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86週年前夕 107歲川籍抗戰老兵陳海才“歸隊”

封面新聞記者 楊力 楊濤

“七七事變”86週年到來前夕,那位曾高喊“不當亡國奴”的21歲巴中小夥陳海才,走完了他長達一個多世紀的傳奇人生,在川人抗戰曆史上留下無法磨滅的一筆。

7月7日,據四川關愛抗戰老兵誌願者消息,6日清晨,抗戰老兵陳海才在巴中平昌老家安詳離世,享年107歲。一週前,在家人、誌願者及賓客的聲聲祝福中,陳海才端坐屋簷下,捋著斑白長鬚,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度過了熱鬧的生日。

很快,這位抗戰“活化石”離世的消息,在全國多個誌願者微信群,掀起波瀾。“陳老講抗戰事蹟的餘音,還迴蕩在耳畔。”回到成都的誌願者小陳,在確認他辭世的消息後,震驚、遺憾、釋然等情緒交織在一起,“一週前還在一起慶生,還邀約他天涼了來成都見戰友,沒想到這次見面就是永別了。”

但他和戰友們的故事,已經刻在川人抗戰的曆史中,被更多人所熟知。1937年,在七七事變不久,時年21歲的陳海才從巴中平昌來到成都,站在老南門一帶的街頭,他聽到敲鑼打鼓的聲音,也看到有母親揮淚送娃當兵……在送別中,陳海才跟隨川軍47軍的步伐,穿著草鞋、打著綁腿,一路經新都、漢中等地,又翻越秦嶺,從寶雞坐上了“罐罐車”前往山西,投身抗戰。

他記得很清楚,就在部隊剛駐紮不久,八路軍長官劉伯承曾來探望他們。“我們駐紮在女媧廟。”陳海才生前接受採訪時說,隔著老遠,他看到穿著灰色大衣的劉伯承,跟戰士們揮手示意,然後跟他們師長在屋裡聊了大半天。

1938年農曆新年,劉伯承還來看望過他們,一起吃了大鍋菜,給他們講了遊擊戰術,關係十分融洽。

再後來,陳海才跟隨部隊在山西黎城縣東陽關,親曆了曆史上有名的東陽關血戰。

在掩護戰友撤離中,他所在隊伍負責殿後,“我是班長,原本有15人,打完東陽關後,只剩3個了。”每每提及戰友犧牲,這位日暮滄桑的老人,還是會眼眶濕潤。

“陳老來過成都很多次,幾乎每次都要去看看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緬懷犧牲戰友。我們也多次通過老人的口述,記錄下他和戰友們的抗戰事蹟。”一位曾專訪過陳海才的媒體人回憶,陳老曾這樣總結自己的一生,年輕時為了不做亡國奴而參軍抗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守護平安做過人民警察,晚年時回到老家平昌,五世同堂,兒孫繞膝,“他說自己這輩子很幸運,沒有所求,也沒有任何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