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玩令“道高一尺”孩子們“魔高一丈”

近日,一條多數未成年人希望屏蔽的消息登上熱搜,那就是“暑假未成年人只能週五、週六、週日打遊戲”。每逢暑期,家長們最頭疼的莫過於孩子玩遊戲到底怎麼管?這個困擾很多父母的問題有了省心省力的解決方法,各家遊戲公司出手了。騰訊、網易、米哈遊等集體發佈暑假未成年人限玩通知,未成年用戶7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的每週五、週六、週日20時-21時之間,限玩遊戲1小時,其餘均為禁玩時段。

“暑期限玩令”執行20天以來效果如何?7月20日,山西晚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能不能“限”得住?

限玩通知明確,7月、8月,未成年人只能在週五、週六、週日的20時-21時登錄遊戲,時間一到就會被強製下線。據此推算,長達兩個月的暑假,未成年人能夠玩遊戲的時間為26個小時。同時,騰訊遊戲針對“冒用他人賬號”等問題採取了相應措施:率先加碼採用人臉識別驗證進行攔截,運用AI機器學習等技術手段判定疑似未成年賬號,拒絕或未通過驗證的用戶將被納入防沉迷監管。

這並不是遊戲廠商第一次對未成年人發佈“限玩令”,2021年8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發佈《國家新聞出版署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其中要求限制網絡遊戲企業對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的時間。此後,騰訊、網易等遊戲公司接連出台“限玩令”,意在響應國家號召,引導未成年人合理安排遊戲時間,防止沉迷。

7月20日,初二學生小王的一天是在遊戲中開始的。

父母8時去上班,家裡就是他的天下。他10時起床,一隻手在屏幕上點點戳戳,忙著登錄遊戲和隊友們會合,然後刷牙、喝水,從蒸鍋裡拿出早飯,這一套流程早已十分熟練。一聽到熟悉的背景音樂響起,他立刻扔下勺子,兩手捧著手機投入“戰鬥”,一低頭就是兩個小時。午睡後去上輔導班,回到家是19時,開門、扔下書包、癱倒在沙發上,然後立刻拿出手機,一邊喊著“開黑、開黑(一起打遊戲的意思)”,一邊眼睛緊盯著屏幕,嚴陣以待。開車接小王回來的爸爸緊跟著進門,皺眉不滿:“天天就是玩遊戲,別玩了!”小王嘴上回應著“就這一把,很快!”這一把結束又是一個小時過去了。

“限玩令”之下,小王怎麼不受限呢?

“限玩令”只能限制“未成年人”,但小王借用了同學的賬號,用的是家長的身份信息,巧妙地避開了對未成年人的限制。

不只小王有這樣的應對辦法,山西晚報記者在採訪時瞭解到,不少同學會選擇用家長的身份證註冊,家長管理嚴格的則選擇借用同學的賬號,一款遊戲在一個班級中經常是幾個同學之間流通有幾個遊戲賬號。這些遊戲賬號的來源可能是幾個同學共同花錢購買的成年人身份信息,或是有條件的同學借用家中長輩的信息註冊。“除非收手機,只要想玩,總能有玩的辦法,現在小孩的聰明勁兒都用在玩遊戲上了,這些都難不倒他們。”小王的父母說。儘管有“限玩令”的限制,孩子還是該怎麼玩就怎麼玩,這讓小王的父母十分頭疼。

除此之外,限玩令似乎只能限制對某一款遊戲的沉迷,而不能做到整體的行為約束。小王從幼兒園就開始玩遊戲,會自己戳手機屏幕的時候,就可以通過愛奇藝等軟件看動畫片小視頻,玩一些簡單的類似消消樂的小遊戲。玩到現在,遊戲的種類更是不受限,市面上熱門的幾款遊戲,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原神等他都非常熟悉,限玩令的推出對他網癮的改善效果甚微,一款遊戲強製下線了就換另一款,就算所有的遊戲賬號都被限制他也滿不在乎,還有不受限的單機或網頁遊戲。正如他所說:“只要能上網,總有遊戲可以玩。”

“限”了遊戲其他限不限?

按照“限玩令”的規定,未成年人按照遊戲日曆,假期能玩26個小時。但是在採訪中,山西晚報記者發現,即使嚴格按照這一規定“限玩”,孩子們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依然不少。

對於年齡較小的未成年人來說,“限玩令”具有行為和精神層面上的雙重約束。太原一名小學二年級學生的家長陳女士開玩笑說道:“年齡小好糊弄,他以為到了時間就要放下遊戲,否則就要犯法了。”家長也能趁機借助“限玩令”,更好地進行家庭教育。

而對於年齡稍大的孩子來說,“限玩令”就沒那麼管用了。太原市民張先生的兒子今年上初一,為了限制孩子玩遊戲,他專門購買了可以管理兒童上網的路由器。平日遊戲限玩,以為孩子就此可以放下手機,沒想到一看每天的上網時間還是十來個小時。“我在APP上看了才知道,除了和同學們發信息聊天之外,絕大部分時間都被他用來刷抖音了。”張先生說,此前總擔心孩子玩手機打遊戲,沒想到孩子們早就“轉戰”短視頻平台了。十幾秒的短視頻,隨手一滑,孩子一看就是一個多小時。

《2022中國遊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進展報告》就曾發佈,在“限玩令”落實後,未成年人的娛樂行為從遊戲向其他活動轉移,根據用戶調研,當前仍具備遊戲習慣的未成年人在遊戲受限後,往往會將時間投入到短視頻與網絡視頻。報告顯示,“限玩”之後,原本打遊戲的時間,65%的孩子選擇了看短視頻。張先生也認為,只限制遊戲時長並不能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相比遊戲,我覺得短視頻危害程度更大,看多了還容易注意力下降。”

放下手機如何規劃時間?

“除了政策指導、法律規製外,要想真正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還需要家長和學校的共同重視和努力,家長要盡到監護職責,控製未成年人上網時間和權限,可以和孩子共同製定家庭上網公約,並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有效陪伴。”太原市第二實驗小學老師郭彤認為,“家庭是網絡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孩子自由使用網絡的時間主要是在家裡。未成年人的保護,是個社會治理問題,不只是一個技術問題,如果我們只著眼於技術問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技術是基礎,但是教育才是關鍵。”

此外,學校和家長也要聯動,同時加強對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的教育,引導青少年合理分配時間;政府、學校、社會公益組織要加大投入力度,提供優質公共資源,讓孩子擁抱大自然,提升審美,開闊眼界。

除了必要的監督之外,郭彤也提醒,一部分孩子從過去每天接觸網遊的狀態中抽身出來,過渡階段可能會產生心理和行為上的不適,需要家長做好相應的開導與預防。

採訪過程中,也有不少家長說,孩子沉迷遊戲並不是現在最大的痛點,面對這麼長的假期,要如何給自己做好規劃,做到勞逸結合,才是他們所擔憂的。郭彤建議,家長不妨把放下手機的時間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決定該如何安排時間。孩子們可以把學習、閱讀、鍛鍊、勞動和興趣愛好都考慮到,做一個內容豐富、全面發展的暑假規劃,而家長則可以從旁協助。“家長不妨在假期里多和孩子溝通,多聽孩子講講他的事情,多和孩子玩玩親子遊戲,多和孩子走走祖國的大好河山。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多聽孩子說,少發表自己的意見,多跟孩子分享你的感受,也可以多分享分享家長自己的趣事,能比較快地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融洽親子關係。”郭彤這樣說道。

山西晚報記者 楊晶 實習生 楊熠輝

(責編:馬雲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