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溝東王平村:現在恢復村民們的信心更重要

相比20多天前,65歲的北京市門頭溝區東王平村黨支部書記王樹清,仍堅持每天工作近20個小時,但她眼圈明顯更黑了,原本紅潤的臉變得膚色暗沉。8月28日,東王平村天氣晴好,她仍穿著長袖夾克,踩著一雙過膝的膠靴,天天走東串西,山村里早晚溫差大,王樹清沒空換衣服。

今年7月31日,地處溝壑里的東王平村,被一場山洪衝毀了村里主路和大多房屋。8月3日記者第一次探訪該村看到,街巷里淤泥能達半米厚,掩埋著汽車、樹枝、傢俱的殘骸,空氣中瀰漫腥臭味。8月底,記者再去探村,路上的雜物、淤泥已經被清理乾淨了。河東邊的幾十戶人家,有了水和電,恢復了平常生活。

當時洪水下山,王樹清和村幹部冒著危險將全村200多位老人轉移完畢。在此後一個月時間里,她和鄉親們把路上的垃圾一點點收拾乾淨,讓村莊有了起色,但一些人家房屋殘破,短時間內難以恢復。王樹清正忙著聯繫政府部門解決問題,也特別注意安撫村民情緒,「現在,恢復村民們的信心更重要,人有了信心,才有重建家園的精氣神。」

8月25日,王平鎮東王平村,村支書王樹清走在村里。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8月25日,王平鎮東王平村,村支書王樹清走在村里。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山村在洪水中平安渡劫

八月底的東王平村,街道不見了厚厚的淤泥,安靜空曠。王樹清穿著膠靴,走在石板路上發出清脆的聲響。有村民從門裡探頭問她什麼時候來鏟車,王樹清的回覆乾脆俐落:最晚不會超過三天。

8月25日,王平鎮東王平村,村民講述當時的水位。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8月25日,王平鎮東王平村,村民講述當時的水位。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56歲的王樹勇,常穿著一身藍色施工製服,用手比劃牆上一道洪水留下的黃色痕跡,「這道線,有一米五高,是洪水留下來的。」他這個月幾乎天天在家收拾屋子,家裡的地板磚被洗得能倒映出人影,他還不放心,又噴上消毒液,擦拭了幾遍。他說,家裡有80歲的母親,需要格外做好衛生消毒。

王樹勇家是在村里一處高地上,洪水最高時達到一米半高,而東王平村的很多人家處於溝邊平地上,有房屋整個一樓都灌進去了洪水。村里人再講述起洪水脫險經歷,已不像八月初那樣激動,言語間平靜了不少。80歲的劉豔琴說,村里無人傷亡的結果,得感謝王樹清。

8月25日,王平鎮東王平村,村民拍攝的洪水過村景象。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8月25日,王平鎮東王平村,村民拍攝的洪水過村景象。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王樹清在村里做了三十多年村黨支部書記,是公認的勞模。在整個八月,她一天工作時長有時能達到20個小時,好多天是淩晨一點多睡覺、淩晨四點鍾再爬起來。她前些天忙活著四處張羅救援物資、修補村落基礎設施,現在忙著配合相關部門統計房屋受損情況。村里除了她之外,只有兩名村兩委幹部,但她腿腳最利索,哪怕移動個桌椅,也總是親力親為。

東王平村有北街、南街、河北新村、落坡嶺、沙石坨五個自然村,其中南街、北街的人口佔村里常住人口的一半。五個自然村分佈在邊邊角角,王樹清習慣淩晨四點多起床,洗漱、吃飯,隨後花費三個小時,圍著村子巡視一圈。她七點多回到村委會歇息片刻,一天的工作才剛開始。

山洪襲來的時候,泥沙俱下。王樹清逆著洪水向山上跑,鞋有好幾次拔不出來。她用拳頭砸門,直到親眼看到人從屋裡走出來才罷休。在跑到山坡上一戶門前的時候,突然想起來坡下還有戶人家住著老人,徑直從兩米高的地方跳了下去,膝蓋碰在石子上,磕得淤青。村里南街、北街有30多戶人家的門就這麼被她敲開了。當天下午,全村所有留守老人都被轉移在安置點里。

見面打招呼,習慣分享一瓶礦泉水

洪水讓這座原本富裕的村莊,前所未有地重視起食物。水退一個月,人們對物資緊缺的記憶消散不去。住在河北新村自然村的王莉莉,和王樹清同歲。8月28日中午,她看到王樹清走來,一把拉住對方的手,「聽說你前幾天發燒了,現在怎麼樣?我家剛做了火燒,你去吃吃補補身子?」王樹清擺擺手,謝絕了對方好意。

8月25日,王平鎮東王平村,村民與村支書王樹清(右)打招呼。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8月25日,王平鎮東王平村,村民與村支書王樹清(右)打招呼。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東王平村目前食物、飲用水已經供應充足,但村民們見到外來客人進村,還會熱情地取出礦泉水、麵包片拿給對方,潛意識里這仍是很珍貴的禮物。王樹勇開玩笑地說,以前村里人見面是互相讓煙請茶,前些日子,都是給對方遞一瓶自己儲存的礦泉水。

截至8月30日,東王平村的河北新村已經恢復了水、電供應,但南街、北街等自然村還沒有通水,只恢復了電。王樹清說,東王平村除了河北新村以外,還處於撤離狀態,因為北京汛期還沒有完全結束,政府建議村民投親靠友或者住在門頭溝區居民安置點里。

東王平村沒有基本農田,村里人不務農,沒有傳統農耕村莊儲存糧食的習慣。村子緊挨著一座煤礦遺址,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村里每戶人家都有人在礦區工作。王樹清說,上世紀90年代前,東王平村商貿繁華,有郵局、商店、火車站,是門頭溝人都很羨慕的地方。但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疊加礦區不再採礦等因素,許多年青人進城工作。

8月25日,王平鎮東王平村,村民將廢棄傢俱堆放在村口。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8月25日,王平鎮東王平村,村民將廢棄傢俱堆放在村口。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在7月31日洪水來襲後,村委會將提前儲備的食物分發給村民,但王樹清很快開現,儲備的食物不夠用。8月3日,村組織委員王元勳乘坐鄰村朋友的越野車,經過泥窪地去鎮政府,領取了第一批食物物資。在8月4日早上,記者在東王平村分發食物現場發現,一個老人能獲得兩個麵包一瓶礦泉水;而年輕些的人,配額是一包方便麵和一瓶礦泉水。

在東王平村與外界失聯成為「孤島」的時間里,村民們抱團取暖。80歲的劉豔琴,把自家的液化氣、白面全部用掉了,為安置點里的老人們做了花捲;還做了幾盆紅燒茄子、米飯燉肉,讓12歲的孫子把這些飯菜端給安置點里的老人們。村里有個體戶,把家裡儲存的雞肉捐獻出來,讓老人們吃。雖然洪水已經退去幾十天,但村民們提起這些場景,仍誇個不停。

「人在世上,不能被困難嚇倒」

東王平村是王平鎮受損最嚴重的五個村莊之一。在八月初,很多村民看著破碎的街道、泥濘的房屋,心情煩悶。王樹清聯繫到鏟車和垃圾運輸車,清運村里堆積的垃圾。她那時每天的微信步數都至少是兩萬多步,雙雙鞋都在淤泥中走壞了。「我是很樂觀的一個人,人在世上,不能被困難嚇倒。只要有活兒,就還是得干。」

記者探村時,正好有政府部門派工作人員來東王平村測量房屋、道路等數據。王樹清要給工作人員做嚮導,還要幫忙協調村里人手。直到下午三點,她才吃了午飯,一個自熱速食火鍋。她一口氣喝掉半瓶礦泉水,接著出門幫一個通信公司職員找物料去了。

八月初第一次見到王樹清的時候,她很為自己的身體素質感到驕傲,說自己身體一直很棒,57歲剛學會了游泳,能連續在30米長游泳池里遊60圈。但前幾天她連續發了兩天的燒,有些面黃肌瘦的她,血壓最高達到170。王莉莉聽說這件事後,心疼不已,「她太累了,也太難了。」

從村委會到河北新村,步行需要40分鐘,要經過一條已經被洪水衝走欄杆的橋。王莉莉家在橋的對岸,洪水漫到她家的時候,整座橋已經在水面下了。她家門前影壁一米半高的基座,被水淹沒到看不見。

8月25日,王平鎮東王平村,村民家裡基本清理乾淨。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8月25日,王平鎮東王平村,村民家裡基本清理乾淨。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王莉莉在八月中旬就將家裡收拾乾淨,她每天和年齡相仿的鄰居們聊天。在永定河邊上的河北新村,雖然已經通水,但年輕小夥子還在用桶里的雨水洗車。子女在城區工作的人家,只剩下老人在慢慢收拾房屋,將被水泡爛的木椅子、紙張、窗簾甚至照片,都放進垃圾箱里。垃圾箱里裝不下,就堆在垃圾箱旁邊,等待鏟車清走。

67歲的王炳榮,這個月一直在收拾東西。她和王莉莉是鄰居,但她家樓房的一樓用於倉儲,裡面堆放了不少雜物。兩輛單車、一個木櫃還有廚具都被淹了。她慶幸當時老伴把煤氣罐放在緊貼著門後邊牆根的位置,使得煤氣罐紋絲未動、完好無損。「這個月,我們忙得亂七八糟。」她愁容滿面,在8月28日中午抱著一摞濕透的紙箱放在外邊垃圾箱旁邊。王莉莉在一旁安慰她,幫忙找掃地的笤帚。

圍繞門頭溝對礦區的文旅開發與創意產業項目,東王平村曾經也有很多精彩的設計與願景,因為這場洪水,很多夢想可能要推遲實現了。相比村民們急切重建家園的情緒,王樹清心情很複雜。她知道,東王平村需要更多時間消化這場洪水帶來的災難,未來恢復與重建的路還很長,當下最重要的就是信心,這也正是她每天在村子裡不間斷工作、走街串巷時最想傳遞的東西。

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王子誠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薛京寧