翠亭告訴記者,在外漂泊的幾年,自己曾做過家政服務工,在電子廠當過流水線工人,“但心中的戲劇夢從未停止,手頭一旦寬裕,我就又回到劇團。”武翠亭所在的“宛梆”劇團,現在更名為宛梆藝術傳承保護中心。“由於‘宛梆’這個劇種比較小眾,‘宛梆’劇團比不上省級劇團或者國家級劇團,工資收入很低,很長一段時間,我拿到手只有1000多元,當時在劇團當演員,維持生計很難。”武翠亭告訴記者,好在2006年,“宛梆”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後在政府部門以及老一輩傳承人的全身心投入下,劇團得到了發展,“2015年到2019年是發展最好的幾年,每年演出總計達800多場次;2017年和2018年,‘宛梆’在梅蘭芳大劇院和清華大學演出,當時我也參演了,感覺挺驕傲的。”

武翠亭在演出“宛梆”劇目武翠亭在演出“宛梆”劇目

武翠亭告訴記者,隨著傳統文化熱,“宛梆”近些年吸引了不少年輕群體和國內戲迷。如今傳承中心的演出隊伍壯大到了100多人,還成立了兩個演出隊,比較忙的時候兩個演出隊分開演出,“我備考的那年,演出很多,我的工作很忙碌,但我仍然在堅持著,因為多年學戲的經曆讓我意識到,自己需要去更高的學府更為系統地學習戲劇,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宛梆’這門技藝。”

大學生活提高了眼界

畢業後繼續傳承好“宛梆”

進入中國戲曲學院後,武翠亭選擇的是崑曲表演專業,“全國地方戲劇超過400種,即便是中國戲曲學院這樣的高等學府也不可能涵括每個劇種,考慮到崑曲是戲曲之母,系統專業地學習崑曲,對‘宛梆’表演能力的提升也有好處,所以我選擇了這個專業。”

武翠亭在舞台上表演武翠亭在舞台上表演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讀大學後如何平衡學習和家庭呢?她告訴記者,自己能夠安心上學,多虧了家人的支持,“我的丈夫是自由職業者,他很支持我上大學去學習喜愛的戲曲,我女兒和兒子都在縣城的中學住校,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獨立,這讓我大為省心;我婆婆每週末都幫我給兩個孩子做飯,洗衣服,我真的要感謝他們,讓我沒有被家庭困住,能夠在北京好好讀書。”

武翠亭說,剛開始入學的時候,在學習上也遇到了困難,“崑曲的唱腔和技巧與‘宛梆’有很大不同,我需要從頭學起。”因此,武翠亭十分刻苦,經常下課後獨自反複練習,回看上課視頻,琢磨優秀的崑曲表演片段,“慢慢地找到了感覺,發現了兩種戲劇的相通之處,並且把自己在戲曲方面的功底發揮了出來。如今與兩年前相比,我在藝術表演、唱腔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上妝後的武翠亭

除了技藝上的提高,她認為,在大學最大的收穫是開闊了眼界,提升了認知,“來到這裏學習後,我接觸到了藝術境界更高的老師,他們的藝術魅力和思想修為都深深影響我。”也因為在大學里與年輕的同學們一起,她變得“潮”了起來,更多地接觸網絡,“我會把平時練習、表演的視頻發到短視頻平台,慢慢地吸引了一些粉絲,發現很多年輕人也喜歡‘宛梆’。”

對於未來,武翠亭充滿了期許,“畢業後,打算回到宛梆藝術傳承保護中心繼續追夢,努力做德藝雙馨的高水平演員,利用所學,更好地傳承‘宛梆’,讓地方戲劇真正地‘年輕’起來!”

紫牛新聞記者 |任國勇

編輯|張冰晶

剪輯|萬惠娟

主編|陳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