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受害人》穎兒:在眼冒金星時,我更靠近了米芒一點|角色

由周迅、劉奕君、林允主演的《不完美受害人》正在愛奇藝熱播。該劇由一起第三方匿名報警的案件展開,穎兒在劇中飾演長期處在家暴中的米芒。隨著周迅飾演的律師林闞的出現,米芒也一點點覺醒,開始了自己的反抗之路。日前,穎兒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表示,米芒這個人物有自己的成長軌跡,從不知道該怎麼辦,到慢慢知道了自己追尋的是什麼,而自己和米芒的相似點是,都是母親,當了母親就會知道什麼叫「為母則剛」。「但對於自己的人生我應該會比米芒更主動一些,珍惜手中的機會。」

穎兒在劇中飾演長期處在家暴中的米芒。 劇方供圖穎兒在劇中飾演長期處在家暴中的米芒。 劇方供圖

說出女性最模糊、最晦澀的「難」

《不完美受害人》中,律師林闞(周迅飾)接受嫌疑人成功(劉奕君飾)委託,憑藉出色的職業素養和前置調查,推翻受害人趙尋(林允飾)的刑事指控,但客觀事實與個人情感立場產生的衝突令林闞面臨前所未有的職業倫理挑戰。穎兒表示,近年來影視劇對「女性題材」的關注增加了,可以在電視劇上看到女醫生、女律師、女將軍,也包括女演員,「這當然是一個好的變化,只是我覺得,女性題材應該不只包括‘大女主’‘女強人’,還有許多平凡普通的女性故事值得述說,我們應該真正從女性的角度出發,說出我們最模糊、最晦澀的‘難’。」

在穎兒看來,《不完美受害人》中,忍受丈夫屢次出軌的辛路、被權勢滔天的上司侵犯卻難以發聲的趙尋,還有為了孩子屢次承受家暴的米芒,都體現出了很多女性現實生活中的「難」,「這部劇把人性的多元複雜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不畏懼、不避諱,直指家暴、性侵等現象的背後本質,其實是強者對弱者的權力傾軋,並且鼓勵我們不要屈從強權,而是勇敢地發出自己的聲音,這也是這部劇特別難得,也特別讓我感動的地方。」

很心疼米芒也很欣賞她

劇中,米芒明確表達了,她從來沒有愛過丈夫包力,她從始至終愛的都是自己的男友尹聲。一開始她對包力是員工對老闆的服從,被侵犯之後又出於害怕包力、畏懼流言、對不起尹聲等多種複雜情緒的裹挾,在極度迷茫中選擇答應包力的求婚,以為這樣就可以抹平一切了,甚至會反復合理化自己的選擇,比如跟包力在一起就不用為生活發愁等等,但沒想到暴力的開始往往伴隨著暴力的延續。之後因為連生兩個女兒,被包力持續家暴,米芒處於一個想擺脫但擺脫不掉的狀態,從而一直維繫著婚姻生活,在穎兒看來,這種不平等的關係註定會導致悲劇的發生,「米芒和丈夫之間的關係是不健康的。」

劇照。 劇方供圖劇照。 劇方供圖

穎兒坦言,米芒雖然迷茫,但是她應該一直有自救的想法在,只是遇到了林闞有瞭解救自己的機會。米芒吸引穎兒的點也恰恰在於,她在每個階段都非常真實而具體,「我也相信當下有許多女性或許正在遭受米芒的痛苦,這個角色告訴我們,看似‘不完美受害人’的自由選擇其實是不自由的、是出於壓迫的,我們不需要苛責她們。米芒從迷茫、畏懼到敢於行動的這個轉變過程也很精彩,不是每個人都有從泥濘里爬出來的勇氣,我很心疼她也很欣賞她。」

被家暴的狀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現

演繹米芒,對於穎兒而言壓力很大。穎兒表示,米芒的經歷非常慘痛、情緒也非常複雜,對自己來說是一個很具備挑戰性的現實題材角色。為了更沉浸在米芒的情緒里,她在現場從早到晚都不跟別人說話,也不跟他們聊天,「因為我只要一旦去跟人聊天,就很容易從角色里跳出來,我覺得在現場沉浸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米芒是一個被家暴虐待多年的女性。 劇方供圖米芒是一個被家暴虐待多年的女性。 劇方供圖

穎兒坦言,米芒畢竟是一個被家暴虐待多年的女性,她的狀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現的,自己就搜索了大量家暴相關的真實照片、影片,以及新聞案例來做功課,儘可能在外形上就靠近米芒這個角色。劇中,米芒的穿著不僅普通,看上去也是破破爛爛的。試裝階段,導演和穎兒都覺得米芒的衣服有些還是有點「洋氣」了,穎兒就去漁村買了10來塊、20塊錢一件的衣服,還有絲襪、網鞋,增加米芒與社會隔離的侷促感。再就是受傷妝,幾乎每次化妝她都要3個小時以上,鼻子、眼睛、手、胳膊、腿上的受傷痕跡要儘可能還原受害者的傷情,還有不同哭戲之後的淚痕。米芒在山裡待過,所以要在臉上噴上模擬曬斑。米芒在這個家裡是邊緣人,所以手上的創可貼、紗布邊緣要留下幹活後發黑的痕跡。但米芒的擰巴又不允許她被別人看見自己的傷,穎兒就特意買了能把脖子、手臂遮住的衣服,這些都是準備角色的過程。

米芒的擰巴不允許她被別人看見自己的傷。 劇方供圖米芒的擰巴不允許她被別人看見自己的傷。 劇方供圖

此外,因為要演出家暴真實的痛感,穎兒會在腰上掛石頭,用負重模擬腰部受傷的疼痛感,這樣身體的傾斜度會更靠近被毆打腰部之後的姿態;還有米芒被扯頭髮家暴之後,整個人都是無力、顫抖的,穎兒會在開拍之前劇烈運動,比如繞著操場跑、一跑就是10圈,做高抬腿讓腿疼到顫抖,模擬米芒被暴打之後的虛脫感。「拍完以後,我從化妝車上走下來幾乎都走不動,靠工作人員幫忙扶著回去。再就是激烈衝突的毆打戲,我基本都要求來真的,比如搧耳光,我自己扇下不去手,就讓朋友扇了五六個,還讓人打我的背,還有被包力勒脖子,我也是真的讓他勒,勒到幾乎喘不過來氣。在眼冒金星的時候,我想我更靠近了米芒一點。」

對話:

新京報:劇中印象最深的一場戲是什麼?

穎兒: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激情殺人」那場戲,為了這場戲我還專門去菜市場看攤販殺魚,學習如何用刀。開拍前我專門提前到現場做運動,把自己累到脫力,之後完全沉浸在米芒的狀態里,整整哭了一個半小時,把自己逼近米芒當時瀕臨崩潰的絕望狀態。一直到拍攝結束,我都哭得停不下來,走不出米芒當時的情緒。

新京報:劇中你和周迅有不少對手戲,合作起來有什麼特別的火花?

穎兒:跟迅姐合作之後,你會發現為什麼她演戲這麼好。因為她在現場從來不跟人聊天,她也不跟導演聊,她會站在遠處去觀察,從那個視角觀察現場。她飾演的是律師,她會從律師的角度去觀察,去看每個角色,比如米芒是如何遭受這些侵害的,在現場很沉浸。她一旦進組,就進入了角色里,整部戲期間她整個人都是在這個角色里,在現場不跟人聊天,她都在角色里。我就會感覺,哇,原來是這樣,我也從迅姐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新京報:對於劇名「不完美受害人」你是如何理解的?

穎兒:我覺得這個劇名很好,非常貼合劇情,有很多受害人受害、反抗的經歷是複雜的,比如趙尋遭遇了老闆長期的PUA、被侵犯之後也不敢第一時間報警,再比如米芒連被家暴的證據都不懂得收集、生死關頭激烈狀態下差點過失殺人,如果拿起放大鏡去看她們的一舉一動,她們都不是完美的,放在網絡上也許會有各種被攻擊的方向,但「不完美」就能證明她們不是「受害人」了嗎?我們這部劇就是要反擊這樣的輿論生態,也是第一次深度釐清各種受害案件中可能會發生的種種情況,告訴我們真正該爭取的是發聲的自由,向不公說「不」!

新京報:如果讓你給像劇中米芒或者趙尋一樣的女生一些建議,你會怎麼建議?

穎兒:我想對你們說:「不要怕、不要屈服,沉默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加害者更加得意,我們要站出來勇敢地發聲,用行為說‘不’同時也不要忘了尋求法律及相關組織的幫助,真相總會大白。」

新京報:有沒有未來很想嘗試的角色類型?

穎兒:我想嘗試的角色類型還挺多的,比如跟米芒一樣具備現實底色的小人物,或者充滿矛盾複雜、既可憐又可恨的反派人物,總之不想給自己設限吧。

新京報首席記者 劉瑋

編輯 徐美琳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