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瑪格特·羅比和賴恩·高斯林:拍《芭比》是迎難而上

電影《芭比》於7月21日上映,在較少的排片下至截稿前票房已經突破3000萬,還獲得豆瓣8.8分的高口碑。該片由奧斯卡提名編劇、導演格蕾塔·葛韋格(代表作《小婦人》《布特小姐》)執導,奧斯卡提名演員瑪格特·羅比(代表作《爆炸新聞》《我,花樣女王》)和賴恩·高斯林(代表作《愛樂之城》《半個尼爾遜》)領銜出演主角芭比和肯。芭比和肯在真實世界遇到了各種困難和危險,不僅要躲避追捕,還要適應真實世界的規則和習慣。同時,他們也在這個過程中收穫了友情、愛情和成長,最終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和意義。新京報記者專訪影片《芭比》主創,由他們揭秘《芭比》拍攝背後的故事。

電影海報電影海報

導演格蕾塔·葛韋格的童年是在芭比娃娃的陪伴下度過的,那個時候,她總是期待著鄰居家的小孩厭倦了她們的芭比娃娃,這樣對方就可以把不要的芭比娃娃丟給她,這就是她認定的芭比對她的意義,「它代表著一種非常生動、直觀的記憶和想法」。直到製片人瑪格特·羅比找到葛韋格稱想將芭比娃娃的故事拍成一部電影。作為羅比的忠實粉絲,在交談後她們彼此意識到對方對電影的想法,於是決定共同開啟電影《芭比》這個項目。「羅比有著我們眼中典型的芭比形象,正如她在影片中所說,‘知道當你想到芭比的時候,我就是每個人都會想到的芭比’,你能想到的你所見過最美麗、最開朗、最友好的金髮女士就是羅比。但我最想做的事情是讓她變得有趣,有趣得離譜,她將與你共度電影旅程,讓你更好地代入電影視角,因為她總是能讓你感覺接地氣、有親和力,而且她非常感性,即使是在極其緊張和搞笑的時刻,你也永遠不會覺得她失去了人性特質。」

拍攝《芭比》的意義,從頭到尾葛韋格都非常清楚,她知道這部電影將引起觀眾的思考和對一些社會議題的探討:「作為人類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認為芭比是一個很好的載體,也是一個很好的角色,可以用來探索‘生而為人’的議題。在芭比樂園,每一天都是完美的,芭比就是理想的代表。但影片中的芭比最終也擁抱了生活中的不完美和混亂,這可以幫助這些女孩更好地生活。」

導演認為芭比是一個很好的載體,用來探索「生而為人」的主題。

對話「芭比」和「肯」

導演格蕾塔·葛韋格具有芭比的能量

新京報:為什麼想將芭比娃娃製作為一部電影?

瑪格特·羅比:對人們來說,芭比娃娃往往能夠觸動他們的懷舊情懷,將芭比娃娃的故事製作成電影無疑是個絕佳的機會,尤其若是能以出其不意的方式靈活巧妙地處理這個故事,這部電影就能達到特別的成就。在製作電影前,我們覺得這個機會好到讓人驚歎。雖然說拍攝電影的挑戰、難度都很大,因為觀眾對芭比娃娃可能存在先入為主的想法和感覺,這種想法對我們來說可能好也可能壞,這是一個巨大挑戰,我們一定要做到迎難而上。

新京報:這次與格蕾塔·葛韋格合作,她給了你們哪些幫助?

瑪格特·羅比:葛韋格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導演和編劇,也是一位非常棒的導演,她的作品將定義當前時代的電影製作。令人特別驚訝的一點是,她在老派電影製作和對數百年電影發展的理解和熱情間架起了一座橋樑,她也以現代視角來看待人類生活於當前世界的問題。葛韋格擁有一種超級力量,她將這種力量注入到了片場的氛圍當中,而這與我們希望中的芭比樂園十分一致——明亮、快樂和支持他人。葛韋格是最快樂、最可愛、最支持我們的導演,而且她也非常有才華。她真的有芭比般的能量。

芭比樂園里非常快樂。

賴恩·高斯林:葛韋格非常了不起,她善於鼓舞人心、很包容、作品傑出,她會鼓勵她周圍的每個人嘗試巨大改變,而不是將喜劇與正劇區分開來限制我們的發展。

新京報:飾演肯的是賴恩·高斯林,他身上有哪些特質吸引了你?

瑪格特·羅比:大家可能認為有幾十個演員都可以扮演肯,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高斯林符合所有要求,我們的選擇一直是他,他是一名出色的演員,他可以演各種各樣的電影,浪漫的、喜劇的。當然,他長得也很像肯,也非常帥氣。

新京報:為什麼選擇飾演肯這個角色,《芭比》劇本對你的吸引在哪裡?

賴恩·高斯林:這個劇本讓我想起了我成長過程中喜歡的一切。但不知何故,我仍然對它感到非常陌生,好像從未見過。這個故事既有趣又悲傷、既簡單又深刻。可以說劇本包羅萬象,我一定要選擇。而我所扮演的肯,他的存在只是為了襯托芭比的偉大,影片中甚至有一句台詞說「他只存在於芭比的目光中」,他沒有自己的身份,所以他始終陷於存在主義的地獄,一旦他被賦予了一項使命,那就是「海灘」,他並不確定這份工作的具體內容到底是什麼,但他也想做好這份工作。

賴恩·高斯林飾演肯。

新京報:你如何構想電影里炫目無比的芭比樂園,這個樂園有什麼特質?

瑪格特·羅比:芭比樂園很簡單:有一輛車、一座房子、一個肯,這就是在芭比樂園的樂趣。在現實世界中,男人掌管著一切,而芭比樂園卻是現實世界的反面,女性(也就是芭比們)掌管一切。另外,所有的芭比都擁有芭比夢幻屋,早上醒來時她們會互相揮手,她們可以完全看見彼此。因為芭比夢幻屋沒有牆壁,她們喜歡這樣,一點兒都不尷尬,就像人類意識到需要穿衣服之前的伊甸園那樣,這就是在芭比樂園中醒來的感覺。當然,芭比還是要穿衣服的,而且她們隨時都要以光彩照人的形象出現(笑)。

每天清晨芭比們互相打招呼。

新京報:片中你的很多造型非常驚豔,高度還原了芭比,這是如何設計出來的?會怎麼給芭比換衣服呢?

瑪格特·羅比:穿衣是芭比完美一天的一部分,芭比早上在床上醒來,向隔壁的芭比揮手、刷牙、洗澡,接著在魔法衣櫃里挑選今天要穿的衣服。她打開櫃門,看一看、轉一轉,然後‘咻’的一聲衣服就穿在了她的身上。她轉身離開後,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就會出現在衣櫃里。這時,芭比的心態是,她擁有無盡的配飾,比如超大的塑料項鏈和耳環,但她的帽子從來不是為了防曬,而只是作為配飾出現,包、鞋子以及所有的配飾均是如此,這太有趣了。電影里,你仔細看會注意到隨時間而演變的,長達幾十年的芭比時尚。例如,我所扮演的芭比最開始是受製於人的、是保守安全的,所以她的服裝也很克製,線條簡潔,有很多結構和強烈的色彩;但隨著她在影片中的成長,她的衣著也開始發生變化,各方面都變得更加柔軟。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編輯 吳龍珍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