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夜間文娛蓬勃發展 釋放消費新潛力

新華社重慶7月14日電 題:中國夜間文娛蓬勃發展 釋放消費新潛力

新華社記者李曉婷、齊健、吳燕霞

夜幕降臨,重慶市渝中區仁愛荒野劇場「穿」上光影的衣裳,一場沉浸式戶外戲劇《魔音派對》正在上演。酷愛戲劇演出的「00後」藝術專業大學生鄧玉蓮既作為觀眾,同樣也是戲劇中的一環。

「不夜重慶生活節」活動現場。 新華社記者 楊仕彥 攝

仁愛荒野劇場所在地原為仁愛堂舊址,百年前曾是法國天主教會修建的教堂、醫院、教會學校和附屬建築的統稱。這裏可俯瞰長江、遠眺南山,如今已成為重慶一處新晉打卡地,沉浸式戲劇、音樂節等新業態吸引著無數年輕消費者。

「這場劇講述了親子、朋友間的人際關係與社會故事。觀眾不只坐在台下欣賞,還能跟隨演員腳步來探索故事,我們彷彿真的在參加一場‘神秘派對’。」鄧玉蓮說。

《魔音派對》藝術總監陳一中介紹,仁愛堂舊址有遺存下來的地下室、鍾樓等建築,戲劇採用空間敘事的方式,利用建築空間傳播能量,為觀眾帶來沉浸體驗。舞台的燈光設計與場景設置,光影與荒景相搭配,把觀眾帶入到故事裡面去,層層遞進地來打造觀眾的沉浸感。

「2023全國暑期消費季暨不夜重慶生活節」啟動儀式現場。 新華社記者 楊仕彥 攝

正值盛夏,各地夜間新場景、新業態、新風尚層出不窮,多樣豐富的夜生活給市民們帶來了更多樂趣。

素有「不夜城」之稱的重慶,僅渝中區就擁有夜間消費重點項目近30個,經營面積205萬平方米,商家數量約5000個,帶動就業人數11000餘人,呈現出蓬勃強勁的夜間消費活力。

夜間文娛活動的蓬勃發展,推動藝術表演、街頭市集、體育運動等活動選擇在夜間開啟。中國多個城市通過打造大型實景劇本殺、密室逃脫等娛樂業態,讓「夜經濟」呈現更年輕時尚的面貌。

隨著居民消費水平和需求逐漸升級,中國夜間消費近年來不斷創新模式,釋放出新的動能。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夜間經濟市場發展規模約為42.4萬億元,較上年增加6萬億元,同比增長16.7%。

2022年10月5日,遊客在貴陽市南明區青雲市集選購商品。 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閃爍的霓虹燈牌點亮了街巷的夜空,老廠房改造而成的貴州省貴陽市青雲市集中,餐飲、娛樂、文創三種業態交織融合,這裏成為夜間極具煙火氣的綜合街區。

青雲市集招商運營總監張鳳蘭說,城市在發展,消費場景在改變,打造市集的初衷是「給貴陽人一個表達在地文化、展示多彩貴州的地方」。項目2021年12月11日開業以來,日均人流量迅速攀升至3萬人次,今年「五一」假期首日接待遊客突破8萬人次。

圖書館、實體書店等文化機構,也在構建中國城市「夜文化」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青雲路步行街的一家夜間圖書館安靜的氛圍和市集上熙攘的人流形成了鮮明對比。

館長方靜是土生土長的貴陽人。「我希望給年青人除了酒吧、夜店之外,多一個選擇。」方靜說,熟悉的客人多了,不乏聊得來或者捐書的人,漸漸地圖書館有了「一日館長」。

「這裏已經成了喧鬧夜市里的一方‘靜土’。」方靜說。

貴陽南明城市運營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李淼說,青雲路步行街通過城市更新項目的實施和活動策展,引入更多大型娛樂和文創業態,旨在為市民提供更具特色的生活、文化體驗,培養更多的「城市主理人」品牌。(參與采寫:石若榆)

(本文來自於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